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智慧——在华尔街炒股为生的体验
陈江挺著
说明:
我2008年3月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辞职,然后专职炒股。辞职的原因很简单:
第一,与部门领导话不投机,合不来。当时是系统工程师,直接主管很认可我的能力,考评打B,部门领导调成C。高层领导也认可我,下一个季度直接干预部门领导了“独当一面的骨干员工怎么老是打C,给调到B”。总是与部门领导别别扭扭,干着没意思。
第二,同期,无心插柳柳成荫——从理财周刊以及报纸了解到,但是股市火热,就想买点。但是看看A股的价钱很高,了解到同一个公司的B股普遍比A股便宜,就开了个B股账户。过了半个月,又了解到同一个公司的H股普遍比A股便宜更多,就开了个港股账户。过了2个月,其实也没赚到钱,就在这时(07年8月左右),机会来了——传出了港股直通车的消息,这次博个大的!立刻把全部股票卖出,换成对应的认购证(俗称窝轮),到十月低,短短两个月长出了两倍(初始资金的3倍)。但是好景不长,温总理一句“港股直通车暂停”,港股开始了超级大熊市,资金急剧缩水。我想,都说华为工作的挑战性高,其实股市的挑战性更高。短短两个月,我不费多大力气捡到了相当于在华为2年才能挣到的钱,又过两个月,我不管费多大努力也没挽回丢失相当于在华为2年才能挣到的钱,太有挑战性了!并且,温总理“港股直通车暂停”见报的那一天,我正在公司专心工作,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跑回家里,打开电脑一看,已经跌了一大截!本想卖掉认购证换认沽证的,当时心想不就是暂停吗,跌了这么多,一恢复不就涨回去,就没换。结果越跌越多。我后来想,如果专职炒股,本来可以早卖出去,不会亏多少,反手用认沽证做空,反而可以在跌市中赚更多,痛定思痛,决定辞职炒股。但是,家人反对,领导挽留,拖到08年3月最终办完离职手续,成了一个专职股民。
真正全职炒股以后才发现,知道股市挑战性大,但是没想到这么大!虽然我一直努力,不断进步,但是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能否炒股为生没有把握。在无数的痛苦或喜悦交织的炒股历程中,也看了很多股票方面的书,其中的一些比较好的,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炒股的智慧》是非常小的一本书,但是凝聚了职业炒股人员血泪经验,堪称精华,因此首先从这本开始。
我首先表达对陈江挺先生的感谢,希望对作品的摘录没有触犯他的版权,也希望大家看后如果觉得好,像我一样买一本放在案头,过几个月就再看一遍。
我会把我认为重要的部分标成黑体字,也会在其中插入一些感言,并以蓝色字体区分。
华尔街有个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你如果熬了二十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的价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么你退休的时候,定然是极其富有的人。”要达到这些成就,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应当成为一位真正的炒股专家。只有在你成为专家之后,你才可能不断地从股市挣到钱。
目录
------------------------------------------------------------------
前
言
引子三则故事
第一章
炒股的挑战
第一节
炒股与人性
第二节
特殊的赌局
第三节
一般股民何以失败
第二章
股票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基础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技术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股票分析之我见
第三章
成功的要素
第一节
炒股成功的基本要诀
第二节
资金管理(怎样在股市下注)
第二节
成功投资者所具有的共性
第四章
何时买股票何时卖股票
第一节
何时买股票
第二节
何时卖股票
第五章
华尔街的家训
第一节
华尔街的家训
第二节
大师论炒股
第六章
从有招迈向无招--怎样在心理上建设自己
第一节
炒股成功的心理障碍
第二节
心理训练
第七章
抓住大机会
第一节
“疯”的故事
第二节
“疯”故事解剖
第八章
和炒手们谈谈天
第一节
学股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回答几个问题
附录
金钱的反思
前 言
我靠炒股为生。
这是本写给有心成为炒股专家的人的书,如果你炒股的目的是业余消遣的话,这本书并不合适你,因为按照本书所说的去做,你将失去“小赌怡情”的乐趣。
要想成为炒股专家,你需要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学习和实践。这和成为其他行业专家的要求并无两样。
要想成功,聪明、努力、经验和运气都缺一不可。运气往往偏爱最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聪明的人。这不是本股票常识简介,因为我期待这本书的读者已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我还期待读者有一定的炒股经验。如果不把钱押在股市,你不可能体验股价升落所带来的贪婪、恐惧和希望,你也就很难明白这本书所提供的炒股规则。
话说回来,虽然这本书是为炒股写的,我想念书中阐述的原理适合任何行业。成功的人士往往具有很多相似的素质,如果你具有炒股成功所需的素质,在其它行业,我相信你也一样能获得成功。所以不曾也不打算炒股的你如果偶然得到了这本小书,也无妨一读。
必须承认,炒股只能算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分支。股票上市的目的不是给大家炒的。股票上市是公司把股权的一部分出卖,筹集资金用来扩大生产或其它用途。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股东们共享成长的果实。但公司经营有好有坏,有盈利有亏损,股价的反应就是有升有跌,由此提供了炒手们赚取差价的机会。由于牵涉的金额数目巨大,自然吸引各路的英雄豪杰都来一展身手。
虽然股票业也有大小鳄鱼,总的来说,这个行业是健康的。股票大市的走向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长期而言,投资股票是保持现金购买力的最佳渠道。
金融是庞大的行业,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数之不清,有关的知识也列之不尽。要写本炒股的书,怎么选材,从什么角度写,很不容易决定。我如果也在“著”前加个“编”的话,这一“编”可能会把这本书编到经济学大辞典那么厚。我不喜欢大厚本子。这本书写的都是我的亲身体验和观察,都是我认为和炒股有最直接关系的知识。我期待读者每次在炒股中犯了错误以后,或多或少地能在本书中找到犯错的原因,找到不再犯同样错误的答案。最起码,知道什么是错。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自己犯了错,知错却不肯认错就更加不可救药。
无论想在什么行业成功,你需要有成功的欲望,实现这个个体户的知识及应用这些知识的毅力。我将一步步地告诉你怎么在炒股中做到这些。
我在美国生活了十五年,和来自全世界的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打过交道,结论是人性共通。我在商学院学的专业是国际金融,研究过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结论是它们的变化规律都一样。你学会了炒股的技能,就真正掌握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一技之长。这本书没有任何理论和公式,它是我炒股十二年来的观察和经验之总结。其中最近的七年,我专职炒股。为这本书里的每条规则,我都没少付学费,我希望读者们能因为读了这本书而少付些代价。
有些人把炒股当成投资,有些人把炒股当成投机。记得英国有位成功的炒家是这么说的:“我年轻时人们称我是投机客,赚了钱后人们称我是投资专家,再后敬我是银行家,今天我被称为慈善家。但这几十年来,我从头到尾做的是同样的事”我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解释投资和投机的语句。
在股市偶尔赚点钱很容易,困难在于怎样不断地从股市赚到钱。炒股也是一行,任何行之所以能够成为一行,是因为它能够给入行者提供不断的收入来养家糊口,否则便不可能成为一行。养猪是一行,种菜是一行,炒股也是一行。炒股这行的特点是入行极其困难。看着你的周围,入行容易的行业通常既辛苦,且报酬也低;而那些入行困难的行业,一旦成功地入了行,你以后的日子往往很好过。炒股就是这样的行业。有些一入股市便捞了几个钱的人会认为炒股很容易,我要说这是错觉。说白了这只是初始者的运气,这些钱是股市暂时“借”给你的,迟早会收回去,不信的话就等三年看看。只有在你成为专家之后,你才可能不断地从股市赚到钱并把它留下来。这本书将教你怎样做到这一点。
对还未入行的人来说,炒股是压力极大的行业。因为赚钱时,你不知自己为何赚了钱,你不知下次要怎么办才能重复赚钱的经历;亏钱时,你不明白自己为何亏了钱,下次要怎么做才能防止亏钱的再次发生。我希望你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要在炒股这行成功并没有什么秘诀,和炒股直接相关的知识其实也并不多,否则街角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不可能偶尔也会在股市露一手。至今我还未见过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偶尔客串设计卫星导弹什么的。
股票不是上,就是下,否则就是不动。我还想像不出股票有第四种的运动方式。阻碍着一般人在这行成功的不是股票有多么复杂,而在于人本身有很多缺点。本书的第一章就谈些股市的特性及它对人性的挑战。
第二章讲一些和炒股最直接相关的知识。读者应带着两个疑问来读这一章:一,什么是影响股价的因素;二,股票在什么情况下运动正常。这一章包括三个部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及股票的大市。当这三部分的分析都给你下面信号的时候,是你在股市胜算最大的时候。
第三章谈成功的要素。它告诉你炒股成功应做到什么及怎样做,还告诉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知道什么该做并不难,难在怎么在实践中做好它。
第四章是何时买卖股票。在这一章你看不到“低点买入要谨慎,高点卖出不要贪”之类的废话,什么时候才是低?高到多高才是高?在办公室空想出来的炒股绝招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买卖股票的要点在于怎么寻找“临界点”。希望这章能改变你炒股的整个思维方式。
第五章是华尔街的家训。牛顿说:“我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这一章,让我们看看炒股这行的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
第六章谈心理建设。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恐惧、希望、贪婪影响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使我们常常做不到自己知道应该做的事。要完全克服人性中的弱点是很困难的,但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它是什么及什么是正确的做法。
第七章分析了什么是大机会及其特点。读完这一章你就明白了我在谈什么。这里不只是在谈股票。
第八章是和炒手谈谈天。在这一章我简述了我的学股历程。如果人性共通的说法不错的话,你学股走过的道路应和我相似。希望你在学股的挣扎过程中因为有了路标而能显得平顺一些。
在今天的社会,我看到很多人为金钱不择手段。而这本又是教人怎样赚钱的书,不加点“金钱的反思”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够均衡。如果因为这一附录能使读者对人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会觉得努力没有白费。
最后,谢谢你读这本小书! 陈江挺
更多好文章请光临高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zhi8
敬请添加到收藏夹。将来忘了博客地址也没关系,用百度搜索高智的博客即可。google也能搜到。
欢迎加入高智的QQ群119224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