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书场(五二)
(2013-06-27 19:40:54)
标签:
牛氏书场文化 |
分类: 文艺 |
牛氏书场(五二)
第二百零四回 不堪高考失利苦 屡有考生短见寻
列位,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都过去了,考生和家长们都该松口气了。这几天看到了几条不好的新闻,让我这心里头直发堵——有几个孩子因考试不利,寻了短见。
头一个说的是20岁的崇州女孩王倩。她去年高考失败后,选择了复读,今年再度参加高考,结果成绩还不理想,于是她选择以割腕和喝农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王倩的爸爸王东在拉萨打工,22日晚9时许,王倩给爸爸打电话说:“成绩出来了,我立即告诉你。”挂掉电话后,王东的手就一直紧握着手机,放在自己的胸口上,好等电话响起时,在第一时间接到。然而,他迟迟没有等来女儿的电话。
当晚10时,王倩得知了自己的高考分数:454分,与理科三本分数线相差6分。她便在家里找到一瓶农药,猛灌几口后离开了家。家人找到她时她已奄奄一息,左手还有用刀割过的划痕。王倩被送往医院后,经过四个小时的抢救,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王东从拉萨赶回崇州后,看到了女儿在作业本上留下的遗书:“爸、妈,我对不起你们……这一生你们的恩情我无法回报,只有我死了,你们才能轻松点。”尽管夫妻二人哭得死去活来,但女儿再也醒不过来了。
无独有偶,与王倩一样想不开的考生还不止一个。就在今年高考标准答案揭晓的当天晚上,辽宁营口市大石桥的复读考生小李就默默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家人接到警方电话,小李已经在鞍山郊区投河自杀,身上还带着今年高考的准考证。悲痛欲绝的父母说,儿子去年447分已经够二本分数线,但是,他最大的理想是考上一本重点大学。
还有一件,6月12日,大连市19岁的男生洋洋给父亲发出“我跳楼自杀了”6个字的短信后,便从自家15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今年是洋洋第三次参加高考,由于精神压力太大,没等到高考成绩公布,他就做出了这个极端的决定。
关于高考这一现代科举制度,我不想再多加指责了。惨剧再次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的远景发展、终极幸福而言,健康的体魄、健壮的心理结构以及知足常乐的快乐心态、从容不迫的淡定心理,要比知识拔尖重要得多。拥有再辉煌的毕业证书,心理发展却弱不禁风、状如草莓,那么,孩子所谓的辉煌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考量,经不起摔打。
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中国孩子的幸福指数更是在低位上徘徊,上海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而自杀未遂者竟达到了1.71%。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没有这种心理发展和健壮意识,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给孩子们宽松的生存环境,善待他们,让他们快乐,才是家长第一位要做的。
第二百零五回 高校为求就业率 强迫学生被就业
与高考相伴的,就是大学的毕业,只有这边毕了业,那边才能入学,一茬接着一茬,谁也超越不了。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一些高校为了“刷高”就业率,要求学生“假就业”的现象也再度出现,下面讲一讲这样的故事。
湖北省一家高职院校作出硬性规定,本校的大四生必须向学校提交一份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否则不给发毕业证。这样一来,可忙坏了即将毕业的大四生们,家里有关系的,就去找个单位盖个公章,没有关系的,就自己打印一个,甚至PS一个,学校也不看你是真是假,反正就业协议上有一个红色的章就可以了。
学校的很多老师也不满校方的做法,但是也没什么办法。一位陈老师说,学校会通过院系给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施压,老师则会给学生毕业设置各种“障碍”,督促其尽快和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学校从来不给学院下达就业指标,但要求每月上报各专业的就业率,并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专业负责人会被校领导“约谈”。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学校将就业与毕业挂钩,但就业率给学校招生和声誉带来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像该校这样“不就业就不允许毕业”的做法,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因为高校的就业与招生已被紧密挂钩。江西东华理工大学的一位大四学生在无奈之下,只好在网上注册了一家网店卖江西土特产,就算是就了业。陕西西京学院大四学生的招儿更绝,干脆找办假证的刻了一枚某某食品贸易公司的假公章,盖在了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上,便顺利地过了关,领到了毕业证。该校很多人的就业协议都是假的,某班30多个学生,真正找到用人单位的不到10人,其他都是找一个“莫须有”的公司盖个假公章“假就业”。江西某高校哲学系的一名班干部,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两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这位班干部被告知,如果交不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这位班干部只好找到与自己相熟的一家私企老板,在“就业三方协议书”上盖上了公司的章,实际上,他和同学对那家私企根本就不感兴趣。武汉一家冶金类高职院校,一位大四毕业生小陈开了一家小超市,班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动员学生家长与班上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签约”,最终,一间小小的超市竟然一次性“招工”20名,成了吸纳学生就业的“大户”,有的同学在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糊里糊涂地就在这家小超市“被就业”了。
在最难就业季的刺激下,网上“代签就业协议”的业务也应运而生。在淘宝网上搜索“代签就业协议”能搜索出100多个卖家。代签一份就业协议,收费100元,据店主说,今年代签就业协议的服务非常火爆。
有专家建议改变高校就业率统计方式,应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来统计,避免学校急功近利“刷数据”。我觉得那只是一种工作方法的改变而已,而在教学中如此这般弄虚作假,高校到底还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才是更让人担忧的。
第二百零六回 养狗无可厚非 遵法守德才对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在美国的影视剧中,是绝对不能出现任何虐待动物的画面的。这还不算,在影视剧的整个拍摄过程中,动物保护组织还要全程监督,确保拍摄期间不出现任何虐待动物行为。并且一部剧能否参与评奖,动物保护组织要参与打分,这个分数还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美国的动物保护组织权力很大,发现有人虐待动物,可以抓捕嫌疑人,把当事者扔进铁窗。我理解,这就是文明国度,他们敬重一切生命,让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都受到应有的敬重,我也羡慕这样的社会。
在我国,要把动物保护做到如上述美国那般,仿佛还有些差距,因为我们连人的生命还有些难以保证。电视上,赵本山之流以残疾人为嘲笑对象的小品还充斥着荧屏;生活中,去年有贵州儿童在垃圾箱里取暖被冻死,前不久又有城市儿童在家中被饿毙……我们连人的生命都敬重不了,敬重狗当然无从谈起。
可是,我们的养狗人对自己的狗却有着无比的放纵:有的人把狗放养在外面,任由狗子彻夜狂吠扰乱邻居而不以为意;自己的狗在路边肆意便溺,试问有谁去清理过?看看我们的马路边树根下,到处是一坨坨狗屎,我们的城市快成了狗屎世界了;在遛狗时,又是任由狗子四处乱窜,有几人给狗戴过狗链?傍晚走在路上,我们常常能碰见这样的场面,会突然窜出一条狗在你面前张牙舞爪地狂吠一番,然后得意地躲藏到主人的身边。
我觉得这种狗和狗的主人特让人恨,狗是你的宠物,不见得是别人的宠物;狗不咬你,不见得不咬别人;不咬你家人,不见得不咬别家人。万一伤着人,岂不是要造成纷争?难道非要等到狗发了疯咬了人,才如本报周三头版上报道的那样去击毙它?这样的养狗人是自私的,不能只敬重你家的狗,而应该敬重一切生命。你敬重了一切生命,你和你的狗也就能得到应有的敬重。
我的意见是,爱养狗你们就去养,但要遵法受德,不能为他人和社会带来不便。各位,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