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智商与情商(上)原创武宏伟
(2024-01-08 08:15:21)一、智力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等。
(一)影响智力的因素
1.饮食。人是大自然创造的,食物是生命也是大脑的物质基础,食物决定了生命、大脑的健康。科学的食疗,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2.遗传与环境。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3.早期经验。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4.学校教育。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5.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6.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能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杰出人才有一个共同点,即醉心于自己的事业,长期坚持不懈,刻苦努力,顽强与困难作斗争。
(二)智力的开发
1.七个要点。个性化科学营养、交谈、阅读、在交谈的时候运用手语、母乳喂养、给孩子独处时间和支持。
2.八种方法。爱、聊天、抚摸、模仿、体验、阅读、音乐和玩耍
3.六个训练关键期。声音辨别期,0-1岁;动作发展期,0-2岁;口语发展期,1-3岁;视觉发展期,0-3岁;计数能力发展期,2-4岁;音乐能力发展期,1-3岁。
二、智商
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系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
智商主要靠遗传,但是人的智力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年龄的成熟而发展,因教育和训练而改变。由于先天多种因素,人的智力发育会有所不同。
1916年,美国特曼教授把这套量表介绍到美国修订为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并用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作为评定儿童智力水平的指数,这个比被称为智商,用公式表示即是:IQ=MA(心理年龄)/CA(生理年龄)×100。人们称这种智商为比率智商。
(一)智商的影响因素
1.遗传。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于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2.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3.饮食。饮食单调导致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者饮食量过少,蛋白质等营养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会导致智商发育受阻。摄入过多重金属元素如铅,铜等也会影响智商。
4.体重。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5.环境。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6.药物。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二)智商的提高办法
人类的智商可分为遗传性智商(fluid IQ)和后天结晶智商(crystallised IQ)两种。这两种智商都可以通过多管齐下的做法来增强。
1.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等国的科学家们进行过试验发现,儿童在改变饮食习惯(不吃含添加糖分、含色素和高脂肪的食物)后的6个月,智商可增加0至25点。换句话说,要是该名儿童在改变饮食习惯前的智商是100点(普通智商),后来却增加了25点,那他的智商就提升至天才儿童的智商。
2.营造具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医学人员发现,智商的高低取决于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所建立的衔接桥梁的多寡。当一个人的脑细胞出现高量交流活动时,那个人的智商就会比一个脑细胞与细胞之间缺乏沟通的人来得高。
3.增强孩子的情绪智商。人在高兴的时候智商会提高,人在疲劳、饥饿、慌张、激动、悲伤、恐惧、郁闷、紧张、着急、愤怒、烦躁、冲动、急躁的时候智商会下降。因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4.引导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启发他们进行创意思考。如果孩子能够确定目标,具备合理的有步骤的实现目标的能力,那么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非常的出色了。
5.教做事和做人。不要说小孩笨,要多教他怎么做事,怎么做人,怎么说话,要多鼓励小孩,给小孩信心,告诉他们智慧是无限的,可以做到很多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