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

(2012-10-25 10:46:4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

 

                                  刘畅

近两年来,我校一直在进行协商教学的研究。协商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与参与性,使学生更大权力地加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协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与相应目标、学习方法,在力所能及的层面上学习,形成能学——愿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实施的是单元整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利用语文教材以专题组成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围绕同一题材组织不同体裁的文章的特点,运用整体观念着眼整个单元进行整合教学,把单元主题作为集结中心,依此发散开去,上挂下连,举一反三,实现教材的整合、知识能力的迁移。最终形成了单元导读课、通读课、精讲、习作指导、习作讲评课和总结课等课型,并形成每种课型特有的教学模式。

我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小故事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其中描写葫芦藤的句子,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植物生长的规律,值得积累。此外,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都能贴切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是低年级段学生训练很好的范例。

结合文本和学生特点,在我区高效教学理念和我校单元整合和协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实践面向全体,尽量给全体学生更多的自主的学习探索和语文训练机会。多次让学生读、悟、说,让学生有所提升。

我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分为个六环节包括:直入主题、复习字词、书写生字、读书学文、口语交际、朗读全文。

一、            直入主题。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在书写课题时提示书写要点,回忆认读字的读音。

二、            复习字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词语。此处用协商的方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词语,调动了学生复习词语的积极性。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进行词语归类。

三、            书写生字。本节课要书写的生字是:哇、挂、怪、慢这四个生字。

1.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四个字的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左右谦让。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

2.学生观察挂和哇两个字的相同点,明白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右面的两个土断开。再观察怪和慢的字形,提示怪右侧的圣上面是又下面是土,而慢中间的四变形为两个竖。在这里先共同提示写正确的注意事项,以便做到正确书写。

3.在确保写正确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练习写字,在书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师生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发现曼的每一部分在书写中的特点后,教师帮助用口诀加深记忆“日小四扁又舒展,竖心稍长一点点。”之后再一次练习书写,学生努力把字写漂亮,在改进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四、            读书学文。

1.自由读书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出示投影以填空的方式,帮助同学说出课文的内容。二年级的学生能力有限,无法独立概括课文内容,用填空的方式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用文中的语言进行填空完善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学习第一自然段。这一段语言优美,是本节课一个重点处理的段落,这一段的学习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葫芦藤的句子。目的是学习默读课文,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第二步自读描写葫芦藤的句子,知道这句话写了什么。

    第三步再指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句子写生动的。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到葫芦藤样子美,颜色美。

    第四步教师范读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葫芦藤上的叶子很多,点缀上雪白的小花很美。

    第五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根据板书背诵句子。

    观察图画,仿写句子。积累文中优美语句的同时学习运用,进行练笔,正如新课标中提出的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再背文中的句子,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每天”“几次”体会句子的含义。

    有感情地完整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对第一自然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3.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小葫芦遇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感叹句,体会感叹的含义,通过评读的方式读好感叹句。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盯和自言自语的意思, 读好句子,通过表演体会到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体会邻居的心情,在提示语中加上语气词再读句子。读好邻居的话。

    体会种葫芦人反问句的语气,与陈述名比较,再一次通过评读读好句子。第一个同学读得欠佳,老师评:不够奇怪,另一个同学再读的时候就能进一步突出奇怪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对刚刚学过的二三自然段进行小结。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之前,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叶子上的蚜虫用不用治,使同学们了解到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

    再齐读第四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

五、            口语交际。

本课的黄泡安排了一个思考题,我请同学们想象如果自己是落在地上的小葫芦,自己会对主人说什么,再结合黄泡思考如果自己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听了小葫芦的话会说些什么。同位两个人之间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再指名汇报。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人进行交流。

六、            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

反思:

学生刚升入二年级,字词的学习仍是重点,第一课时学习了字词之后在第二课时我也注意了字词的复习巩固,特别是在学习写字时,让学生们先观察,先练写,再将不容易写漂亮的字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用好记的口诀帮助学生把生字写漂亮。精讲多练是高校教学的核心,低年级段的学生理解词句有一定的难度,弄明白寓意就更困难了,单纯的说教不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感悟语言。在感悟葫芦藤的美时,抓住“长满”、“雪白”等关键词语引导孩子们感悟、读出对葫芦藤叶子多、小花白的理解。抓住种葫芦的人想的、说的语言,对比体会出感叹句、反问句感情的强烈,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从而更能体会他因为不了解葫芦和叶子的关系,不治虫,所以小葫芦都落了,在最后的拓展说话中,感悟到寓意水到渠成。读写结合也是我校语文教学的特色,在积累背诵描写葫芦藤的句子的基础上,我准备了几幅图,请学生按照植物生长的过程模仿文中的句子练习写话,在写话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整堂课,始终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学习,孩子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例如,在读中一点点加深理解,升华情感。在师生互动方面,努力用自己的情感、语言、丰富多彩的课件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共同进入情景对话,突出了重点,巧妙地突破了难点,生动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