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标签:
物理教育研究 |
分类: 课堂实录 |
高三复习课《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重庆第三十中学
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知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表达式,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对实验中一些注意事项并不是十分清晰,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了一些注意事项,但并没有实质理解。比如为什么要求砝码及砝码盘质量要远小于小车质量。实质是对连接体问题的受力分析,加速度等处理上仍不清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回顾并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2)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为什么砝码质量要远小于小车质量;
(3)再次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各物理量对应图像意义
(5)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和拓展.
2.能力目标:
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原理
2.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小车、砝码、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视频引入】播放2个微课视频,让学生回顾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请观看本节微课视频1和视频2,如果你看的很认真,你应该已经了解了:
实验基本原理与操,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进行新课:
回顾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研究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再研究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的保证:在砝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砝码的重力.
【突破难点】认真观看视频并完成自学的你,辛苦了!但可能你心中仍有一些疑问,比如说:问1:为什么小车的质量M要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你不妨先完成下面这道例题,可能就会明白了)
例题1:如图3-3-2所示:质量为m的桶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拉着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的木板上运动,不计滑轮摩擦,求绳子对小车的拉力T=?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推导并到讲台用投影展示解答过程,给出结论。
介绍数据处理方法(替代法):根据公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产生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
以上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做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小车质量
相同时,小车产生的加速度
与作用在小车上的力
成正比,即
,且
方向与
方向相同.
2、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做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在相同的力F的作用下,小车产生的加速度
与小车的质量
成正比,即.
问2:平衡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除了视频上的木板下垫木块,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平衡摩擦力的时候小车后需要挂上纸带和砝码盘吗?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展示
问3:改变小车质量后还需要平衡摩擦力吗?(你继续完成下面这道例题,相信就会明白了)
例题2:如图3-3-4,一个质量为M的小车恰好能在一个与水平面夹角为θ,摩擦因数为μ的斜面上匀速下滑,若在小车上加上质量为m的砝码,那小车还能匀速下滑吗?
活动:自主作答,上台投影展示,教师点评。
问4:你肯定知道可以用纵坐标表示a,横坐标表示作用F(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mg),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在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便证明了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那为什么我们不用纵坐标表示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的质量M,来证明合外力一定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呢?
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作答。
【大家来看图】:一看曲直、二看斜率、三看是否过原点。
一、看曲直:
大家肯定知道,对于a~F图像;M一定,则a∝F ,a~F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对于a~M
但你知道吗?本实验图像弯曲是必然的,并且是向下弯曲,为什么呢?
二、看斜率:
你知道a~F和 a~M二个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吗?
①当M一定时,a~F图像中,a=
②当F一定时,a~M图像中,a=
三、看是否过原点
你能说出两个图像中①②③是否过原点有何意义吗?
【实战中的问题】
要想完成导与练例题1第(3)问,那请写出图像的函数表达式吧!你搞清楚斜率是什么,与纵轴截距是什么了你就肯定找到正确答案了。
【思考与讨论】
1.运用这套器材我们还能用来测什么?
2.器材可以怎样改进?
3.数据处理可以怎样改?
【典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三)作业:一轮复习《导与练》P57
六、板书设计
(一)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在质量一定情况下,加速度和力成正比
(二)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作用力一定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
(三)牛顿第二定律F=ma
(四)实验难点突破
(五)实验创新
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