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

(2025-11-06 10:59:51)
教育部等七部门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未 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 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 1 纲要 20242035 )》部署要求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 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 体化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坚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坚持守正创新遵循规 律坚持全面发展学科融通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全面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推动育人方式 变革 2030 中小学科技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课程体系进一 步完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评价和条件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教 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35 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构 建社会资源支持机制不断健全以实用场景为对象的项目式 探究式跨学科教学方式普遍应用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 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 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好支撑教 育强国建设
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 1. 培养科学兴趣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体验和兴趣培养 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小学中高年级段侧重概念理解和动手探究在保护学生好奇心的 基础上通过开展科学实验项目任务等实践活动初步建立跨 学科联系强化以兴趣为导向的 做中学实践路径初中阶段 侧重实践探究和技术应用围绕 解决真实问题开展跨学科项 目式学习引导学生从现象认知逐步转向规律探究和方法习得 高中阶段侧重实验探究和工程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动 态鼓励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探究和小型工程实践项目帮 助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与核心方法 2. 培育科学精神指导学校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 纳入整体规划强化跨学科融合推动学生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 程中涵养人文情怀在人文浸润中培育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在 科技教育中融入人文元素引导学生在科学实验项目探究等活 动中主动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环境及伦理的深远影响增强 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底蕴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科学思维与科学精 神通过科技史科学家事迹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 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提升人文素 养中蕴含的科学理性积极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文的校园文化 氛围构建科技与人文有机统一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全面提 升学生核心素养
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 3. 创新课程生态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主要依 据以学科融合为基础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加强前沿科技 成果向课程教学资源转化开发优质科技教育课程资源研发和 提供配套教学材料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有效应用地方课程系 统设计校本课程打造 三位一体课程新生态课程资源紧密 3 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人工智能及量子信 息等科技前沿与新兴领域纵向贯通基础教育各学段建立 基 础认知综合应用创新突破的培养路径横向统筹科学技 术工程数学等学科资源并有效对接高等教育需求推进大 中小学一体化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科技创新能 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变革教学方式指导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不同学段学 生学习情况和认知特点, “一校一策系统化设计科技教育实施 方案统筹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 中心注重分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注重面向真 实世界的科技工程问题解决能力采用项目学习问题探究任 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研讨动手实验实践 探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鼓励探索 科学家 +教师联合授课的 双师课堂”、基于元宇宙虚拟实验室等前沿 技术的 未来课堂”。统筹教学实施与作业管理科学设计探究 性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加强素养导向的教研引领和综合评价 5. 突出教研引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组建科技教育专 门教研队伍围绕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指南编制教学方法创 新学段学科衔接等方面开展研究强化骨干教师引领校本教研 和校际协同教研联合高等学校教师和教研机构教研员依托科 技教育云教研平台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运用数字化手段常 态化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推动教研与教学一体化发展鼓励各地 4 各校为教师深度参与科技教育教研工作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 6. 推进评价改革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元 化发展性评价方式不得简单以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 行片面评价防止功利化倾向和加重师生负担开发 科技素养 数字画像” ,追踪学生创新能力成长轨迹重点关注学生在合作 学习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动手实践等活动中观察记录 分析与表达等学习行为以及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知 识结构认知过程反思意识创新思维和迭代能力等逐步优 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科技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 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覆盖教师学校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科技 教育评价机制对教师重点评价在激发创新思维指导项目学 习整合跨学科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实施效果与育人成效对学 校主要考察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实践环境营造及学生科技素养 培育的成效对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侧重评估在区域科技教育规 划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区域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的实 施效果
注重形态多样的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 7. 建设教学空间加强科技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 造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统筹利用校外实验室科技基 础设施场馆车间实训基地等资源建设科技探究体验学习 空间为学生体验真实情境下的科技探究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提 供平台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改造兼 具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实践研学基地分批建设科技教育实验 5 区及实验校致力于探索构建有效的实施路径及创新性的培养 模式 8. 推动数字赋能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科技 教育栏目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科技教育学习社 区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扩大师生覆盖面与 受益面创新数字教学模式构建在线式混合式等数字化环 境探索人工智能支撑的教学新形态发挥人工智能助学助教助 管助评助研功能提升科技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高等学 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技企业等 单位加强与中小学深度合作建设数字化虚拟场馆和智能化学 习课程为学生提供虚拟仿真科学实验与工程实践等数字化学习 场景
推进高质高效的师资建设和家校社协同 9. 建强师资队伍将科技教育全面融入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 之中 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科技教育硕士培养定向培育 具备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加强科技教育教师培 训并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以下简称 国培计 划”)和暑期教师研修中向科技教育教师倾斜实施针对性强的 培训项目增强教师在跨学科教学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推行 学术+产业双导师制选派教师赴科研院所高新企业 挂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安排专家到中小学校担任 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指导健全科技教 育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科学信息科技 数学等学科教师为基础充分挖潜扩面鼓励更多教师参与科技教 育研究和实践 10. 推动协同育人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联体” ,支持各 地教育部门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 活动中心科技企业家庭社区等积极构建区域科技教育合作 网络倡导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校携 手共建区域科技教育中心引导科技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学校 科技项目开发实践指导资源供给鼓励通过 揭榜挂帅方 式认领学校科技教育项目打造 百城千馆工程推动科技 馆重点实验室向中小学常态化开放实施中小学科技教育 小 小工程师计划组织开展中小学探究实践 领航行动”。实施 家庭科技教育赋能计划开发 家庭科技工具箱” ,鼓励家长与 孩子携手参与丰富多彩的科技亲子活动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相 关领域研究支持力度鼓励有关基金会和社会组织设立公益项 目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特殊儿童群体科技教育支持力 度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严禁以科技教育名义违规开展 学科类培训 推动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1. 提升国际影响力构建多边合作网络发起 “‘一带一 路科技教育共同体倡议与相关国家签署教育合作协议深 化教育合作与交流依托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和友好学校等 现有平台倡导建立国际科技教育城市联盟和学校联盟创办 全球青少年科技创新博览会” ,发布 全球科技教育发展蓝皮 7 》,分享中国科技教育经验引领教育创新 12. 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相关国际组织依托我国科技教育创新协同研究与国际合作基 地合作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建立科技教育全球知识库在 全球范围内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支持建设 人工智 能+科技教育跨学科课程群和多语种科技教育精品课程包开 发基于智慧教育的 科技教育云课堂系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技术援助促进全球科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国际青少年科创成 果展示交流推行双导师制项目学习聘请诺贝尔奖得主等国际 专家在线指导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 科技教育 教师海外研修计划” ,选派中小学教师赴海外名校访学提升教 师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
强化组织保障和实施 13. 各地要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 抓手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并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建立 健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 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科技教育的统筹规划和有效实施要做好 经费保障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师资培训 课题研究及活动开展等工作统筹调配各方资金与项目资源并 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中西部农村边疆 民族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改善办学条件做好空间建 设要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构建科技教育动态监测体系 认真开展动态监测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中央及各地方  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强大 合力引导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共同 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支持并参与科技教育的良好风尚。 
教育部办公厅 2025 10 29 日印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