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标签:
转载 |
分类: 物理教学 |
黄瑛(学号:20081116126)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指导老师:吉日嘎拉
摘要:本文研究了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的23份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课题选取、教学方法等方面,结合着中学物理新课改和教学大纲的核心理念,对这23份特等奖教案做了认真分析,分析了其获奖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结论:选手们之所以优秀,离不开我国各师范院校高水平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题选取;技能大赛
2011年8月4日,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教师技能大赛在四川省南充市的西华师范大学举行,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是最高水平的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比赛,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每年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大赛旨在增进大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重视教学技能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即是师范类物理学专业大学生交流教学技能,相互学习提高的舞台,又是高校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盛会,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所师范院校的801名师生参加,在为期一天的激励角逐下,最终有23名同学荣获最高奖项---特等奖,217名同学获一等奖,320名同学获二等奖,241名同学获三等奖,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派出的8名代表中,3名获一等奖,1名获二等奖,4名获三等奖。以下内容将针对获特等奖的23名同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分析。
一
从总体上看:23份特等奖教学设计有着一定的共性,其基本结构都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课题、教材版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
从局部上看:在教材分析中,大都是从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着手分析的,有个别同学把新旧教材做了详细对比;在学情分析部分,选手们都详细分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心理特征等内容;对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选手们也都能把握的很准确,不仅列出了知识点上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还把新课改中强调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详细阐述后列入教学重难点范围中;在新课改理念中,强调了教师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来确定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获奖的23份教学设计中,所有的教学设计都从这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可见,23位选手都理解并掌握了新课改的理念思想;从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分析部分可以看出,选手们把常见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教学,并不单一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这样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选手们的教学过程基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科学探究、观察思考、分析实验、合作讨论,这几个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体现了物理的思维特点。
二
选取参赛课题是参赛选手参加教师技能大赛的第一步,且课题的选取是影响最终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想选好的课题,及必须对中学教材、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有足够深、足够细的了解和掌握。
我国现行的普通中学物理教材主要由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泸科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司南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粤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几个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全国不同地区使用,其中人教版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版本在其教材所属地使用较多。这些版本的教材都贯彻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注意物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强调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关注STS教育,重视科学探究,重视学科整合。但是,各版本的教材都有不同的特点,一些教材在选取物理生活实例的时候,加入了一些地方特色,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更容易形成物理模型;一些教材增大了现代科技知识的含量,这就是的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本次大赛中,获特等奖选手的教材选取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过以上分析,在参加类似比赛选题时,选手应主要考虑人教版教材,若需从其他版本教材中选取课题时,应主要考虑比较有特色且贴近生活的课题;在内容上,应主要考虑物理中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的课题,用自己的特色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难懂的东西易懂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自己的高超水平来。
(1、2、3、4分别表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所有获奖课题中,力学部分的课题占得比例较大。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得学好力学,参赛选手们之所以敢于从力学部分选题,说明选手们的物理基础知识是相当牢固的,而且从学生们的教学设计及现场表现不难看出,选手们不仅自己能学好基础,还能教好基础。![[转载]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转载]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教学设计研究分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欲望,从而能主动的、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们在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的情况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而忽略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在上课时,往往都是进教室就开始讲新内容,而把引入新课的环节省略掉,其实,引入新课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本次大赛中,特等奖的23位同学都清楚地认识到了引课的重要性,都对引课部分做了精心的设计,部分同学的设计相对比较有新意,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蔡丽同学在讲向心力是,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在手不触碰兵乓球的情况下,用乒乓球将瓶子提起,由此引发同学思考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新课内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由实验引入的,一些同学利用自然现象,一些同学则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比如视频、动画等手段来引入新课的。现将23位同学具体采用的引课方法列举如下:
![[转载]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转载]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教学设计研究分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总之:引课的内容既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赛场气氛,吸引了评委的眼球。
纵览这23份特等奖教学设计,选手们都仅仅抓住了新课改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展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思路来源于传统教学模式,又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立意新颖,不失个性,折射出了我国各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时的超高水平。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参赛选手获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要有自己的特点;2.教学手段应该有自己的创新;3.选题应注重基础知识。当然,以上所阐述的因素并不是影响参赛选手获奖的全部因素,根据参赛经验来看,今后同学参加类似比赛时,除了考虑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对自身形象的设计,教师技能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心里素质的训练等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结合笔者自身参赛经验,对今后的参赛学校及选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对于参赛学校,考虑每学期定期举办一次高标准、高要求的教师技能大赛,不限制参赛选手的年级,让所有师范类的学生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2.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学校考虑从大一开始注重对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把大四上学期一个月的校内实习均匀分配到大学四年的八个学期中,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熟悉中学教材,在学习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授课方式;3.学校考虑把物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做适当的调整,尽量使学生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整个学期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4.学院可以考虑把大三开设的多媒体制作课程提前在大一开设,方便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5.对于参赛选手,应主动积极的多参与、多关注学校开展的各种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自己,对教师所要具备的基本功多加练习,争取让自己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希望笔者对获奖教学设计的研究分析及总结,能给今后每年一届的才赛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在此:祝愿以后参赛的同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西华师范大学宣传部.第三届“人教社杯”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师技能大赛赛事光盘[M/CD].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物理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THE
Huang
(Class
Director:
Abstract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