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做饭的随笔

(2014-06-17 09:22:36)
标签:

食材

高压锅

味道

砂锅

主料

分类: life
“因为饿了,所以要做饭”,“因为外面的东西不健康,所以想自己做”,“想吃到小时候的味道”。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做饭的一个简单回答。三个理由,三个层面,基本的生理需求,品质的要求,以及个性化的需求。

但是,在自己做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自己做的意义并不在于“吃的更好”这么简单。不管承认不承认,当我们要开始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意义已经不在于做饭本身,比如“小时候的味道”,并不在于那种味道多么地好,而常常是对一段生活的感怀。

赋予意义,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尽管我们对“中心思想”“重要意义”之类表述已经有了天然的抵触,“做自己”已经喊成了陈词滥调,但我们都需要寻找生活的意义,包括自己做饭这件事情的“意义”,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在吃了很久的饭做了一段时间的饭后才发现。

只有有了安居之所,才会有“该做饭了”的说法。几平米租屋,有人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温暖之家,即使用个电饭锅用个电热杯,也可以有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千尺豪宅,有人无爱,再精致的厨具也不过是工具,没有做饭的冲动。

我并不是什么厨艺大师。在那个有着十万组员的“做饭的男人们”上,有大把的男人们,可以提供着精致的中西菜谱,外加艺术品般的成品照片。我的确不行,无非就是简单煎炒烹炸,然后捞起装盘了事。豆腐,鸡蛋,以及五花肉肉沫都是我日常菜谱的法宝。豆腐和鸡蛋都适合快速煎炒,而且没有麻烦的前期准备程序,甚至把两种食材煎炒在一起,动物蛋白加植物蛋白,味道也很是不错。而五花肉沫,因为有油的鲜香,和些许瘦肉的滋味,往往让一道无聊的素菜增味不少。

唯一有点要求的,就是在煲汤的时候,注意搭配一下材料,注意下火候。汤是生活的能量,以前小时候,条件不充裕,家里是是每星期喝一次好汤,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享受。排骨牛腩之类的是主料,常见的配菜无非是老四样:莲藕,冬瓜,萝卜或者香菇。但我其实不太喜欢一份汤里加好多种食材,一份主料加一份配菜,顶多有时加点墨鱼增香提鲜,加多了配菜,味道太过复杂,也喝不出主料配菜的风味来。

煲汤是典型的懒人食谱,而且我偏爱用高压锅而不是砂锅。我不知道这是否依旧和小时候家里的习惯有关。总感觉高压锅可以把食材炖的又烂又香,这种香味和砂锅煲的还真不太一样。可能因为大多数时候,我都没有参透砂锅炖熟的要领,也没有做足时间。长此以往,路径依赖就对高压锅情有独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用高压锅煮米饭,香味口味也比用电饭煲提升不少。

不过,虽然在北京经常煲汤,但做出来的汤始终达不到家里煲的感觉。也曾尝试过用“农夫山泉”加“有机猪肉”的搭配,但味道仍旧到不了,这应该既有食材的原因,也有生活状态和心境的原因吧。

泡菜,豆腐乳这些东西,最近也在学着做。这些东西小时候并不是什么美味。但现在却格外有了兴趣,除了超市里卖的工业化产品觉得太没诚意外,有时竟然也有了点想把这些“手艺”保留下去的矫情使命感。试验一次后发现,泡菜的做法其实出奇的简单,备好菜,按比例调制好盐水,放在坛子里泡着便是。而腐乳的试验则一直不成功,似乎让豆腐长好霉这个关键环节总还把握不得当。泡菜也好做菜也好,网上有各种详细的教程,但自己做的乐趣就在于,掌握了核心要领,加什么料,加多少其实完全可以靠自己摸索,这样既有了制作的乐趣,也能做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我们常常对这些传统的居家食物的制作不太在意了,消费时代,我也曾觉得社会化分工也让我们无需要去学这么多东西,但当遵循着各种坊间经验指导,看到食物的性状真的有了奇妙的改变,收获不一样的味觉体验时,的确会有不少的成就感和快乐。

喜欢不喜欢做饭也和年纪有关吧。对食物的偏好会不会随着年纪改变?一直很不喜欢吃香菜,曾经有人对我说,等你长大了就喜欢吃了。大意可能是,越老就越能接受有刺激性的各种食材了。还好,我现在还不够老,但口味已经开始向着追求简单转变了。可能是肠胃不佳,没有各种享受刺激的命,所以家常食物,有时候最是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让该倒的倒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