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医问药廖光会:对电商高管离职发布看法

(2012-05-28 10:18:59)
标签:

廖光会采访

廖光会语录

廖光会电商

it

分类: 寻医问药

电子商务廖光会|寻医问药廖光会|廖光会微博|总监廖光会|廖光会语录|廖光会采访|电商事业部廖光会

药房网高管离职背后

廖光会微博:

我所理解的“成功”有三点,一是可以让妻儿家人有安定的家、享受和社会地位相符的物质生活。二是自己有热爱并愿意保持激情去为之奋斗的一份职业。三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去帮助或改善社会上的一些人、一些事儿。从而得到快乐!这就是我理解的成功。@廖光会

廖光会解释说,“方向、资本、推广、供应链、运营指标等一系列关键数据,不是哪一个单项好就行的,要都及格,都优秀才有戏。”

医药电商高管相继离职的背后,也是该行业对人才的新一轮探寻。

简介:医药电商高管相继离职,原因何在、影响如何?一切都值得探讨和思考。

无独有偶

4月29日,备注为药房网CEO的秦国良通过微博宣布离职。时间恰好发生在北京开心人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开心人)董事总经理史文禄等5大高管相继离职之后,一时间把药房网推向风口浪尖。

药房网,隶属于北京京卫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京卫元华),是我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第一家合法网上药店。京卫元华同时拥有独立的物流体系北京京卫利达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这与其他依靠第三方物流的医药电商企业相比,足具竞争优势。

也正是物流模式的不同,使舆论上看来处于领先地位的药房网和开心人得以区分。但对于两家公司高管相继离职的现象,以及秦国良与史文禄在微博中相同的创业说法,外界猜测,这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是否意味着医药电商行业高管离职潮的到来。

对此,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

京卫元华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洪波在5月3日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开心人史文禄的离职与药房网秦国良的离职,没有任何关系,秦纯粹是个人原因。“并不是医药电商特殊的环境和业态,造成了职业人的离职。”

而对立观点是,“开心人5大高管和药房网高管先后离职,是普遍因素,主要由医药电商行业薪酬结构所决定的。”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新金融记者说。

“电商行业高管离职现象已经很普遍。现在要做电商的企业越来越多,高级人才离职创业或者被竞争对手挖走很正常。”电商观察家王利阳向新金融记者表示,医药电商有前景是公认的,但谁能做好还是未知数。

有前景暗含的意思是,行业尚不成熟,即便是优秀的医药电商经理人,也是处在不断摸索中。

“摸索中,有指标体现。只要把每月的各种数据形成报表和图表,就能判断是否进步,是否正确,是否及时。”闻康集团总裁助理兼寻医问药网电商事业部总经理廖光会告诉新金融记者,医药电商经理人的去路不是问题,思路才是问题。

思路廖光会解释说,“方向、资本、推广、供应链、运营指标等一系列关键数据,不是哪一个单项好就行的,要都及格,都优秀才有戏。”

尽管是相继离职,但熟悉开心人的知情人士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开心人5大高管离职并非集体行为,“也都是单个的,都没通气,自己走自己的。”离职后,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基本都没有再联系。”

而实际上,秦国良并非药房网CEO,他一度离开药房网,后又回归。他在京卫元华先后担任多个职位京卫大药房京内门店销售总经理、药房网会员营销中心总经理、京卫元华副总经理。

“他(秦国良)离职后,我们的团队并没有任何变化。”李洪波表示,药房网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高管的身边总会培养出同样标准的人才,单个人员的流动,不会影响公司运转。

对于外界好奇的秦国良离职的个人原因,李洪波坦言,他与秦不仅是同事,也是多年朋友,他们曾经约定,“不管是外部的什么议论,尽量不对外公布一些私人事情。”

人员共融

关于秦国良离职后的去向问题,李洪波对创业一说予以否定。虽然秦未在微博中对新金融记者做出回复,但在他的微博备注中,“医药电商学习、研究、实践者”的字样表明,秦仍会留在医药电商行业。

离职行为明智与否无法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留在医药电商行业不是个差的选择。

“医药电商目前的发展比较健康。”王利阳表示,医药电商的限制较多,比如至少要取得两个证书《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不是谁都能轻易涉足医药电商的。”

较多的限制保证了医药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也意味着这个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王利阳指出,目前国内药品零售市场和医疗机构零售规模的总和大概为6000亿元,而医药电商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1%。相比美国2007年医药电商零售额1700亿美元,其中药品零售额占比约30%,“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潜力巨大。”

而现实的情况是,懂医药的人不少,懂电商的人也不少,但行业里真正需要的既懂医药又懂电商的人还很少。

这引申出医药电商企业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引进人才,引进怎样的人才;二是引进人才之后,如何使懂医药的和懂电商的人融合,留住人才。

对此,郭凡礼认为,医药电商企业应建立较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对有一定知识及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给予股份,通过较灵活的支付方式,创立良好的环境及提供便捷的配套设施以吸引人才。

郭还补充,可适当引进诸如电商和网络运营管理人才、电商与医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资源整合能力强及管理水平高的人才。

这种观点与药房网的做法不谋而合。结合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药房网制定了人才战略的三步规划。

2009年是药房网的人才储备阶段,打好基础,进行由传统的连锁药店模式到与网络营销相结合的转型。在这一阶段,药房网以传统医药人员为主,配备小部分电商人员。而由于双方理念、想法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产生一些冲突。其间,伴随着部分老员工的离开,陆续加入一些新员工。

“网络经营理念与传统经营理念的碰撞,这个过程很痛苦。”李洪波向新金融记者感慨。而令他欣慰的是,用两年时间,使两种人员达到共融,“在大家看不出变化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

而今,药房网已经完成线下与线上的结合,步入以网络营销为核心、传统连锁药店为物流支撑的阶段。李洪波对这一阶段定下的时间是1-2年,让更多懂电商的专业人才来充实。

在这之后,药房网完全变身为医药电商之时,会侧重引进高端的融资人员、资本运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因为药房网最终的目的是上市。”李洪波说。

这样一个集合了懂医药、懂连锁药店经营和懂电商、懂网络的人员组合式行为,常常被李洪波的朋友笑作是杂交体系,李不以为然。他始终认为,传统药店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二者的结合需要复合型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