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清代古建群----汪 山 土 库

(2008-10-29 22:46:25)
标签:

杂谈

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清代古建群----汪 <wbr>山 <wbr>土 <wbr>库

建筑风格

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清代古建群----汪 <wbr>山 <wbr>土 <wbr>库

屋内的建筑风格

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清代古建群----汪 <wbr>山 <wbr>土 <wbr>库

建筑的风格

汪山土库位于鄱阳湖西汊、南昌市北郊新建县大塘坪乡境内,距离省会南昌市仅40公里、昌北国际机场15公里,正处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群”、“两带”发展总体构想的区域范围。


    汪山土库是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清代古建群,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楙采三兄弟筹资兴建。整个建筑墙体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规模浩大、气势雄伟,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美誉。2004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筹备申报“国保”。


    汪山土库占地108亩,大小房间1443间,布局科学、精巧,结构明朗、大气,雕刻简朴、高雅,排水、通风、采光等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置身其中晴无日晒,雨不湿鞋,冬暖夏凉,与鄱阳湖地区风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是鄱阳湖地区特殊民居的典范,“是江西现代人文建筑史上的一笔重彩,堪称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著名古建专家雷运棠语)。


     汪山土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豪门望族。自出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个大红顶子”至民国的100余年间,汪山土库共走出进士4名,举人11名,大小官员名流100余名,成就了“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辉煌,对周边士子文华品位的提升和鄱阳湖地区乡风淳朴、民俗敦厚有较好的承载和无形的推动。民族英雄林则徐、一代名臣曾国藩、帝师翁同龢等达官显贵都与土库程氏家族有过密之交,曾驻足汪山土库并留下墨宝。汪山土库文化及其地方民俗文化是新建县、南昌市乃至江西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构筑省会南昌城市魅力的宝贵财富,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不可复制的“文化名片”,是环鄱阳湖地区文化的经典。


    解放后,汪山土库曾视为“封建官僚”与四川“地主恶霸”刘文采作为两大反面教材,名噪全国。
但由于日久失修,汪山土库遭到较大的损毁。为保护这一建筑奇观,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在南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新建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初成立了修复工程指挥部,对汪山土库实施抢救性修复,并拟依托这一资源,打造古建品牌,发展旅游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整个修复工程的一半(祖堂以东部分)已竣工,面积达15000平方米,是现在山西“乔家大院”的两倍多。其规模,已具备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投放市场的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里制定的《汪山土库修复总体规划》和《汪山土库旅游景点规划》,顺应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发展趋势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整治周边环境,整治(拆迁)影响景点整体美的旧村建筑;对土库所在地“汪山村”实施旧村整治,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按照旅游景点的需要,实施后花园、停车场、休闲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等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汪山土库已经修复竣工的广大的空间平台,以家族文化和府第文化为主线,尽快实施文化布展,把汪山土库打造成传统国学教育基地、都市休闲基地和赣(鄱)文化展示基地;继续修复祖堂以西主体建筑,完全恢复汪山土库原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