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书场(五五)
(2013-07-18 21:16:45)
标签:
牛氏书场文化 |
分类: 文艺 |
牛氏书场(五五)
第二百一三回 垃圾阳光能发电 社会欢迎新能源
上一期新闻周刊头版刊登的纵深报道,深度揭秘了邯郸垃圾填埋场是怎么发电的,看了真让人高兴。
当年建垃圾填埋场的时候,我正在跑时政新闻,没少写有关的报道。当时的建设者就说,十年之后要用垃圾产生的沼气发电,不但不产生污染,还要创造效益。我当时还抱有怀疑态度,认为那也许永远只是个美好的设想,能否变为现实还两说呢。今天成功并网发电,才知道真正变成了现实。本报的报道中重又提到,待填埋场被填满后,将建成一座假山并进行绿化,最终变成市民休闲的场所——西郊公园。嗯,期待中。
在网上搜索相关新闻的时候,又看到一条这样的新闻:我市临漳县农民陈海春在自家房顶上建起了太阳能发电站,总投资大约两万元,每天能发8度电,预计7年收回成本。嘿,不但政府重视清洁能源,连农民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了,我们邯郸人的思想好超前啊。
我不禁想到,这个陈海春是何许人也?怎么就能想到要在自家房顶上搞太阳能发电呢?网上的资料显示:陈海春今年47岁,是临漳县宋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今年5月份他从网上获悉,个人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还能获得国家电价补贴,就萌生了自办“家庭发电站”的想法。6月17日,陈海春在魏县乾坤光伏安装公司的帮助下,正式向中国电网递交了自家屋顶光伏发电并网的申请,短短几天时间,他的设想就得到了电力部门的支持。经过安装、调试,他家的太阳能发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据说这是河北省头一个农村家庭太阳能发电站。
网上还有陈海春家庭太阳能发电站的详细数据:发电站共由8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每块电池板长1.6米,宽约1米,功率为250瓦。整个发电站总投资约两万元,使用寿命25年左右。如果天气正常,平均每天可发电8千瓦时,年发电量达到近3000千瓦时,每年至少可以节约一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2.55吨以上。另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使用太阳能发电每度电可获得补贴0.4元左右,一年可获益1200元。如果按照每年总收益2760元计算,7年时间可以收回2万元投资。
我们的污染太严重了。我从网上看天气情况,只有上周下雨的时候,我市才难得出现了几个好天气,雨一停,马上就是中度污染,连着几天不下雨,就是重度污染了。网上有声音说,雾霾天气使北方人的寿命平均减少了好几岁,虽然也有反对的声音说,数据不见得有那么绝对,但污染对人身健康造成的危害无论如何是不能忽视的。
假如政府多上一些大型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假如每个家庭都建一个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假如街上跑的都是清洁能源机动车,那我们生存的环境岂不是要干净好多?
第二百一四回 流火不是炎热 诗书应该多读
近些年,媒体上频频出现一个词儿——“七月流火”,这个词儿往往被用来形容天气炎热,越是暑热天气,这个词儿出现的频率越高。有人还把其通俗化,写成“在那流火的七月”、“七月的天,流火的天”……云云。单看字面,“流火”似乎真的像是形容天气炎热,其实,“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指天气转凉了。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原文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即大火星(又叫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大火星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流:指移动,落下,故称“流火”。七月:指夏历的七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气渐渐凉了,该缝制寒衣了,前句是引子,后句是落脚。古代的七月肯定是指夏历的七月,而不是如今的阳历7月。我翻看了一下今年的日历,夏历七月初一是阳历的8月7日,这天正好立秋,从这个时候天气就该转凉了。
另外,中国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这些内容在大学的《古典文学》课上都讲过。我上学时,《古典文学》课中不同时期的文学,都是由专门研究此项内容的不同老师分别教的,教我们《诗经》的是一位在读研究生,《诗经》中的所有篇章他都能背诵如流,讲课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学过《古典文学》课程的,应该都知道“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七月流火”的真正含义了,是老师没教?还是学生没学?
《诗经》位列五经四书之首,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的书目,凡读书人必然对《诗经》熟悉之至。我们都知道《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就是民歌。周朝时,政府设有专门的采风官,摇着铃行走在山间田野,一旦听到有人在唱山歌,就会将其记录下来,最后都收进了《诗经》中。如今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搞创作,还称为采风,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
周朝的采风官,不用说应该吃朝廷俸禄,按现在说叫吃财政。既然吃着政府的财政,怎么也该为当权者多美言吧,可是他们采集的民歌中,竟然有很多讥讽统治者的篇章。最著名的就是那篇《硕鼠》,把统治者比喻成大老鼠,不干活不劳动却在无耻地攫取着老百姓辛勤劳作得来的果实。当时的统治者竟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吗?这一点我至今也想不明白。
《诗经》里多四字句,一般晦涩难懂,我一直以为当时人们就是这么说话的,直到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当时老百姓说的口语也是白话,是编者将其翻译成文言文的,看了这些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第二百一五回 好事不会凭空而降 不占便宜才不上当
从本报周四的四版上看到一篇新华社的文章,说的是预付卡消费危机问题。回想一下,这段时间本报关于诈骗的新闻少了,不知道是骗子停止了活动不骗人了,还是人们警惕性高了不上当了。
前些日子我看到发生在省会石家庄的一条新闻,几个河南人租了场地给老年人搞“健康讲座”,听课有积分还给赠品。有过类似经历的老人们知道这是套儿,相约只听讲课不买东西,通过听课有的领到了洗衣粉,有的领到了大米。几天后,河南人露出真面目开始推销东西时,老人们摆摆手都说不买。最后,这帮河南人在赔了好几千元场地费和赠品费后,灰溜溜地跑回了河南。看,人们的觉悟真的是高了。
前几天我也遭遇到一回电话推销,今天趁此机会给大家讲一讲。一天中午我正在大厅弄稿,突然手机响了,一看是一个400打头的号码打来的,过去一看见400、800打头的电话号,我的心里就会涌出两个字“信任”,现在一看到这类号,心里马上就涌出两个字“小心”,或者是“提防”。听声音,对方应该是个20多岁的小女孩,自称是某某公司的,说因为我从他们公司购买过东西,公司今天搞活动,要回馈消费者。不错,几年前我是按照广告邮购过一个血压计,那血压计早坏得不能用了,难得这家公司还惦记着我呢。
女孩说:“我们公司为了回馈老客户,要给老客户免费送一双保健鞋,请你报一下鞋码。”我:“鞋真的不要钱吗?”“真的不要钱。”“运费呢?是不是鞋不要钱,我得掏很贵的运费?”“运费也是一分钱不收。”“嘿,看来还真是要回馈消费者了,那你把鞋寄来吧,我穿四十码的鞋。”“叔叔,我们公司还要送给你一千元代金券。”“我只要一双鞋就可以了,再送一千元代金券,这礼未免太重了。”“这一千元你可以买我们公司的降压保健药品,一个疗程是1650元,你只要再付650元就可以买到一个疗程了。”“我不用要一个疗程,你送我一千元的药就行。”“那不行。”
话说到这里我算明白了,绕来绕去,女孩归根到底就是要让我花650元,买一双我从没见过的所谓保健鞋和一堆保健品。好了,我不给你钱,也不要你的赠品,白费你我半天口舌。
是啊,好事不会凭空从天降的,骗子骗的就是那些想占便宜的人,永远不想占人便宜,也就不会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