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猪槽摩梭杨二车娜姆卓玛泸沽湖 |
分类: 走遍中国 |
云贵川八日记——第七日 凉山
■告别泸沽湖
10月3日一大早起来,泸沽湖边已经人来人往了,发烧友们举着各种各样的长枪短炮,对着湖面猛劲地咔嚓着。
泸沽湖水面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90多米,最关键的是,能见度达12米。站在岸边,水底的石子等清清楚楚,历历在目。水面上已经有猪槽船在划动,划出一条直线,激起一串美丽的波纹,这是拉着游客上湖中的里务比岛游玩的。猪槽船是由一棵大树的树身挖成,顾名思义,跟喂猪的猪槽一样。
摩梭人的生活跟藏人挺相似,也转经,也有玛尼堆,也喝酥油茶。早餐,我在这里喝到了在拉萨没有喝到的酥油茶,感觉味道跟蒙古人的奶茶差不多。
跟三个北京人汇合后,我们AA制包了一辆面包车,要过湖到四川。卓玛正蹲在她的店门口喂孩子,我走过去向她表示感谢并道别,卓玛淡淡地说:你们走吧,反正你们是要走的,咱们萍水相逢,谁也不认识谁,以后也许一辈子也见不着了。卓玛的这几句话很让人伤感,是啊,这辈子我还会再来泸沽湖吗?假如能够再来,卓玛还会在这里开店吗?她每天要见千百个陌生的游客,还会记得我是谁吗?我顺手举起相机,拍下两张卓玛喂孩子的照片。仔细打量,卓玛是一位很标致的摩梭阿夏呢。
我们沿着湖边的公路前行,司机是一位30多岁汉族男子,在供电系统工作,刚买了一辆还没来得及上牌照的松花江面包车,准备借泸沽湖的旅游热在工余时间拉生意。途中我们不住地停车拍照,观赏了伸入湖中的里格半岛,还有湖边的小落水村。从摩梭人心目中的圣山格姆女神山下经过时,只见山顶云雾缭绕,好像披着婚纱的新娘。进入四川境内后,看到了路边的杨二车娜姆妈妈的故居和杨二车娜姆博物馆,大家似乎都不喜欢那个咋咋呼呼的女人,没有停车参观。
旅行泸沽湖,按说应该看看摩梭舞,坐坐猪槽船,上上格姆山,吃吃猪膘肉,喝喝咣当酒,访访摩梭家,显然我没有完全体验到。只能这样了,有机会我一定再来,目下就让她留存在我的魂牵梦萦之中吧。
■进入四川
进入凉山州彝族同胞的地盘后,不愉快的经历也随之开始。
去西昌,要从左所镇到盐源县转车。一辆中巴开了过来,人们蜂拥而上,我们不愿意与人挤,稍微谦让了一下,结果四个人只抢到两个座位。两个当地女孩自己抢到了座位,还用手摁着另一个,给自己的同伴占着,她们的目光和表情都怪怪的,似乎别人都该着她们什么似的。司机不肯超载,全车人都说中途不下车要坐到终点盐源。没办法,我们四人中只能留下两个了,约好二人先走,到西昌后再联系。没想到,刚刚走出不到2公里,就有两人下车了,虽然遭到一车人斥责,可下车人一点都不顾,你说他们有多坏。我电话通知了两位同伴,不一会儿,两人乘着一辆机动三轮赶到了,又同车开赴盐源。车一直在一条江边开行,车上很脏,车窗还有坏玻璃,当地人不住地抽烟,低劣的烟草发出呛人烟油子味儿,这些都已经顾不得了,好在四川境内的路况要比云南境内好得多。
中午到盐源后,买到了马上就到西昌的车票(48元)。一路颠簸我不想吃饭,见车站门口有彝族大妈在卖小紫苹果,才想到凉山山区可能盛产一些水果。与彝族大妈的语言交流很困难,大妈伸出手指说了个“八角”,我知道是“八角钱一斤”。大妈给我一个塑料袋,我拿了四个小苹果放进去,一称,一斤二两,收了我1元钱,可能是嫌我买的少,不肯浪费一个塑料袋,大妈指指我的包,又把苹果一个一个从塑料袋里掏出来,放进我的包里。有意思不?
上车了,三个北京人坐在一排,我独自坐在了后边,我自信地去跟前面的人换座位,按说这在旅途中是常有的事,可是我却得到了斩钉截铁的两个字:不行。后来在回邯的火车上换座位时也是这样,再次得到“不行”两个字时,我已一点不吃惊。
一路上都是盘山道,几乎没有直路,人一直在车上扭来晃去。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汶川地震后交通能与外界彻底断绝,因为一块大的落石,就能把道路完全堵死,更别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了。
从中午1点一直开到8点多才到西昌,火车站在偏僻的市郊,很不繁华。4日的票已经售罄,只买到了5日下午3时的K118座票,253元。车站旁边有一个车务段的小招待所,一楼是餐馆,二楼住宿,不带卫生间的房间30元,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