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纵横 之一
民进公退——我国医改的唯一出路
熊光明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五十多年来,走过了一条从城市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到城镇干部职工医保,乡村新农合医保的坎坷发展道路。当前,随着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医保拨款的逐年加码,媒体宣传的不断升温,似乎中国城乡人民的医疗保障已入佳境,形势大好,似能轻易解决连西方福利型国家,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颇为头痛的医保难题。
但实际的效果应却与表面的风光大相庭径。毋庸置疑,医保改革的目标是让国人特别是八亿农民得到实惠,但事实却口惠而实不至,与表面的风光大相庭径。除转往省级医院治疗的大病能比医保前减轻负担外,一般疾病在县乡级公立医保定点医院治疗,减去医保报销部分后,患者自费部分的实际支出并未比参加医保前减少,大多数人还增加了负担。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保人的医疗费用已比参保前大幅提高。由于公立医院有了医保定点的垄断优势,为了院方和医生的创收,医疗费用上涨当属必然。增幅的因素有的是处方加大,有的是选用回扣药过多,有的是药价虚高,还有的是内外勾结,虚报冒领医保费。总之,都把医保费当成唐僧肉,你吃我吃他也吃。有了这块唐僧肉,让基层医院具备养懒汉的条件。医生不思进取,院长高枕无忧,漏诊、误诊、马虎诊不断发生,国家和患者都出了冤枉钱。患者吃亏之后,中小病都选择去口碑好非医保定点的民营医院、诊所就诊。不仅疗效好,费用还比定点医院的自费部分还低。发生大病当然还是去省级医院治疗,享受医保的实惠。要问医保费这块唐僧肉被谁吃了,其中奥妙多多,吃客不少。有合法不合理的吃客,也有不合法更不合理的吃客。
然而唐僧肉毕竟有限,难以满足各方无限的需求。于是就出现了城镇医保局经常拖欠干部大病费用报帐,农合医保局对定点医院不论诊疗多少,实行按月定额拨付,出现了城镇医保处方费用继续增大,农合医保定点医院却设法推走减少就诊者的奇特现象。如此这般,老百姓从医保中能得到多少实惠就可想而知了。
垄断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克星,竞争才是医保改革的希望。但竞争全靠公立定点医院却少有活力,只有培育壮大繁荣民营非营利性医院,让民营医院诊所有实力、有条件、有资格承担医保定点,使其在医保市场上既能与公立医院竞争,也会与别的民营医院竞争。通过竞争,改进服务态度,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国家和百姓负担,实现医保改制的初衷和目的。
所虑当前的民营医疗机构良莠不齐,盖源于其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其业主有的是江湖游医起家,有的是乡村医生进城,有的是退休人员开业,有是经商改行从医,能担当医保定点重任者为数不多。因此国家应该出台新政策,鼓励扶助公立医院的骨干医务人员下海,创办民营医院,使之迅速发展壮大。让民营医院的数量逐步大于公立医院,成为医疗市场的主力军。而保留少量的公立医院,一般只承担疾控,应对突出事件,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和医药科技研究的纯公益性任务。
一旦民进公退,实现医保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医保的唐僧肉就不会被浪费,城乡百姓就能真正享受到医保的实惠,也许这才是我国医改的唯一出路。
-----本博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盗用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与博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