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课堂模式探究

(2016-11-21 10:19:20)
标签:

物理

教育

研究

分类: 研修作业、故事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课堂模式探究

李峥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400015 

  要:本论文主要就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学生说题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阐述,特别就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说题课堂构建,学生课堂问题生成及反馈、处理的方式及方法进行了教学探究,旨在对核心素养视域下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  说题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生成和再加工,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到位,对方法理解不深刻,让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断层现象。

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思考,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学生说题为主体的习题评讲模式。核心素养重在通过模型建构、科学论证与推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集思广益,让思考的问题更加深入和严谨,特别是能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治学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学生说题,能够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评估与反思中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螺旋形上升,特别是可以综合班级意见,让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强化知识的生成过程。

我们通过创新课堂模式,采取了如下的操作模式: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学生分成若干6人小组。在课前由组长搜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疑惑,并将问题进行统筹分配给组内成员,在课堂中利用规定的时间由中心发言人首先对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其他成员讨论补充,再由全班交流释疑。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加强对班级的巡视和指导,了解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碰撞,同时对组内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告诉学生或直接将答案抛给学生,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通过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进行课本的回归,同时能够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特别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合作的学习态度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非常考验中心发言人的责任意识和探究的精神。

 二、问题搜集、班级释疑、问题生成及再创造

在分组讨论之后,由教师组织,再次搜集班级错误的情况,由学生代表阐述本题错误的原因,如审题不清、知识遗忘、模型构建、计算失误等。重点搜集学生知识的盲点或思维的疑点。

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题,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抽选

的学生对象,优选学科发展欠佳或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针对优生其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及表述能力

已经很强,而真正需要突破的恰好是班级中下的学生,通过抽选能够及时的反馈这一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在思维中的一些障碍,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学生讲题过程中不能单纯就题讲题,我们特别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还原学生思维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建模思想的建立,科学推理及科学论证的严谨性,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所以我们特别对讲题模式进行了指导:首先是审题:重点把握关键词和隐含条件,如“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 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即为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R为半径)等,同时要求学生对必要的文字信息进行勾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其次是解题思维过程与方法:分别从1.模型、情境;2.知识、方法;3.思路、规律;4.难点、疑点进行习题的深加工。[2]

三、规范化表达

在要求学生说题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落实到书面,强调学生规范化书写和表达,要求其必须在计算题解答过程中描述清楚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书写基本公式,注重对结论的讨论。因此我们通过投影仪再现学生审题过程,对解答过程进行规范化表达。通过这种训练我们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学生由于书写习惯造成的失分,利用标杆效应,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四、变式及拓展

    在变式与拓展环节往往是课堂的点睛之笔,学生在对题目进行了细致交流后往往能够举一反三,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经常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忽略,而学生思维也存在障碍的地方。如在天体运动中学生说题出现了这样一个案例: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题目:已知,某卫星在赤道上空轨道半径为r1的圆形轨道上绕地运行的周期为T,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卫星掠过其正上方.假设某时刻,该卫星如图在A点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近地点B到地心距离为r2.设卫星由AB运动的时间为t,地球自转周期为T0,不计空气阻力.则

A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B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

C卫星在图中椭圆轨道由AB时,机械能增大

D卫星由图中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学生说题实录:本题是卫星变轨和天体间相对运动问题的结合,题干中最关键的是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卫星掠过其正上方,说明当地球转3圈时,卫星应该转过了8圈,即每次相遇间隔时间时间应该为5(3),则根据“火星冲日”模型由θ-θ0=2π,可得ω·5(3) T0-ω0·5(3) T0=2π,由ω=T()可得T =8(3) T0B选项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出;C项由于AB过程中卫星仅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动,所以机械能守恒,但当从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则是从高轨进入低轨,所以需要减速,机械能减小。

这种题型最容易出现的考点为高低轨道转换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分析在圆轨道及椭圆轨道近地点及远地点的速度关系及加速度关系,特别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只要在题干中出现时间关系或半径关系就可以使用,因为其既适用于圆轨道又适用于椭圆轨道。

应当说说题同学的思维清晰,不但讲清楚了本题,而且对考点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归纳,和通常老师的教学并无差异。但通过小组交流后,同学们立刻提出了以下问题:

1.每三天五次是否有更直观简便的理解;

2.怎样我们才能看到卫星;

3.AB的椭圆运动轨道虽然我们无法计算速度,能否知晓范围。

再次回归小组讨论,经过综合,得出了以下结论: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题 <wbr> <wbr>课堂模式探究1、每三天五次可以假定地球不动,则卫星应当转8圈,所以T =8(3) T0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能够看到卫星的情况如图所示;

3、椭圆轨道中vB>vAvA<</span> 7.9 km/s,因为其为人造地球卫星,所以其速度大小范围为7.9 km/s11.2km/s

通过学生的问题生成和精加工,真正实现了对卫星变轨问题及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深度挖掘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及创新思维。

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课堂说题模式,能够强化学生基本的物理观念、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论证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班级释疑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质疑及创新的品质,这些都是构成核心素养的要素。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对后进生的关注,真正了解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诊断性测试,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以及犯错的根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几点需要强化及改进:对学生说题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强化,形成习惯;学生说题相对教师讲题,时间的掌握是关键,应注意课堂的流畅与衔接;学生说题必须在课前进行指导和准备,而且必须是学生具备相当的能力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容易造成低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郭传省.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G]. 山东师范大学.200319-28.

[2]  徐强. 我的课堂,我做主——物理习题课学生“说题”教学模式探索[J]. 《现代教育论丛》. 20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