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推荐——于永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刘丽霞

(2010-05-14 20:48:4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推荐

引子:

来看几则流行于网络上的童谣: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

    这些童谣,有些诙谐,有些抱怨,有些无奈。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有一位心理学家:“童年的价值就在于幸福。”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我们如何给予我们的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的语文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些什么 ?

语言习得,打好扎实基础:

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

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

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

清代教育家颜元在《总论诸儒家学》中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重讲轻练”的传统中解脱出来,优化作业设计,提倡“习行之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中国当代简约大师于永正老师在《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一书“序”中谈到: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分别是语文教学的头、肚、尾,“备课和课堂教学”目前大家可能都重视了,而作业布置却很马虎,这样“虎头蛇尾”可不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内化知识,外化素质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毫无疑问,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一、作业设计分类:

根据完成的时间,作业可以分成课内作业、课外作业

根据形式,作业可以分成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

根据内容,作业包括“识字、阅读、习作、实践”四个方面。

二、作业设计特点:
1、开放性:
(1)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2)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书面作业模式(3)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4)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
2、创新性 :
主要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
3、趣味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4、差异性: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分层布置,“有坡度”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5、实践性:知识从实践中获得,能力从实践中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提高。
6
、人文性:

7、综合性: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来完成作业,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分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来讲。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增加作业题本身的趣味性。

1、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彰显人文性、开放性

例1、教学生字“日”后,作业是读拼音猜字谜:huà shí yuán , xié shí fāng,dōng shí duán,xia shi cháng.(       )。

 例2、学完古诗后的抄写,设计为:“用你最喜欢的形式来书写这首诗”。学生完成作业后,发现它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了,而是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是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了。

 例3、学完《笋芽儿》《丑小鸭》等美文或童话故事,找来相关动画片,让学生配音或角色扮演。

2、根据学生喜好新事物的特点,选择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例、男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在“体育方面”,就让男同学写《我喜爱的体育明星》;女同学的兴趣多集中“电视上”,就让女同学写《〈一起看流星雨〉观后感》或对剧中人物进行点评;让低段学生说说或写《我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

当学生对手机着迷时,我让他们“创作手机短信”;有时他们又喜欢手工制作,让他们写《幸运星的叠法》 《我会折千纸鹤》《手指偶真好玩》……

(二)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设计探究性和操作性的作业。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充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启发了思维,激发了想像。

例1、教完《恐龙的灭绝》 《飞向蓝天的恐龙》《太阳》《月球之谜》,设计“走进恐龙世界”和“亲近太阳和月球”等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自由组合,搜集相关图片文字、模型音像等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交流。

◆当推销员——《新型玻璃》《葡萄沟》

◆当小导游——《黄山奇石》《北京》 《桂林山水》 《草原》《恐龙》《恐龙》

◆演课本剧——《自己去吧》《一次成功的实验》《将相和》

(三)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布置作业。

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人尽其才,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在作业中,不搞“一刀切”,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吃饱,而且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作业内容与完成方式上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

1、首先,我认为可以将作业分为三类:

①必做题(必须做的基础知识题)

②选做题(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做)

③自设题(魏书生说自设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能力和个性,而且有利于创新)

2、自助餐

这种具有“弹性”的作业,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的目标。  

例、在学习完《陶罐和铁罐》后,我们布置了如下作业:A和同学一起表演课本剧;B读《克雷洛夫寓言》,找与课文相似的寓言故事;C、我会编童话故事:《__和__》;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选一项完成。

例2、三上第三单元都是描写“秋天”的课文,根据自己能力和喜好,任选几题或合作完成。

A、爱读书的你——阅读描写秋天的古诗、短文、诗歌和童话。

B、爱绘画的你——画出美丽的秋色。

C、爱唱歌的你——歌唱或创编秋天的歌。

D、爱习作的你——写写秋景、秋色或秋思。

E、爱文学的你——摘录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F、爱科学的你——查查资料:不同季节的雨的不同特点。

G、爱观察的你——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

H、爱动手的你——自制风筝放飞它;制作秋天的手抄报。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如此。所以我们要立足于“针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完成有差异的发展”上寻找作业与新课标的最佳结合点,从而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

(四)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延伸性的作业。

1、 迁移性的练笔再造课文。

续写:《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

扩写:文本的留白处(“灰雀”男孩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最后将灰雀放回去。)

改写:学完古诗或诗歌(“赠汪伦”),把它改写成记叙文。

想象写话:教古诗《游园不值》一课时,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可谓春意盎然而又含义深刻,满园的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呢?留给了学生无穷的遐想。于是,我布置的作业:A、画出满园春色在你脑中的样子。B、将你脑海中的满园春色倾泻于笔端。

2、 拓展性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A、准备型的课前阅读。
 B、延伸型的课后阅读。
 C、欣赏性的诵读。一是课本中的那些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诵读。二是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 

 (五)利用节假日布置实践性作业,使语文生活化。

1、多彩的节日
“春节”——学生搜集家家户户贴在门口的对联,然后熟知对联的特点及春联的写法。
“元宵节”——写《汤圆的制作过程》,搜集元宵节来历的传说。
“三八节”——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献一首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妈妈,你歇歇吧》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
 “母亲节、父亲节”——写《我的父亲母亲》《我帮父亲、母亲洗脚或捶背》。
 “五一劳动节”——写《手工洗衣服,搞卫生等的感受》。
“六一儿童节”——写《快乐的“六一”》《回忆童真》。
“八一建军节”——写《和平年代的卫士》。
 “国庆节”——写《国旗下的随想》、《激动人心的时刻》。
“教师节”——制作小制作、画一幅画写上最喜欢的话,或写上自编小诗《老师,我想对您说》送给老师。
“重阳节”——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或采访作过贡献的老人。

“生活即教育”,布置作业应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4、创意假期生活计划
★挣50元钱,给长辈买份礼物
★ 学烧一道拿手好菜
★写封信,给他(同窗好友、老师、亲戚长辈)
★体味他人感谢的滋味
★自制一份自高祖至本人的家谱
★自创一种玩法,并传授于他

★包干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熟练掌握一二种家务技能。
★ 参加一次远足或旅游或夏令营,并记录图文。
★经常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
★ 策划一次家庭故事会(才艺大比拼、智力竞赛),并写下过程及评价。
★ 做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热爱家乡、规范使用汉字等)
★ 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写一些民俗介绍,或走访当地名人。
★将假期日记工整誊抄,设计封面和插图,装订成册,并起个醒目的书名。
★假期读下册课文中相关的名人书籍。

以上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个性、富有创新的设计,使作业“改头换面”,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学生们的“新宠”。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

新课程呼唤新教育。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富有创意地设计出个性化的语文作业,以实现语文作业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情感、提高素养的多元目标。

总之,“始生之物,其形必丑。”我们进行的作业形式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它的完善与成功,有待于我们大家来共同深入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