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北疆之九——可克达拉-国门-惠远古城-喀赞其

标签:
伊犁霍尔果斯口岸惠远古城可克达拉喀赞其 |
分类: 走遍中国 |
环游北疆之九——可克达拉-国门-惠远古城-喀赞其
10月3日是最繁忙的一天,要游览四个景点,还要赶到那拉提。早晨我竟然记错了时间,直到丁导打电话我才发觉该起床了。因为我的行动十分迅速,并没让大家多等。
■可克达拉
9点多,迎着初升的旭日,来到312国道旁的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门票30元,导游签单进入。
“可克达拉”在蒙语、维语、哈语中均有“绿色的原野”之意。可克达拉草原地势平坦,草质优良,绿草茵茵,长可没膝,草场上马牛羊成群,景观壮美。
1959年,田歌、张加毅到这里采风,深入到一个军垦农场体验生活。一天傍晚出去散步,听到可克达拉草原的篝火旁传来维族战士悠扬的歌声,两人被军垦战士的情怀所感染,就地写出歌词,并根据当地民歌素材谱了曲,一曲温柔恬静而又激情澎湃的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诞生了。后来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传遍了全世界,获得了许多荣誉。
为了纪念这两位音乐家,当地政府于2003年在可克达拉农场旧址和古城阿力麻里南门遗址,建造了这一纪念园,这是新疆惟一一座人造景观园。现园内建有“草原之夜纪念馆”、“阿力麻里古城-成吉思汗西征展览馆”、大汗金帐、草原石人及岩画群等,还栽种了大片的薰衣草,张加毅将军的骨灰也安放在此。此园虽为3A景区,相对来说毕竟简陋,一小时内可转遍主园区。
如今,可克达拉为县级市建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4团和62团并建而成,市政府设在原64团团部,下辖可克达拉镇和金边镇,辖区总面积约520平方公里。《草原之夜》成为了克达拉市的市歌。
附:《草原之夜》
作词:张加毅 作曲:田歌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耶,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耶,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霍尔果斯国门
10点多,来到霍尔果斯口岸,门票也是30元。这里既是口岸,又是连霍高速公路的终点,陇海-兰新铁路的最西端。最大的看点是:国门、界碑、312国道终点里程碑,都没什么看头。
国门的外表跟一座公路收费站差不多,只不过比较庄严些,上写“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尔果斯口岸”字样,还有大红的国徽。大批车辆排在外面,等待检查通过。
这里是军管区,规矩挺多。在国门旁边的铁丝网通道口买票后,每20人一组排成两队进入景区。先是一个小花园,内有一亭,亭下安放着一块古旧的老界碑。再往前走,就是现在的新界碑,界碑上刻着“中国”字样和国徽,编号是324(1)。界碑旁边是312国道终点里程碑,显示的数字是4818公里。界碑后面的河便是两国界河霍尔果斯河,远处的雪山就是哈萨克斯坦国的雪山了,其实那些原本都是中国领土。规定在界碑区域停留拍照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其实5分钟足够用了。突然跑来一只狗,因阻拦不及,这只狗钻出了铁丝网,有人急喊:坏了,这只狗跑出国了。在边境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国际事件。
霍尔果斯边贸往来历史悠久,隋唐时期这里就是丝路北道的一个驿站。清代初年,这里还是中国境内的驻防之地,是伊犁索伦营驻防的六座卡伦之一。同治年间中俄划界后,才成为边境哨卡,旧称尼堪卡。新中国建立后,尼堪卡正式改称霍尔果斯口岸,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随着外贸事业的发展,霍尔果斯口岸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边境小镇。由于两国间亲眷甚多,往日频繁,现在开通了从中国伊宁到哈萨克斯坦潘菲洛夫的国际班车。
停车场有个推着三轮车卖洋货的小贩,一问竟然是河南洛阳人,洋烟、洋刀、洋火机、哈币、老卢布都有,我们的导游也急急地跑过来买了两条洋烟,说是给朋友带的。
■惠远古城
离开口岸,大巴车沿着乡间小路进入惠远古城,真难以想象在这样偏远的地方,还保留着一座如此完好的古城。
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乾隆帝为了加强对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伊犁九城”。“惠远”之名乃乾隆帝亲赐,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由于战乱和水患,古城损毁。光绪八年,清政府又在旧城北十五里处建此新惠远城。
惠远现在是霍城县的一个镇,离县城9公里。古城包括三个景点:边防园、钟鼓楼、伊犁将军府,套票已经涨到了120元。
我们的车停在边防园门口。边防园内新建了一座座宫殿式的建筑,里面陈列着伊犁的边防史及现代农垦资料,看了增长不少知识。里面还有林则徐戍所,当年林则徐因为领导禁烟运动,被革职流放到惠远,在此居住了两年多,留下了种种令人追忆的事迹。
钟鼓楼矗立在古城的正中,四个方向正对四个城门,楼上有“惠远钟鼓楼”匾额。此楼为四层木结构建筑,总高23.76米。拾级登楼,二层置有大钟大鼓各一,为报时之用,古时城门的昼开夜闭即以此为号。钟鼓楼巍峨挺拔,雄浑壮丽,熠熠生辉,是全疆仅存的传统木结构建筑。
主街北侧为伊犁将军府。将军府为四合院式,院内绿草如茵,古树参天,房屋朴素淡雅。尽头为大堂,上悬“政肃风清”大匾,就像戏中的大堂一样。
我更喜欢城内的异域风光,喜欢看那些留着长胡须的哈萨克老人,和裹着花头巾的抱孩子妇女……就这样在古城内连游带逛了一个来小时。



■薰衣草
赶到伊宁吃午饭时,已经两点多,在一个很干净的饭店里吃了一顿很好吃的拌饭,15元饭随便吃,另带一碗奶,大快朵颐。
伊宁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犁州是副省级,除直辖本辖区内的县市外,还管辖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
饭后去一家薰衣草专卖店,说是司机师傅的朋友开的。这是一个前店后厂的庭院,院内还种了一片薰衣草,紫色的小花开得正旺。
薰衣草芳香别样,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香草之一,被誉为“宁静的香水植物”。薰衣草原产于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如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后被广泛栽种于世界各地。由于新疆天山北麓与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成为中国的薰衣草之乡,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地之一。霍城县的薰衣草种植面积己达3万多亩,精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7%。
薰衣草性喜干燥,花形如麦穗,有着细长的茎干,花上覆盖着星形细毛,末梢上开着小小的紫蓝色花朵,窄长的叶片呈灰绿色,成株时高可达90厘米,通常在六月开花。每当花开风吹起时,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地起伏着,甚是美丽。
■喀赞其
下午4点多,参观今天行程中最后一个景点——“喀赞其”。喀赞其是伊宁的南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十万居民中近八成为维吾尔族。
喀赞其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铸锅为业的人”,因为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人主要以手工业为生,他们铸锅、打水桶、建馕坑、制箱子、做皮鞋、制马鞍,如今他们依旧从事着这种古老的祖业。伊宁市依托喀赞其的民俗资源,打造出了以体验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此游门票也要120元。
从入口处坐上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花马车,维语叫“哈迪克”,沿着街道缓缓而行。街巷为青砖铺地,两侧种植着白杨,不时有玩耍的维族小孩,会微笑着向我们招手,感觉心里特别温暖。
马车每停一站,我们就走进一户维族家庭进行家访,参观家庭布置,品尝风味小吃,购买民俗产品。马车最后停靠在一个社区大院前,院内安排了一场小演出,我们观看了一小场纯正的维族歌舞。
5点半,我们动身沿218国道前行,奔波三百多公里到达新源县那拉提镇。我也加入到了团餐行列,交20元餐费和大家一起吃饭,这顿团餐有鸡有鱼有菜有肉相当的丰盛。
由于天色已晚,我们摸着黑稀里糊涂地住进一家招待所。我们是最后一个团队了,服务员都懒得理我们,连热水都没得喝。招待所的院子很大,里面拴着不少骆驼,周围很黑,我在院里转转也不敢走远,见同团的一个小伙子架着相机在院里的空地上拍星星。嗯,这里的星空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