谒伏羲台

标签:
伏羲台伏羲氏人文始祖伏羲新乐市 |
分类: 走遍中国 |
谒伏羲台
从107国道经过时,见新乐市北有伏羲台古迹,一直惦记在心,想去看看。2015年1月20日,全天没什么事,急忙乘车前去。
从石家庄北郊107国道上坐开往定州方向的车,过新乐市后,道路向东转弯时,路边有关于伏羲台的大广告牌,从这里下车即可。
从地道桥下穿过京广铁路,沿路向北走,穿过一个村庄吴家庄,出村后就看到了伏羲台。
这时正值隆冬,香客稀少,伏羲台大门紧闭。我绕着外墙转了一圈回来,见旁边的侧门开了,管理人员说上午免票,下午是要收票的,门票15元。听说我是记者,说可以免票参观。
伏羲台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都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六佐殿、龙师殿、寝宫。该庙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均建在高5米的夯土台上,并在台上筑台逐层增高,形成高低错落重点突出的平面布局。正因如此,此庙不叫伏羲庙,叫伏羲台。
进山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六佐殿。据史料记载,人文始祖伏羲氏,设六佐,分理宇内,奠华夏文明之基,为纪念六佐之功德,修建六佐殿而祀之。六佐殿始建年代不详,有记载于商周时期形成规模,历朝均有修葺,现存梁架大部分是元代或元代以前的遗物。六佐殿梁架结构为两柱七檩七架梁,各脊饰构件齐全,其独特之处在于正脊的花饰突破了北方建筑特色,其表现手法既非官方之作,又有民间古朴大方之气质,实乃罕见。
穿过六佐殿,后面是龙师殿。伏羲氏以龙纪官,号称龙师,传十五世,袭一千多年。他象天法地创八卦,定婚嫁兴礼制,开渔猎始牧养,耕耘教化,日渐文明,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帝喾巡游此土见羲皇圣迹筑台以祀之,历经数千年。现建筑为1994年在原址复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四周有八角回廊,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建筑,建在不等边八角形台基上,对应于伏羲氏发明的先天八卦。
寝宫为中轴线上最后面的建筑,与六佐殿紧紧相连。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改群居而为配夫妻,组成中华民族第一个家庭,人类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而走向人类文明。寝宫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建筑。
寝宫的东侧是华胥殿,为2003年复建。华胥乃传说中伏羲氏的母亲,在雷泽履大人迹而孕生伏羲,又传雷公乃伏羲父,当地老百姓称华胥殿为老娘殿。
华胥殿再往东,为野台遗址。《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十七年,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括地志》云:“野台,一名羲台,在定州新乐县西南。”因年久失修,现在是一堆土丘。
此外,园内还有鼓亭、钟亭、颂羲堂等建筑,以及槐抱春、槐包槐等奇观。伏羲台北墙外还有葫芦头、浴儿池、剌孩草景观和我国最早的人工灌渠之一的金水河。山门外,今人还雕刻很多古代圣贤的塑像,也很值得一览。在此浏览半日,越发感念祖先的恩德。
游览毕,沿原路返回。见吴家庄村内竟然有乡村饭店,吃了一盘炒饼,作为午餐,匆匆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