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班主任都有一个共同点:为学生提供情绪价值!
(2024-10-15 10:52:06)好的教育,从尊重孩子的情绪感受开始
孩子的感受远比成人的世界多彩、细腻、丰富,也更加脆弱。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产生共鸣,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每个孩子的行为,特别是问题表现的背后,往往都有某种情感需求。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他可能是在寻求关注;当孩子消极对抗、口是心非时,他往往是在寻求自主决定的权利;当孩子伤害他人,毁坏物品时,往往是他很受伤,需要被爱和被认可;当孩子表现出自暴自弃,令人感到不可理喻的时候,是希望周围的人不要放弃他。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就要看到孩子的内在需求,让孩子说出真实想法。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需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并相应地教育引导。实行人性化管理
优秀的班主任懂得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实行人性化管理。他们不会一刀切地要求学生做到完美无缺,而是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他们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让学生从细节中感受到关爱
优秀的班主任懂得,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被细心呵护。他们会在学生生日时送上祝福,在学生生病时送上关怀,在学生失落时送上鼓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温暖和关爱。
这样的关爱不仅让学生感到被尊重,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会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形成良性循环。做学生的坚强后盾,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学习
优秀的班主任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和顾问。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耐心倾听,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他们是学生最坚实的后盾,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班上有一个刘同学,他在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观察到他在课堂上的消极态度后,班主任开始在课后和他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的兴趣和困扰,并根据他的兴趣介绍更多相关的教学材料。更重要的是,班主任不断地鼓励他,强调每个人都在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每一点小成就都值得被认可。几个月后,刘同学在英语表达上变得更加自信,他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逐渐展现出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他的转变,不仅在成绩上有显著提升,更在精神层面上成长了许多,开始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