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藏家)赵海京:“破烂王”还原农家史

标签:
收藏百姓藏家赵海京河北永年河北铺 |
分类: 收藏 |
(百姓藏家)赵海京:“破烂王”还原农家史
随着永年县河北铺“进士府”的日渐走红,一位民俗物品收藏家也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就是赵海京。
从2003年开始,赵海京就开始专心收集各类农村民俗物品,到如今,他的藏品数量已有一万多件,其中的部分生活用品还出自旅游开发价值极高的“进士府”。记者日前在永年县河北铺村参观了他的藏品库,简直就是一个杂货铺:四轮车、大衣柜、存钱罐、桌椅板凳、碗筷……这些个老物件一应俱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破旧,但透过这些物品,依稀可以还原清末民初的农村生活面貌。
别人眼里的破烂他都当宝
赵海京今年52岁,为永年县晚清进士赵世德旁系第六代孙,家住河北铺“进士府”外。2003年秋,他在逛邯郸古玩市场时,看到了不少上辈人用过的服饰、箱子等老物件,东西虽然物美价廉,却很少有人过问。赵海京看着喜欢,便买回家中慢慢把玩。
通过仔细观察,赵海京发现每个老物件都凝聚着老祖宗的智慧,比如那造型美观的木头箱子,尽管通体没有一根铁钉,各个部件之间的接口不仅严丝合缝,而且十分牢固,使用了上百年依然完好无损。
赵海京对这些老物件越看喜欢,慢慢就入了迷。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决定专门收集民俗物件,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各地的集市上“淘宝”,或者骑着自行车光顾周边的废品收购站、垃圾场。
“我收藏的物品五花八门,既有旧时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也有老百姓装载货物的小车,盖房子用的砖瓦和石雕。”赵海京用力摇动着一个拨浪鼓笑着说,这是过去小商贩走街串巷用过的东西,前几天从一个垃圾堆里捡的,没花一分钱。
九年收集民俗物品逾万件
就这样,赵海京到处逛,到处淘,日积月累,他的藏品越来越多。据粗略统计,他收集的各类民俗物品已有一万多件,其中多数属于清末民初时期北方农民的生活用品。
为了储藏这些“宝贝”,赵海京特意修建了一个三百多平方米的大仓库。在这个仓库里,各式各样的民俗物品充斥着每个角落,其中既有笨重的木制四轮车、轿子、罗汉床、织布机,也有晚清百姓居家过日子用的水壶、存钱罐、饭盒和储物柜等小件物品。
“如果任由它们随着时间自然消失,后世子孙很可能会忘记上辈人的生活状况和艰辛付出。”赵海京自幼生活在农村,对老祖宗留下的物品有着特殊的偏爱。
邯郸市一位民俗专家认为,赵海京的民俗物品藏量巨大,涉及到清末民初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农民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如果将上万件物品按年代分类归整,完全可以还原不同时期的农村生活面貌。
愿用“宝贝”充实“进士府”
前段时间,永年县河北铺村的“进士府”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村民们都期待着“进士府”能够进行旅游开发,好让更多的世人目睹这一晚清大宅的风貌。赵海京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他觉得,他的那些深藏库中的民俗物品或许会派上大大的用场。
赵海京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赵家大院的结构和生活原貌非常熟悉,还曾从里面得到一些老式厨具、家具,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等。赵海京深深明白,现在的赵家大院仅剩下一些院落和建筑,绝大多数房间长期无人居住,早已是空空如也。倘若对其进行旅游开发,肯定需要填充不少同时期的生活用品。
“我愿意与有关部门搞好配合,拿出我全部的藏品装点赵家大院,让这所宅院恢复原来的面貌。”赵海京向记者表示。
图一:赵海京和他收藏的罗汉床。
图二:牛拉四轮车。
图三:农家用的保温套。
图四:早期的木头冰箱。
图五:捐款罐。
图六:赵海京的仓库里堆满了民俗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