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你们的子女患上“父母亲缺失症”

(2008-11-22 16:05:59)
标签:

父母亲缺失症

丢失孩子

育儿

分类: 世人言谈育儿

    世人言看到过这么一件事:

    一对夫妻打拼几年事业渐趋雏形,家里也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为了女儿健康成长,他们精心地从家政公司用较高薪金聘请了一个有幼教经验且家政事务熟稔的各方面都让自己能放心的中年妇女负责女儿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完全可以放心这个保姆阿姨。于是,夫妻俩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中,几年后,事业发展之快让他们欣喜。这时,夫妻俩发现女儿随着岁月成长,和他们的关系日渐疏远,几乎不和他们讲话。但和保姆阿姨特别亲,几乎形影不离。这个现象让他们大惑不解,他们不得不解聘了保姆,而这个决定更恶化了和女儿的关系。在女儿的哭闹不止下,他们又不得不召回了保姆,还不得不同意保姆阿姨提出的带这个小女孩到保姆自己家里生活的要求。

    这是一个典型的子女患上“父母亲缺失症”的事例。

    “父母亲缺失症”包括“父亲缺失症”和“母亲缺失症”以及“父母亲缺失症”。

    我们知道,现任的一代夫妻是由计划生育“只生一胎”基本国策造就的一代独生子女组成,他们自小被尽可能地从上一代父母身上吸收到过多的宠爱,在以考上好大学为目标的学习竞赛中,他们又被隔离了上一代引以为自豪的各种劳动技能,虽然就业后成了白领乃至高级白领,在他们的各自事业领域里可以挥斥方遒潇洒自如,但在自己的家庭里,他们缺少劳作技能,各种家务劳作还需要依靠上一代父母或者保姆钟点工。有的让配偶成为全职太太或全职丈夫,而自己渐渐远离了家庭,远离了孩子。他们自以为是自己赚钱支撑起了家庭,自以为对家庭对孩子是负责的。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形象是虚幻的。有的家庭是夫妻俩人都全身心全天候地扑到自己的事业上,从而形成了该家庭的小孩容易患上“父母亲缺失症”。

    这一代父母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自己的子女从出生后开始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对成长中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他们需要关怀和爱,他们对爱的授予对象充满了好感和亲切,他们希望父母亲通过劳动来将道德准则及生活实践传授给自己,他们对会各种劳动技能的人充满了崇敬,他们希望自己心目中有一个家庭权威形象并由他教给自己社会规则让自己服从,他们需要提示、示范和指导。当这些需要完全由保姆阿姨来完成的时候,保姆在这些小孩的心目中是实实在在的爱的授予者了。他们看着保姆阿姨做着家务劳动,他们的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求都是由保姆帮助完成,保姆带着他们外出游玩,有的保姆还教他们认图识字,和他们一起游戏。他们有的参与保姆所教与的劳动,他们和保姆经常交流,渐渐地他们对保姆的生活依赖变成了心理上的不可或缺,这远远超过了亲生的父母。他们心中的权威成了保姆。而父母整日忙于事业,疏于或者没有空闲和子女交流,(有的夫妻在工作之余偶得闲暇时想的是重温小两口的亲密时光,而把子女扔给了保姆或者老父母。)有的连双休日都没有时间陪同子女。无形中,子女心理的天平上失衡,发展成父母亲在自己的生活中可有可无。这时,保姆取代了父母亲就不足为奇了。文章开头提到的这对夫妻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而在一些只有一个配偶担当养育子女的家庭中,子女心理往往是欠缺的,也容易患上“父亲缺失症”或者“母亲缺失症”。现在许多家庭的子女养育多半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担任的,这些小宝贝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感情也往往超过了对自己父母亲的感情。

    世人言提醒年轻有为的新任父母们:别让你们的小孩患上“父母亲缺失症”,千万不要有了事业有了钱,丢失了自己生活和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子女的爱。多多地陪陪自己的孩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哥
后一篇:人生八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