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怎样把一个价值0.5元苹果卖到100万元(下)

(2010-06-19 21:22:32)
标签:

转载

第二次课时,阿董又拿出一个苹果,全班哄堂大笑。又要拍卖苹果?这家伙吃到甜头啦。阿董说,你们以为我又要卖啊,这个苹果是上次一块买的,不卖了,自己吃的。说着,就咬了一大口,嘴里嘟囔着好吃!好吃!  

然后对大家说,我花5毛钱是为了吃的,但那位同学花了300多是不是为了吃的?那位同学说说。驴子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想肯定不是为了吃的,300元可以买上几百斤。那他是为了什么呢?这个同学不说算了,这是他的隐私。但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弄懂它的原因,那我们的销售就成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苹果能够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但不是吃。  

其实大家想想看,我们买房子,是为了住,但更是为了买一个家,买家的温馨、自由。  

我们买绿色食品是为了吃,但更是为了买健康。  

我们买美容产品是为了护肤,但更是为了买美丽、青春。  

我们买保健产品,是为了买健康。  

我们买服装是为了保暖,但更是为了形象和自信。  

就是说,我们买任何一件产品,更多买的是它的文化、理念、心情甚至感觉。  

如果我们弄清楚这点,销售就好办了。  

就是说,文化、理念、观念、信心、健康、美丽、感觉等等都是可以销售的,就看你能不能把你的卖点和人们的需求点结合起来。  

顺便说一下,那个苹果所卖到300多元,我是不会独吞的,就算是这个同学为我们的公共关系课的捐款,在适当的时候为大家花出去。

   好,有几个人带头鼓掌。    

健康、温暖、自信、真情、心情、感情、美丽、爱情能卖多少钱?不是有句话说得好,黄金有价情无价啊?如果是这些东西,多少价钱算高?  

如果我们卖的不是苹果,而是自信、荣誉?  

如果我们卖的不是衣服,而是信心、面子?  

如果我们卖的不是护肤品,而是漂亮、美丽、青春?  

如果我们卖的不是房子,而是家,是温暖、温馨、归属感?  

如果我们卖的是快乐、是好奇、是幸福、是和睦?

你能说多少钱算贵呢?  

问题在于很多人只是在卖产品,不是在卖产品里面所包含的文化、观念、感情、感觉、心情等等这些东西,所以能能说他们会销售吗?  

或者他们也想买这些东西,但他们并没有找到满足人们这些需要的条件!  

销售的精髓在于满足人们的深层次的需求,而不是表面的需求!  

好了,我并不是给大家上营销课的。  

我要说的是,把一个苹果卖到一百万是有可能的,只要你善于把握机会,善于创造机会!但是要把很多苹果每个都卖到一百万是不可能的!  

我的问题在于,如果我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苹果,比如我有一个几百亩的果园,我应该怎么卖?  

几百亩果园?怎么卖?看来阿董的苹果要卖上一阵子的。同桌低声嘟哝着。  

阿董似乎根本不理班里同学的反应,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把梳子卖给和尚。  

又一个营销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会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  

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到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无量佛!就买了1000把梳子。  

第六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个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那人说了些什么?

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夫,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同学们看看,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  

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三、四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第五人不仅能够然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会不会差。  

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前五个人都回去给经理报到了,第六个人没有回去,他去找更多的寺院,他发掘到了一个市场,他要自己干。自然,他成功了,他成千上万的向一个一个寺院卖梳子,掘到了第一桶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