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氏书场(四)

(2012-06-16 20:56:33)
标签:

邯郸晚报

牛氏书场

杂谈

分类: 文艺

牛氏书场(四)

 

  第十三回 说高考满纸荒唐言 叹考生一把辛酸泪


  惊堂木一响,说书人上场。

  列位看官,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在上个周末落下了帷幕,不只是考生松了口气,整个社会仿佛都松了口气。高考越来越变得不仅仅是考学生了,全社会都在跟着“陪考”。趁着这大考之后难得的放松当儿,且听老牛把今年高考期间各地所发生的稀罕事儿,慢慢给大家道上一回。

  按照高考程序,咱先从备考说起,首先说一说孝感一中的“吊瓶班”。那位兄台问了,高考跟吊瓶有什么关系吗?还真有关系。前一阵子,微博上广泛流传着这么一张照片:上着晚自习的教室里灯火通明,每张课桌上都堆满了书,教室的半空中纵横交错地扯着很多条铁丝,铁丝上挂着一排排吊瓶,再看那些打着点滴的同学们,在淡定地写着作业,场面堪称壮观。这就是孝感一中的高考班,网友们戏称这是史上最刻苦的“吊瓶班”。后来校方作出回应,说学生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

  高考前,家长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休息好。恰巧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杭州市的江南豪园小区里,半路杀出一群青蛙来。杭州可是江南啊,雨多水多,人家这个小区里还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河和三十多个坑塘,青草繁茂,绿树成荫,正是青蛙的乐园,一到夜间是蛙声一片。青蛙们高兴了,考生家长却揪心了,要是孩子因为蛙鸣影响了休息,岂不是耽误孩子一生?家长们就想出一个狠招:下药捕杀青蛙。真个是药到蛙除,一夜之间青蛙全部翻着白肚漂浮在了水面上,其状甚惨。有网友就此评论说,家长毒死青蛙求取安静的做法,给孩子灌输的是为了一己之利可以损害一切不利因素的思想,孩子们可能会从父母那里学到并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损人利己或将成为他们的常态和信条。这样的人将来即使考上大学,毕业走向社会也是危险的,不是伤害别人,便是伤害自身。

  家长们似乎得了“噪音恐惧症”,杭州有人毒杀青蛙,北京还有不让楼上邻居放水冲马桶的,说马桶冲水的声音影响了楼下高考女儿休息,你说这孩子得有多脆弱啊!考试的时候,北京市汇文中学考点外,一辆车因为鸣喇叭,遭到陪考家长愤而“围攻”。考英语听力时,南京的考生家长更是在考点外的街道上排成人墙,指挥过往车辆绕行。

  高考期间还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感人”故事。上海华东模范中学考点,一名考生在赶赴考场途中,因自行车出毛病迟到了两分钟,被工作人员拒之门外,考生的妈妈赶来,翻身下跪向工作人员求情。另一位考生母亲姓杨,送女儿赴考场时,被一辆轿车撞飞十几米远。在几名送考家长的苦苦相劝下,女儿稳住情绪,含泪走进考场。母亲醒来后头一句话就是:孩子没有耽误考试吧?

  还有两则善意的谎言故事。6月8日下午,女生刘庆考完试走出考场,却被妈妈带到了大伯家。“你不是一直问你爸爸的事情吗?我们今天就告诉你……”话没说完,大伯的眼圈儿红了。“孩子,这件事情我们已经瞒了你两个月了,你爸他……”这样的情况刘庆还是第一次遇到,她惊讶地张大了嘴,一遍遍地问:“我爸咋了?我爸到底咋了?”大伯终于狠了狠心,说道:“你爸开车时突发疾病,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姊妹篇:高考结束,走出考场的沈飞看到亲戚们等候在考点大门外,还有捧着鲜花的交警,惟独不见他的父母。原来十二天前,沈飞的父母到学校参加高考家长会后,回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母亲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身亡,父亲至今还躺在医院的重症病房里。为了让沈飞安心高考,家人、交警和学校共同编织了一个凄美的谎言,让他成为最后一个知道亲人去世噩耗的人!

  另一则悲剧故事,读来让人难受。乌鲁木齐一位复读女生叫小芳,今年十九岁,去年参加高考成绩还可以,但小芳觉得不满意,又在米东区一所高中复读了一年。平日里,小芳学习很刻苦,就算是周末也不出去玩,待在家里一学就到凌晨。今年高考后,小芳反复说自己没考好,一直闷闷不乐,话也变少了,经常一个人发呆。10号这天,终于纵身从五楼跳下,母亲奋力扑救只抓住了女儿的一双鞋,眼睁睁看着女儿坠下楼去。

  孩子们的压力真是太大了。有一位女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与三年来所有考卷的合影,考卷的高度加起来是两米四一。古代形容有成就的文人有个词儿叫“著作等身”,我们的孩子该叫“试卷超身”了。高考这个现代科举制度就像一座大山,无情地压在孩子们稚嫩的肩膀上,摧残着孩子们的心灵!


  第十四回 乌龟下了宝贝蛋 约会网友遭人骗

 

  这一周,稀罕事不少。

  吴女士家养了一只大乌龟。这乌龟整天练气功,除了喘气几乎一动不动,真会养生啊。忽然,怪事来了,这龟妈一运气,一连下了十个宝贝蛋。这一下可把吴女士高兴坏了,咱养的这个小东西真牛啊,前几天刚听说一个外国妇女一胎产了十多个,它不服气啊。而且马上行动,给外国人一点脸色。

  还有一位李先生,前段时间在网上聊了一位女网友,一来二去俩人打得火热,相见恨晚。正好这几天李先生到市里办事,女网友电话来了,约他见面。接到电话李先生心跳可就加快了,按都按不住,恨不得马上飞到女网友身边。至于他想什么,咱们可就不知道了。这小李喜滋滋前去约会,不成想却被大涮了一把。这女网友名叫“张雪”,这名字多纯洁呀,怎么着也不会骗人。说着话这小李和“张雪”走进了一家咖啡屋,想玩点浪漫,他没想到这“张雪”简直是个大胃王,喝了咖啡喝啤的,喝完啤的要红的,里里外外一下子花了小李八九百呀。到这时候李先生回过神儿来了,感觉上当了,于是来到本报编辑部诉苦。遇到这事咱怎么帮你呀。在此老牛也想提醒一下李先生,这么大个人怎么不长心眼呢?这大白天的做什么美梦啊!

  老牛正在写稿,又一位“李先生”来了。他对老牛说,看了“约会女网友”这篇报道,他也有话要说,说什么呢?原来,这个“李先生”更惨,他也被女网友约会了一次,不过这个“李先生”反应比较迟钝,被人弄走了四五万块钱才回过神来。要说这位“李先生”还是有钱哪,见了女网友那可叫大方。说这种话千万别让他的老妈听到,说不定上个月的养老钱还没交呢!大家都评评理,这叫什么事啊?


  第十五回 农民工当上电影主演 农电工成为发明达人


  列位看官,在本周二的晚报上,同时介绍了两位农民朋友,一位是馆陶县在外务工农民工谭双剑,一位是邯郸县的本土农电工张战士。提起这俩人,大家都说名字起得好啊,别人一把剑还玩不好,你叫“双剑”,有本事,有气魄。一个普遍电工叫“战士”,干什么事敢打敢拼,了不得。

  这谭双剑从小家穷,十六岁开始打工,端过盘子,蒸过馒头,卖过糖葫芦,那可是吃尽了苦头。十九岁那年,小谭怀揣八十块钱进京打工,拣过垃圾,睡过桥洞,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后来,这个农家后生成事了,当了大老板,承接了奥运鸟巢等全国闻名的大工程。在鸟巢工程,他和一百多名农民工兄弟并肩作战,历时三年多,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一试成功。后来谭双剑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业,但他没有忘记家乡和乡亲,2008年春节,他从全聚德定制了四百只烤鸭,带回老家挨家挨户送给乡亲们品尝。村里修路,他二话没说就出了八万元。再看看那些个“铁公鸡”,你们可与谭双剑没法比啊!后来,有个著名导演叫江小鱼的,听了谭双剑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非要拍部电影。这一拍,谭双剑更火了。时代楷模,就得让他实至名归。

  张战士是邯郸县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他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抄抄表送送电,在工作中看到什么设备不好用,就琢磨着进行改造。他发现很多用户的机器设备因接头不良往往导致发热烧坏甚至引起火灾,就发明了“低压电路发热报警装置”。根据工作需要,发明了“导线连接技术”,被邯郸市总工会在全市推广使用。他参与的“加强低压无功补偿,改善电压质量”QC成果,使所在所年增加经济效益十多万元。最近,他又发明了可广泛应用的“多功能报警装置”。张战士的多项小发明、小创新、小工艺都得到了认可,还先后撰写了十多篇论文,今年又荣获省、市“百名能工巧匠”称号。

  看谭双剑和张战士的资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满现状,爱动脑筋,善于学习。谭双剑在北京有了工作,他没有满足于打工糊口,而是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晚上当别的工友聊天、打扑克时,他则坚持上夜校读书,有时尽管下课很晚了,还不肯放下书本。张战士为了发明“发热报警装置”,花去了所有业余时间,他曾三上石家庄,两下广州和西安,查资料、拜名师、学技术。有一次去广州没买到座票,硬是二十多个小时站到了广州。谭双剑、张战士,他们是新时期邯郸人的优秀代表。


  第十六回 滏阳河里鳄鱼就范 主城区内校车启动


  列位,按说邯郸是不该有鳄鱼的,因为不具备生存环境,也从来没听说邯郸境内有鳄鱼出没。蹊跷就蹊跷在这里,12号这天,一条一米三长的鳄鱼突然现身在滏阳河畔。要知道,鳄鱼是吃人的啊,万一伤着人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把它逮起来才是。

  先期到达的派出所民警围护好了现场,丛台公园动物园的五名专业人员携带着渔网等工具随后赶到,但他们并没有轻举妄动,以防鳄鱼受惊逃窜,等消防队员到来后,才一起制定了捕捞方案。动物园的人现场制作了一个直径一米的大网罩,在消防官兵的配合下,把鳄鱼网在网罩里,捕上岸来,运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动物园。人家丛台公园的张志伟队长说了,这条鳄鱼是“湾鳄”,生活在热带地区,并不是我国的物种,分析是人为放生到滏阳河里的。

  最后,用一条利好的消息作为本次书场的压轴,每一位学生家长都关心的校车问题就要解决了。咱们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811所,在校生181万人,其中58万人需要乘车上下学。要实现校车全覆盖,就得买917辆专用校车和750辆学生专用公交车,还得开11条城市公交专线,总投资4.2亿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目前,一家专业校车运营公司已经成立,试点运营的第一批20辆专用校车、10辆城乡学生公交车和10辆城市学生公交车已经买来了,司陪人员也已到岗,他们将开始为试点中小学生、在园幼儿提供上下学乘车服务。

  学生上下学能坐专车,那可真有范儿啊!天大的好事。书记讲了,要让校车成为邯郸“均衡教育、平安教育”的一张崭新名片。老牛在这儿也祝孩子们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