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创黄津成
(2023-12-18 11:13:03)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方案提出的:“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明确要求,使得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呢?本文结合学习和思考,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定义:
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整合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学科知识、方法、思维、思想等内容的学习主题,通过考察与探究主题之下问题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兼具综合性与探究性,本质上是一种副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尝试学习方式。
从学习内容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关注学科间的整合,整合的内容是多元的,包括相关学科的知识(概念和理论)、方法、技能、工具、思维方式、思想模式等,
从学习过程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式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生成理解,解决问题,产出产品。问题解决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焦点。
从学习结果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更为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追求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增加。
特征:
整合性:学习主题是跨越学科边界的,学习的内容联结了学校学习与生活世界,是一种“为了真实”的学习。
实践性: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要展开真实的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经验,实现经验的增值。跨学科学习重视“做中学”“用中学”,基于实践、运用与行动,更为全面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价值,追求迁移和运用。
开放性: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有预设的,但是其实施过程更为重视生成性,知识方法等都会随着实践的推进而动态地生成和发展。跨学科主题的学习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创生是主线,学习过程不是一个预设程序的简单执行,而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的历程。
几个相关的观点:
(1)学科主题学习应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学科与其他学科间建立联系,并要求学生能将其所学运用于新的情境,实现迁移,解决新问题。
(2)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整合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学科的知识、观念、方法、思想去研究一个中心主题、问题、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做中学的机会,促使学生以综合和关联的方式在真实的境脉中展开实践式的学习,发展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3)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一般以一个学科为依托,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方法、思想,实现对真实问题的跨学科理解,“交叉”“整合”“多视角”“多方法”成为了这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特点。
(4)跨学科学习的二种方式:一是以一个学科的方法、思维去解决另一个学科的问题,从而丰富别的学科,如以生态学的方法去探讨政治治理问题。二是以二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思想去探究一个主题,获得对主题的更全面和有深度的理解,如从历史、政治、经济、心理等角度去探索战争的问题。
——基于《新课程关键词》一书的学习而生发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