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走山西

(2012-08-26 20:59:02)
标签:

中条山

鹳雀楼

普救寺

蒲坂

蒲州

蒲津渡

剃尖

平遥

碗秃

水长天

旅游

分类: 急行山西

http://s12/middle/5cfc6ff2tc8346b1b2fdb&690
   老来更有山河恋,槛外长天自在游。

   拼去脂膏三四磅,看得汾晋六七州!

   ---我09年七月急行山西后写的一首七绝。再走山西,经永济转壶口过平遥,又一次冲州撞府千里驰驱,依旧来去匆匆,依然晋善晋美,借用以前的这首小诗抒发同样的心情,行程就以照片为主记个流水吧。http://s15/middle/5cfc6ff2tc7c25e052d0e&690

    鹳鹊楼,唐人吟咏可谓多矣,诗因楼而生,楼借诗而名。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胜在立意奇;余更爱李益的“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因厚重也!

       登楼之时,天气阴沉,只能看到紧邻楼下的黄河,数里之外的中条山竟无缘得见,惜哉!
http://s9/middle/5cfc6ff2tc7c25dbfa828&690
    山西的临汾、运城一带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传说中的尧舜禹就分别定都在临汾(古称平阳)、永济(古称蒲坂)、夏县(古称安邑)。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留给我们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中有70%在山西,仅存的4座唐代建筑更是全在山西境内!台湾的历史学家姚荣龄先生曾经考证出“中华”一词即缘于永济地区,“中”指的是中条山,“华”是指秦岭余脉的华山。鹳雀楼面对中条山,向西可遥望华山,确实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坐标点

    鹳雀楼位于永济市原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岸边,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四大名楼。原楼始建于北周,兴盛于唐,废毁于元初,自此700年间鹳雀楼有其名而无其实,现在的这座高74米的六层建筑是近些年复建的。
http://s6/middle/5cfc6ff2tc7c25db8bd45&690    永济现属运城市,坐落于黄河弯曲处,与潼关隔河相对,是晋陕交通要冲。永济古称蒲坂、蒲州,有唐一代,这里是河东府重镇、天下六大雄城之一,曾经被称为是首都长安、东都洛阳之外的中都。千载繁华的蒲州古城被明嘉靖年间(公元1555年)的关中特大地震完全毁坏塌陷,现在的永济市区是当年震后东迁18公里重建的。

    蒲津渡是古代来往晋陕跨越黄河的主要渡口,唐开元年间(724年)于蒲州城西门外建浮桥连通黄河两岸,浮桥两端各以四尊铁牛栓连桥索,金元之际(1222年),浮桥毁于战火,之后黄河变迁,铁牛逐渐被泥沙所埋。1991年,原属河东岸蒲州一侧的四尊铁牛出土,原河西岸的四尊也已探明埋藏位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于黄河河道向西变迁,原本河西岸的四尊铁牛现在也已经在黄河东边两公里了。开元铁牛每尊都有一个牵牛的铁人,再加上底盘和铁柱,共耗用生铁将近800吨,几乎是当时全国铁产量的五分之四,可谓唐代的三峡工程!http://s1/middle/5cfc6ff2tc7c25d8c9ca0&690

 

http://s14/middle/5cfc6ff2tc7c25daadded&690
                     黄河铁牛(图片来自网络)http://s16/middle/5cfc6ff2gc82ac28a87ff&690
    普救寺就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前立一巨型同心锁,下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一曲西厢记,千古魂梦飞
http://s5/middle/5cfc6ff2t7a603c8b5b44&690
    三次来壶口,一样的心潮澎湃!“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找不出更恰当的话来形容那激流跌宕面前的我,多谢余光中先生的这句诗

         之前关于壶口的博文点击红字连接:《又见壶口,河魂依旧荡心魄!
http://s2/middle/5cfc6ff2tc74e1dfb4ed1&690
    过犹不及,由于今年北方普遍雨水大,壶口水太大了,激荡而起的水雾遮住了最核心的瀑布。http://s12/middle/5cfc6ff2tc74e1dc9b5db&690

    壶口下游数公里处,名曰孟门山的梭形巨石屹立在黄河正中,远望又似一艘行驶的大船。
http://s15/middle/5cfc6ff2tc74e1c6e877e&690

                   平遥,一面青砖古墙,多少岁月沧桑......
http://s4/middle/5cfc6ff2tc721f4806883&690

http://s14/middle/5cfc6ff2tc721f24456ed&690

              小妞儿,坐门墩儿
http://s1/middle/5cfc6ff2tc721f4b9ebb0&690
                 卖桃喽.....

http://s11/middle/5cfc6ff2tc8360b97e8ca&690
                   穿梭织布

 http://s11/middle/5cfc6ff2tc721f4e2746a&690

http://s13/middle/5cfc6ff2t7a5031fb583c&690

http://s10/middle/5cfc6ff2tc721f3bc6b49&690

http://s4/middle/5cfc6ff2tc721f2ed8cb3&690
     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山西,印象很深有一种类似于刀削面的叫“剃尖”的面食,特别好吃;第一次到平遥,觉得那里的“沾水碗秃”很是爽口独特。这两样我每次到山西都要尝尝,可惜总是吃不出最初的那种味道,不知是因为小吃的味道变了还是我变了?.....
http://s12/middle/5cfc6ff2tc721f2bc9e3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寻访井陉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