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秦良玉》剧本小议

(2020-05-27 16:50:33)
分类: 原创文艺评论

京剧《秦良玉》剧本小议

                          林永蔚

 

京剧《秦良玉》围绕秦良玉戎马一生中的其中一个片段——“平叛奢崇明”展开来塑造、体现秦良玉的人物个性。编剧和导演从御外到安内一节开篇,引出了秦良玉与仇人的冲突。该剧创作团队尊重明朝宦官当权、虽然有秦良玉这样的良将也难逃消亡的历史事实,并不想要一个简单的杀死奸臣的大团圆结局。希望通过对《尚本》的改编,能够更加贴近当今时代的审美需求,体现时代的发展和戏曲艺术的创新。同时,创作团队希望在舞台上的“秦良玉”,能够被赋予在当下时代全新的意义,让英雄的精神在历史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弘扬,以此带给观众启示和思考,从而去挖掘秦良玉内心真实的想法。

    剧作者在构思上重点强化秦良玉身上闪现出来的爱国精神与报国情怀,从中穿插了邱乘云与杜维新等朝廷重臣以权谋私,贪污误国的事件作为对立冲突,由此加深了该剧的现实教育意义。

近四百年来,以秦良玉的一生为文化资源, 后世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这些文化产品有些被遗忘,有些被发扬光大,还有些被重构。当代社会背景下, 新编京剧《秦良玉》的创作团队煞费苦心,以全新的视角来演绎这个人物,确实是难能可贵,值得点赞喝彩!

新编京剧《秦良玉》去年首演后,好评如潮,但该剧创作团队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还继续在对初演本进行提炼加工。使该剧真正成为京剧舞台上具有浓郁“尚派”表演艺术特色的传承保留剧目,笔者不揣冒昧,谨对“剧”初演本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新编京剧《秦良玉》初演本(以下简称“初本”) 不拘于传统的创作模式,采用了蒙太奇这种操纵时空的手法,在剧中安排了人三次主人公与亡夫的对白,意图表现秦良玉两次出征壮举和内心世界的纠葛。此类时空骤转的叙述方式,在《春闺梦》《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中也有所表现,1958年笔者观看“重京” 厉慧敏老师的《蔡文姬》,在一层纱幕后也再现了“旧时情景”, 由此取得了良好舞台效果。但是,由于舞台表演不比影视,有着多方面的局限,这种方式的化入化出很考功力,稍有不慎就会阻断剧情发展,让全剧显得支离破碎,使观众心理上难以适从。

“平叛护国” 是主线,“秦、邱关系” 也是重要的矛盾冲突。剧中在秦、杜初见时,两人的宿怨令观众感到突然。虽说秦在唱白中有所交代,但当“马祥麟猛然拔剑说待我杀了他!”时,观众却还恨不起来。愚以为剧本对邱的丑恶渲染不够,建议删去两处“秦马”对白,加一场秦“监中探夫” 与邱相遇对扛的戏,两次主人公与亡夫对白的内容也可在此融入。这样对“不负亲人在九泉……。秦良玉酹酒于地”的缘由便有了交代,既可增加悲剧色彩,表现马秦夫妻疾恶如仇、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一心报国的精神品质,也可充分表现邱乘云的狠毒卑劣,从而更好推进剧情发展。

再说“无丑不成戏” 。“反面与正面” 是辩证法中相辅相成的矛盾对立,没有奸诈刁顽就无以彰显正气凛然。不要小觑经典剧目中那些反面角色,他们在舞台上的作用可也是举足轻重。在一出戏中 ,树立对立面是为了衬托正面人物形象,如果没有出现有分量的对立面人物,一来戏剧矛盾发展不下去, 再则英雄人物形象也难以高大起来。初本中邱乘云的形象略感苍白,如设计好“监中探夫” 这场戏一定会使正反两方人物更加鲜活。

    其次,剧中明总兵杜维新这个人物从“效忠国家,唯死而已……杜某亦不敢辱没官军之誉” 的豪迈到与邱乘云的狼狈为奸,前后判若两人。由于个性化语言设计的疏忽,导致了人物性格特征的前后矛盾。愚以为杜维新在念“效忠国家……”时应稍加停顿,然后左顾右盼,言不由衷的说出“这……效忠国家,嗯,嗯,自然是唯死而已——”这样吞吞吐吐,语带暧昧,那他后面的行为就有铺垫了。

初本对张彤这个人物着墨不少,在人物表中也仅次于女主角,扮演者也是头牌老生,剧中表演也十分吃重,他在剧中的身份是反面人物,且“曾随永宁奢老将军播州平叛” 之事史无所载,所以这个角色的行当定位还值得研究。

维护国家一统和平息地方反叛是本剧矛盾的主线,之所以明清以降的历届政府都十分推崇秦良玉这个历史人物,其原因尽在于此。史载:“秦良玉率秦民屏夺取二郎关……歼敌万余。二十八日,收复重庆,杀死樊龙和张彤。”由此可见张彤乃叛匪头目之一。尽管张 “杀尽朝廷之中数之不尽的贪官腐吏” 为衅叛借口,但毕竟是十恶不赦的反叛中央政权骨干分子。虽说艺术加工不必过份囿于历史真实,但此剧属正剧范畴,应减少“戏说”的随意。舞台上张彤俊扮,显得文质彬彬,道貌岸然,著名奚生张团长的精彩表演,直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再加上他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奚派唱腔,抢了不少正面人物的戏份。妙则妙矣,然传统戏曲多以善恶定角色,《打金砖》《斩黄袍》中的刘秀、赵匡胤虽昏庸无道干坏事,而仍为老生、红生正工,是因其身份不同,这与张彤这个反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基于上述原因,愚以为剧中张彤应以文丑应工角色为妥,把张彤的唱工戏转移些到“监中探夫” 的马千乘身上建议加重邱乘云的戏份,同时重塑并提升杜维新的正面形象。这样剧中的秦、马、杜对可联手抵制以邱乘云为代表的腐朽势力,对外同仇敌忾打击奢、樊、张一伙叛匪。全剧则以一主一副两条脉络推动剧情发展,这既可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美丑善恶一目了然,也能更大范围地适应广大观众的审美习惯。

   另外该剧个别地方的道白唱词似乎还须推敲,比如杜维新说的“上峰” 似觉别扭,改称“巡抚大人或朝廷” 为好;又如众(唱《上小楼》)“……渡渝城行军巧,瞿塘下把敌船焚烧,瞿塘下把敌船焚烧。解围成都神兵骤到……”方位地名亦感有误。此前张彤已来过秦营,想必应在川内,且“渡渝城” 何来“瞿塘”? 重庆沿江上有 猫儿峡,下有铜锣峡、明月峡,“瞿塘”相去甚远,用之于此恐有不妥。

   多次观摩了该剧录象,感觉此剧场面宏大,整个演出阵容水平堪称上乘,总体看来终是瑕不掩玉。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管之见,为使本剧能更趋完美,特胡诌几句以就教于圈内各位里手行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