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无著老人创建常明庵缘起碑记
(2022-06-10 16:30:28)分类: 印光大师 |
318无著老人创建常明庵缘起碑记(代化宏师作)
寂灭佛果的真谛,是自心原本具足的,圆融通达的妙道,只有具大智慧的人才能宏扬。兴建梵刹寺宇,开辟普度之门,遍布慈云,流注法雨,能够在法运垂微之时,振兴将要坠绝的宗门的,唯有我的先师无著老人。先师名讳立山,法名满圆,别号无著。道光五年乙酉(1825 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生在上海松江金山顾姓人家。先师的生父就是福本悟公,在先师十四岁那年,他的父亲就出家了。先师本心是想要随父出家的,但因为母亲还在,不能成行。直到二十岁时,才去礼拜父亲,发愿出家,在大崇福寺受的具足戒。当时因为太平天国的军队占据了南京,先师不方便参学游方,于是就住在普陀山,有时也住在松江,隐匿行迹,掩藏才华,无心应酬世间俗务。到了同治庚午年(1870 年),先师在伴山庵闭关,每天礼拜《华严经》,遍参华严海众菩萨。当时的法雨寺,衰败到了极点,没有方丈住持,普陀山的尊宿信真和尚,率领着诸位法眷,前去请先师出关。先师推辞不掉,只能应允了。于壬申年(1872 年)春天,进驻法雨寺担任住持。当时的法雨寺,寺产薄少,僧众的道粮不足,破屋颓垣,满目荒凉,先师很是感伤,立志要兴复法雨寺。先师竭力经营,整理修葺,四方檀越信众,争先恐后地前来布施,没过几年,就百废具兴,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当日的旧制,但大局已经很可观了。如此一段时间之后,先师想要隐退休息,专修净业。于是在法雨寺西边清凉冈的山脚下建了一座小庵,命名为“常明庵”。是取心性寂照圆融,横遍竖穷的意义,想令人修因而得果。光绪甲申(1884 年)春天,先师退位隐居到常明庵,决志要往生西方,念佛不辍。又规定庵内僧众二个时段课诵,二个时段念佛,永作常规,寒暑不断。又置办了三百二十二亩田产,除了拨付给无著公堂的一百亩外,其余的都永远作为庵内常住的念佛资粮。另外,化开法师等人也置办了四十四亩田产,用来资助念佛的诸位法师的衣单费用,详细情况列在后面。
先师曾说:“末世众生,障深根钝,对向上一著的禅宗不易领悟,开悟尚且很难,何况想要实证。唯有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圣下凡,都应当修持。因为净土法门,是收摄果地觉,作为因地心。众生因地念佛的心,每一念都成就佛陀觉悟的果报,而未来成佛的果报又源自当下念佛的因心,因果同时交互作用,不隔毫厘。即世相以达实相,以凡夫心契佛心。想要延续佛法,辅助国政,感化人心,唯有净土法门可行啊!你们应当恪守遵从,不能荒废松弛。如此才能不辜负四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平等资助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的六道众生。以后的当家师,如果有人要废除这个规矩,那就不是我的弟子,你们可以聚集法亲眷属,将他摈弃开除,不能包庇隐瞒,辜负我的良苦用心啊”。先师于己丑年(1889 年)腊月初一安然神逝,僧腊四十六年,世寿六十五岁。先师度化的几十个弟子当中,能够继承道统的,只有化闻法师。我们这些弟子,虽然也位列门墙,但都没能窥其堂奥,对先师的悟处,不得而知,所以既不敢推高以滥圣,也不敢就下以屈贤。姑且摘取先师的言行大略,用以说明常明庵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