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系列之十一:三市驴友联穿嶂石岩

标签:
鹤度岭寒山垴黄庵垴嶂石岩内丘县 |
分类: 冬泳户外 |
登山系列之十一:三市驴友联穿嶂石岩
三市驴友在嶂石岩主峰黄庵垴顶合影
一种活动搞得久了,就要千方百计整出点花样。譬如冬泳,好好的在自己的池子里游就不能满足,今天我去你那游一次,明天你来我这游一次,更隆重些还要来一场比赛。登山也是这样,一伙自己人去登一座山已然没有意思,与友邻城市驴友一块活动,方显有趣。2012年1月14日,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驴友联穿嶂石岩就是一次这样的活动。
邯郸登山部落一向行动积极,这次活动更不怠慢,5点钟准时从龙湖公园出发。我是4点钟起的床,提前十分钟赶到集合地点时,车上已快满员了。一个小时后赶到邢台西环路时天还不亮,卖早点的也刚刚捅开火,我们边吃早餐边等待。约一个小时后,地主邢台和远道的省会驴友姗姗赶到。三辆车会合后,浩浩荡荡向目的地进发。
户外活动最重要的一件装备就是手台,尤其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深山,手台就成为驴友之间通信联络的惟一工具。每个户外组织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手台频率,邯郸登山部落的手台频率是438.600。这次活动由邢台驴友主导,按照惯例要改换成他们的频率,邢台的频率很个性,是438.250。这也很正常,好好的不在家呆着,顶风冒雪地跑到外边去登山,谁说我们不是二百五呢?
邢台驴友贡献出的是他们最精品的线路,鹤度岭-寒山垴-黄庵垴-嶂石岩穿越。沿邢(台)和(顺)公路西行至野沟门水库右拐,过邢台县宋家庄后进入内丘县侯家庄乡境内,再经过岗底、白鹿角、庄和、平头铺村,到达终点小岭底村,这是本次穿越的起点。
9点20分,穿越行动开始,三市驴友73人鱼贯而行。尽管早看到过不少嶂石岩的图片,当站在那真实的石壁下时,我还是非常惊叹的。两边两堵石壁垂直而立,中间是一道狭窄的豁口,一条千年古道就修建在豁口内。我们沿着古石阶路向上攀登,500米左右的垂直高度,用半个小时到达山顶。
丹霞地貌有三种形式:丹霞山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的形成,系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巨大地壳变动,以及地表水长期切割及差异风化等作用,元古界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广泛出露,最终形成四级阶梯状。这是嶂石岩地貌的典型形象,当地人称之为“栈”,栈与栈之间为100-200米的悬崖峭壁,由下而上分为底栈、二栈、三栈、顶栈共四栈。三栈之上,山体由古生界寒武系灰岩构成,顶端又显露出白色岩石,远远望去,峰林如剑,峭拔云天。

站在山顶看,南侧为一柱擎天,北侧为扬帆远航。一柱擎天为阳元石,而远处另一个山头是嶂石岩式的阴元石。
这里是鹤度岭,又名蒿都岭,山顶最高,惟鹤可度,故名。岭上有古城垣遗址,据说建于明代,是冀晋两省重要关隘,此处距小岭底村1.6公里,距山西昔阳县皋落乡长沟村1.5公里。城下岩石上有两处摩崖题刻,一处为“万年天险”四字,明隆庆年间由浙江淳安县知县周恪所题。另一处为“鹤度仙踪”四字,落款为“唐山县知县陆宗龙书”。陆宗龙,贵阳人,万历初年任唐山县(今隆尧县)知县。城南一山像一只巨龟匍匐在地,又高高地昂着头似在向天上观望着什么。古城垣今已成当地山民的羊圈,地上遍是羊粪蛋。城北有一牧羊人住的小石屋,可谓一室一厅,床灶齐全。

绕个弯再向前走,有四个山头并立在一起,像四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这是四姑娘山。四姑娘山前有一个石柱,从侧面看犹如站立的人形,从正面看似一根小小的手指,又似几岁孩童的小鸡鸡。
过四姑娘山后即转到山阴,路上是厚厚的积雪,踩在上面一软一软的。这时大家鸦雀无声,都在默默地专心走路,只能听到脚底下“咯吱咯吱”的声响。前面一块雪白的冰瀑,吸引了众美女,躺在上面爬在上面尽情地拍照。
半个来小时的雪路后,到达了寒山垴下。这时是中午12点,我们从鹤度岭到此已行走5公里。寒山垴海拔1769米,为当地第二高峰。寒山垴地处内丘县侯家庄乡行家峪村西,现已开发为风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若从下面的景区入口上来,还得买30元的门票。我在峰下吃了些东西,由于还要登更高的黄庵垴,我没有登此峰顶。
转过一个山头,进入一道宽阔的山谷,谷内植被茂密,现在是一片灰黄,若是夏天定是一片翠绿。我们踩着厚厚的积雪在谷内行走了一个小时,走出山谷后,大家都坐在山坡的石头上休整。大部队还不发出安营扎寨的指令,我实在饿不住了,将携带的一袋巧克力派和两根火腿肠吃完。
从一个崖口下去,继续沿覆盖着积雪的三码路行走。2点左右走到嶂石岩主峰高峰黄庵垴下,大部队就在峰南的避风处支锅造饭。这是嶂石岩风景最胜处,从底栈到顶栈,一栈比一栈细,最上部如馒头一样扣在顶上,如果在夏天肯定是一圈一圈的绿,更要好看。下面有一排石脊,中间一石凸起,就像一只奋起展翅的大鹏鸟正在钻向天空。
从这里兵分两路,一路强驴去登黄庵垴峰顶,体力欠佳者从此下山。我紧随邢台的强驴前行,绕着积雪的小山道盘旋奔向山顶。黄庵垴是两省三市的交界处,西侧在山西,南侧在邢台,北侧在石家庄,手机信号也飘忽不定。我们从南侧绕道到西侧登顶,再从北侧下山,短时间内走过了两省三市。
邢台驴友很朴实很谦逊,一路上与他们便聊边走。我见识了邢台的驴头柴王爷(上图即是柴王爷),除了停下来等人,就是健步如飞地奔跑,这样的人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什么是疲惫,让我好生佩服。据柴王爷说,这一带他们已穿越过多次,不是正着穿就是反着穿,地形已十分熟悉,这次的线路是最经典的。
经过两个小时时急时缓的攀升,终于到达峰顶,上图为本人在峰顶留影。黄庵垴峰顶海拔1773.8米,是嶂石岩一带的最高峰。登顶是驴友成功参与户外活动的重要标志,人们往往以登顶某峰为荣。此次登上黄庵垴的共有24人,其中邢台13人,石家庄3人,邯郸8人,大家各自拿出队旗在山顶合影留念。我是第8个到顶的,前面7个都是邢台驴友,并不是我多么强,我是笨鸟先飞,当大家都在吃饭时我就起步前行了。其实嶂石岩的美在于从下向上观赏,真正的峰顶只是一个长满了树木的圆弧形山丘,并无多少胜景可赏。
我们4点多开始下山,从山西回到河北。柴王爷吩咐在路上一定不要高声,更不能使用手台,因为山西人在咽喉要道处设了一个售票处,万一让他们听到加以阻拦便不好办。走到售票处时,发现铁门大开,可能因是隆冬并无人在此看守,如果在平常,从河北这边过去每人要收20元门票的。从售票处往下有两条道,向左即进入石家庄赞皇县嶂石岩景区,向右即进入邢台市内丘县境内。
下山的路与山西猫路的危险程度差不了多少,且雪下的羊肠小道很不容易辨认,往往雪上有树叶,树叶上又有雪,有的地方还有冰,真让人捏一把汗。听说不久前就有一位邢台驴友在此摔了一跤,造成肋骨骨折,还自己走完了全程。我们一边要小心翼翼,一边还得迅速奔跑赶路。快到山下时,从手台里得知有一位新手落单掉了队,结果误走进了赞皇景区。他没有手台,好在手机有信号能联络,老驴们又返回去接应他,前后折腾浪费了半个来小时时间。
经历重重危险后,终于在天黑之前走完了险路。快到山下时,我感觉在山上吃的东西早已化作热量耗完,又饥又饿又渴又累。我知道后面还有人,就让过一拨一拨人,放缓脚步慢慢走。走到第一个村庄龙江口村时,天已完全黑下来,好在前面都是水泥路了,驴友们又纷纷打开头灯照亮,还算好走。6点20分,终于走到杏峪村,看到了我们的车子。
回顾起来,此行历时整整9个小时。除去吃饭休息占去一个小时时间,连续行走8个小时,行程约有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