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相约去拍微电影

标签:
邯郸微电影大锅菜剧组窘哥们传媒学院校园 |
分类: 社会生活 |
(邯郸晚报·百姓家事专栏)
寒假,相约去拍微电影
按:本期刊登的是河北传媒学院一批邯郸籍大学生寒假实习的故事,很多大学生都会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或勤工俭学,期间一定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欢迎大学生们把寒假经历写成文章,投给本报。如有线索可以先电话联系,电话:3111040,信箱hdwbbxjs@126.com。——编者。
伴随着铺天盖地的PM2.5席卷而来,也终于迎来了本学年的漫漫寒假,还在学校左顾右盼的我,突然接到了同学小魏的一封“邀请函”。原来,他利用寒假时间找了一家传媒公司进行社会实践,老板是个热爱电影艺术的人,正在组建剧组筹备拍摄微电影。
◎剧组建立
近些年,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传媒精英人才更是层出不穷,应网络而生的微电影也成为影视界的翘楚。像我们这样科班出身的传媒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放弃主流媒体,转而投身于自主创作。所以,小魏的邀请函一到,我便放下手头的事情,归心似箭般地赶了回来。
影片的内容大致是表现了一个送水工的平民大众形象,以他的生活视角发现生活中囧事连连,但他为人正直热情又多才多艺,终被导演发现。
我算是最晚一批到剧组的,到达的时候,小魏已经根据每个人的擅长安排了职务并印好了胸卡。进门抬头一看,嘿!办公室里坐着一片人,多半是高中时代的同学,还有熟稔或陌生的大学校友,数年不曾谋面竟然还有些许小小的激动。大家虽然都是学传媒出身,专攻却也有所不同,从导演、编剧、摄像,到录音、灯光、剪辑,甚至场记、道具、化妆师,大大小小的职务一应俱全,经过一番商议,当即宣布“大锅菜”剧组成立,老板亲自担任导演、编剧和主演,明确了每个人的职务,还拍了开机照留念。
我们的导演叫刘红彬,是个为人和蔼的老大哥。他一向热爱演艺事业,陆陆续续地拍过不少作品,比如《妻管严》、《婚里婚外》等,十年前曾经携幼女参加过当时非常火爆的央视节目——《非常6+1》,这些都是我在后来的日子里渐渐了解到的。
第二天,程程和小亚也来到了剧组。程程是我高中的隔壁班同学,很高很帅,毕业以后去往韩国留学,所学专业是视觉传达,能说一口流利的韩语,我们都略带戏谑地喊他“思密达”。在后来的剧组生活中,他时常向我们讲起他在韩国的所见所闻,还送了我一张面值一千元的韩币,让我着实地乐了好几天。而第一次见到小亚的时候,他是刚刚下火车,没来得及回家,就拉着大箱小包的行李举着话筒杆儿赶到了公司,不错,这是我们的录音师,在学校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专业录音的人才如此稀有,约他拍戏的剧组也是络绎不绝,我们的戏刚刚杀青的时候,他就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了。
◎戏里戏外
开机的第一天,场景选在了一个楼盘的样板间。出发前导演掏出了自己的所有设备,往楼下搬了好几趟,各种机器、灯具、吊杆、反光板、遮光板、三脚架和电线,数都数不过来,统统塞进了剧组的车里。
到达目的地,穿上工作人员给提供的鞋套,迅速将一干设备进行组装,大家都挂着胸牌,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摄像师大鹏和茄子在调试机位,小晗、程程和东东一人守着一个照明灯来回选择角度,小亚戴着巨大的监听耳机在试音,小辣椒给话筒套上防风罩,场记员奥尼尔在填写拍摄信息,那边小飞在给演员说戏,我这个做后期的剪辑师只好穿梭在人与机器之间给大家拍工作照。
马上进入拍摄状态。小魏站在摄像师旁边做着拍摄前的现场调度:“录音?”“好。”“摄像?”“OK。”“场记?”“×场×镜×次。啪。”“action。”外行的朋友一定看不懂这一套流程是何用意。喊“录音”和“摄像”,是让录音师和摄影师做好准备并开始录制;喊“场记”,是让场记员记录每次录制的场次、镜头和拍摄次数;那个“啪”的一声,是场记员在打板,以便后期制作时剪辑师对素材声画对位;此时导演的“action”,是提示演员可以开始表演了。
上午的拍摄十分顺利,中午我和剧务瑶瑶出来为大家寻觅午餐,可惜这地方比较偏僻又过了饭点,只为大家买到了烧饼夹鸡蛋。我们站在楼盘的回廊里,三九严寒的天气,小风嗖嗖地吹着,大家跺着脚把饼吃完,又灌了一口常温的矿泉水,顿时牙齿一阵麻木,真叫一个透心凉啊!不过后来大家终于第一次体验到了剧组盒饭的滋味,虽然送去的时候已经凉了大半,但小魏说,那是他吃过最好吃的盒饭,偏偏那天我妈喊我回家吃饭,懊恼得我在床上打滚打了半天。
◎意外连连
第二天的拍摄地点在轻纺城。自打我们机器一架上,围观的男女老少就堵得里三层外三层,大概没见过这么像回事儿的阵仗,有抻着脖子看的,有拿手机拍照的,小孩子跳着叫着,拉货的伙计们也停下车来一个劲儿地往里瞅。但今天的主要难题是要找两个群众演员,一个撒尿的小男孩,一个骨子里充满艺术细胞的板爷(开板车拉货的人)。我们在轻纺城门口蹲了半天,来来往往领孩子的人也不少,但没有合适的,无奈之下程程叫来了自己的小表弟,小表弟长得很正太,但很害羞,买零食买饮料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仍不理想,最后只好把冰红茶洒在地上,伪造了这一桥段。
这时来了个探班的人,是姜彤。我顿时眼前一亮,死死拽着他不放手:“既然来了,就不要白来一趟,快!试镜!”姜彤是我的大学同学,表演专业,尤其以演农民工著称,先不说他专业的演技,光是这黝黑的肤色和壮硕的体格,这板爷的角色也非他莫属,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但他表示很委屈,前一阵子刚刚演了一部农民工的戏,为了寻求逼真,一连数日没有洗脸,刚刚回家舒坦几日,又被捉了来,而且他一直打算转换戏路,如果今天就范岂不是又被打回原型?我一边嘴上承诺下一部戏一定给他量身打造一个富二代公子哥的角色,一边把刚刚借来的蓝色工作大褂塞到他手里。最后还是他深明大义,与编剧简短沟通,开始试戏。随着音乐声起,“板爷”大跳自创的江南style,整个现场都火热起来,更是那挖着鼻孔的惊鸿一瞥,倾倒众生。
不想寒冬的天气也这样阴晴不定,拍到第四天,就开始下雪,路上非常泥泞,人也呵气成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拍摄的热忱,大家坚持不戴手套,以便更顺畅地操作设备,终于与风雪鏖战一天,全戏杀青。说起这“杀青”一词,很多人以为就是影片已经可以播映,其实不然。“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时代,那时,书大都用竹简、木简制成,竹竿的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有油水成分,不易刻字,而且竹容易被虫蛀,所以古人用火烤的办法把竹简放到火上炙烤,这道工序就叫做“杀青”。而在影视创作中,是指一部影视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摄工作,开始步入后期制作阶段。
那一晚吃杀青饭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吆五喝六地相互敬酒,席间,东东举着杯子感慨道:“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吃杀青饭特别高兴,之前吃过的苦、受过的冻,都值了!”随后杯光碟影混作一团,屋外仍旧下着鹅毛大雪。
感谢这部微电影《囧哥们》,让我们大家从陌生走向熟悉,从熟悉走向默契。现在,这部微电影已经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工作当中,预计春节之前就能在市区公共银幕和一些网络媒体与大家见面,希望它能为您的新春生活带来欢乐和愉快!
微电影《囧哥们》剧情简介:
(作者:河北传媒学院大三级在校生
牛旖旎)
前一篇:牛氏书场(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