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016-02-28 10:52:46)
标签:

物理

教育

研究

分类: 研修作业、故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刘艾莉(重庆市第57中学校   400015) 

课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选用器材进行实验;

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

能全面表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确定像的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

通过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用物理语言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

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表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的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

学具

教师:大平面镜、小平面镜、蜡烛、火柴、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铅笔

学生:蜡烛、火柴、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铅笔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大的平面镜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物理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在生活中,你们照过镜子吗?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很好,其实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对于镜子外的“人”我们叫做物。

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照一照,谁愿意来试试。

来,那位同学,你来。

你的像在平面镜的什么地方啊?

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

好,你现在后退,看一看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怎样变化?

像的大小改变了吗?

 

 

看来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哦,到底平面镜成的像有何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察(兴奋)

镜子。

 

照过。

镜子里有另一个“我”。

 

 

 

 

举手,争先恐后。

站在讲台前照镜子。

在平面镜的后面。

一样。

 

像也在后退,距离增大了。

好像变小了点。(没有变,只是你隔远了,感觉它变小了而已。)

 

 

 

 

(创境激趣)

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展示大的平面镜,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

 

 

 

 

通过简单的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提出问题)

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什么地方呢?

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两种实验器材(展示):平面镜和玻璃板。为了方便找到像的位置,选择哪种更好呢?为什么?

 

我们选用两支蜡烛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呢?

 

 

 

非常好,掌声鼓励。那么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这两支蜡烛有什么要求呢?

(追问)为什么?

 

 

说得好,这就是我们物理中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等效替代法。

除了玻璃板和蜡烛外,我们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呢?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在较亮还是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呢?为什么?

现在,老师演示一下实验操作的过程,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

组装实验器材、在白纸上描出平面镜、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描出物和像的位置……

只做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可靠吗?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好,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两个同学一组,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大家动起来吧!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请同学到讲台上用实物展示平台展示小组实验数据,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移动蜡烛,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

那像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呢?

除此之外,还能得到其它结论吗?

 

 

 

大家表现得非常好,给自己掌声。

(演示实验)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请大家仔细观察,白纸上能呈接到像吗?

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好,我们一起来总结并熟悉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思考、回答)

 

在平面镜的后面。

 

选择玻璃板,因为玻璃板透明,能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因为平面镜不透明,不能看到平面镜后面。)

 

一支放在玻璃板前面,就可以看到玻璃板中的像,另一支放在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另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两支蜡烛应该完全相同。

因为如果蜡烛能与像完全重合,就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反之,则说明像与物大小不等。

 

 

火柴(点燃蜡烛)、支架(固定玻璃板)、刻度尺(测量长度)、白纸、铅笔(做标记,记录数据)。

 

较暗,成像明显,便于观察。

 

 

(观察实验操作)

 

 

 

 

不可靠。

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小组同学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小组展示,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的大小不变。

由物体的大小决定。

(学生展示,将白纸沿镜面的位置对折)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鼓掌。

 

 

(观察实验)不能。

 

是虚像。

 

总结并熟悉。

(问题导思)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设计一系列有效的、有价值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不断思考,最终明确实验操作的要义,进而为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通过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与要点清晰可见。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实验设计印象深刻。

 

 

 

 

(活动建构、互助合作)

为了让学生们深刻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专门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中发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领悟实验的方法。

通过小组展示和教师点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二、

 

 

 

 

 

 

 

 

 

 

 

 

 

 

 

 

 

 

刚才,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出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那平面镜为什么能成像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画图分析)

这是光源S,它能发出多少条光线啊,方向如何?

这些光线遇到平面镜后会发生什么呢?

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就引起了视觉。(引导学生共同分析)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边讲边作图)

平面镜后实际上存不存在光源S’?所以把S’叫做虚像。

因此,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呀?

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两个例题。

1.我们都知道“猴子捞月”的故事。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2.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 m,井水水深5 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3.平面镜成像作图(强调:虚像用虚线表示。)

说明: C:\Users\wangzhaojun\Desktop\图片1.png

 

 

思考

 

无数条,向四面八方。

 

 

反射。

 

 

 

 

 

 

不存在。

 

光的反射。

 

 

 

不是真实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8 m

作图,进一步熟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利用图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解,这样既巩固了光的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即时馈补)

通过例题的练习,检验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识是否掌握,深入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并根据需要,适当予以强化和补救。

 

三、

 

 

 

 

 

 

 

 

 

 

 

 

 

 

好了,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那大家想一想,平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看来同学们都很细心,这说明平面镜有什么作用啊?

(展示图片)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说明: 1121527000

对,这就是用于航海军事中的潜望镜。潜望镜中平面镜的作用还是成像吗?

那这时候平面镜有什么作用呢?

很好。生活中,平面镜无处不在,透过平面镜我们既可以认清自己,又可以看见世界。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呢,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

 

 

洗手间的墙上、理发店、牙医用的小镜子……

 

可以成像。

 

潜望镜。

 

 

 

 

 

 

 

 

 

不是。

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从物理走向生活,既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文化浸染)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的衍生,感悟物理学科深厚的文化,将物理知识上升为人生观、价值论,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好了,本节课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大家相互交流,总结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学生们回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主线。

板书设计

4.3平面镜成像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三、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课后反思

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所研究的现象与规律非常贴近生活。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启发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有价值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不断思考,最终明确实验操作的要义,进而为实验探究做好铺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