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强:【教育杂谈173】研究学生成长规律——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2024-04-03 08:41:43)谈到教育中的“目中无人”,我认为莫过于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譬如,近日江苏某小学四年级男孩小辉(化名)跳楼事件。这一天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某班几个孩子交头接耳,影响了班集体的最终成绩。老师留下几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学生写1000字的检讨。小辉哭着问:“要是写不到1000字怎么办?”老师批评说:“还没做就说自己不行怎么可以呢?”小辉在作业本上留下一句话:老师对不起,我做不到。然后从学校的六楼跳下。
再譬如,很多学校,课间学生只能呆在教室里,上厕所需要教师同意,四百米操场除了体育课外,其他时间不允许孩子们到操场去。教师一味地强调学习,把学生的课间生活剥夺了,把“安全第一、不能出事”的焦虑转嫁给学生,学生失去了在运动、交流中发现自身优势、获得同学接纳和认可、全面发展和自我探索的机会。
看到这样的案例,我想,每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心情沉重。我相信这些学校的领导也好,老师也罢,都是抱着良好的教育动机而做了这样的事,但为什么并没有达到好的目的,而是“好心办了坏事”,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稍加总结不难发现,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折射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成长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尊重。大家是“凭经验”、“凭感觉”、“凭热情”而教,但不具备对学生成长的基本常识,于是不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悲剧一再出现。
近些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围绕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现代技术、课堂模式、班级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层出不穷,但我认为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那就是真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方面的培训却几乎一片空白。
教育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但我们对教育的对象学生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所谓“科学育人”只能是一个空谈。
有一次听小学一年级一节课,上课的老师一直在强调:“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同学们,认真听课才是最棒的!”“某某,说你呢,刚听了几分钟,怎么又到处乱看,走神了?”“同学们,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再走神的话就得不到小红花了!”
评课的时候,我问这个老师:你说说,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注意力的问题上有哪些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那个老师一头雾水,说不出所以然。其实,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规律1:从注意力的类型看,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越有趣的信息,越容易引起注意,但也容易分心,受环境影响较大。
规律2:从注意力的稳定性看,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20分钟左右,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
规律3:从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看,低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仍较弱,不适宜一心二用,转移能力较弱,不容易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
规律4:学生注意的通道有差异,好动活跃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当一个老师只知道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这个年龄段学生在注意力上的规律,自然也就不能采取相应措施,很好地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这个老师一样,一味地反复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都能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样的期望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此也不能实现。
当在课堂上发现有些学生走神后,又凭自己的感觉急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扳过来,强硬地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结果呢?因为违背规律,反而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相反,如果这个老师非常清楚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注意力问题上的这些特点,她的教学自然会有不同的设计和选择,也会更加有效。
对教师的基本功,历来有不同的解读。其中最公认的有书写基本功、语言基本功、利用现代技术的基本功、组织教学的基本功、教学设计的基本功,等等,但是,鲜有把“对学生发展规律的了解”纳入教师专业基本功内容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师的所有工作才能有所依据,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关注哪些方面,在什么时候不需要过度紧张,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手段,才能明确知道自己的哪些教育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有效避免因为“无心之失”带来的不良后果。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应该作为教师提升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关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已经有了丰富的科研成果,这里不做赘述,只将最常见的学生成长五大规律提供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即强调一定的方向性。这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要循序渐进,做到盈科而后进,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阶段性
阶段性指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任务。这给我们的课堂启示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书本上有很多的插图帮助理解;而到了中学时期,学生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书本内容大多以大篇幅文字出现。
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平衡,时快时慢。所以把发展比较快的时期称作关键期,因此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如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回到人群中之后难以融入。
互补性
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和生理的互补,如盲人的听力比较好;另一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如身残志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差异性
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群体和群体的差异,如男女老少的区别;另一方面是个体和个体的差异,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