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记忆里可有个瓜洲古渡么?
http://s11/middle/5cfc6ff2h85737065350a&690&690
镇江旅行主要是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山上望江,江中观山,吴山点点,相看两不厌。
这是我第三次来镇江了。每次来的方式都不同:十余年前是从常州火车过来,几年前是一路汽车南下,这回是特意循着最传统的方式从江北扬州的瓜洲横渡长江。长江一水分南北,瓜洲正处在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丁字口上,在古代,人货来往全仗着烟波浩渺中的一叶轻舟交通南北。“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万里长江众多渡口之中,瓜洲是年代最久、名声最响、文化积淀最深的。
不远处的润扬大桥天堑通南北,物换星移几度秋,有它的衬托,更显古渡的苍凉落寞
http://s1/middle/5cfc6ff2h85737481fdf0&690&690
早起在此地渡江,迎着怒号阴风,听着惊涛拍岸,想着当年千帆竞渡,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迁客骚人、才子佳丽、贩夫走卒船来舟往红尘滚滚,在这里留下了多少风花雪月有过多少得意失落承载了多少离愁别恨!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水汤汤,天地悠悠,所有的来者往者都像长江中的沙子沉淀在泥土里一样,沉淀在了历史中沉淀在了文字里,引得后人感怀,怆然……
现在的瓜洲渡口,车、货、人混装,旅人三元钱十分钟就能到对岸镇江。
http://s14/middle/5cfc6ff2h8573713ad6dd&690&690
瓜洲对岸是镇江的西津渡,可是沧海桑田,总体上说,长江变窄了,西津渡已经远离江岸了,从现在下船的地方到西津渡要狠走上一段时间。实际上,过去的瓜洲古渡也离江岸三公里远了,仅有几块碑刻供人凭吊,两下相加,长江起码窄了近四公里。著名的金山寺就是一个明证:金山之前是江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进庙烧香是要乘船的,光绪年间有了打马上金山之说,也就是金山与陆地之间滩涂化了,骑着马就可以趟水进寺了。现在的金山与一江春水渐行渐远,游人只能登上寺中最高的慈寿塔,远望长江逝者如斯了。
金山寺之前已经两度登临,这次省略了,顺路就在大门口来个到此一游的照片吧。
http://s16/middle/5cfc6ff2h85737407f26f&690&690
西津渡街全长约一公里,紧依镇江市西面的云台山,几乎与长江平行,整条街沿山坡而建,像一条附在云台山麓的栈道。
青石板路上被车轮积年累月磨出的深深印辙像是在给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的沧桑.....
http://s15/middle/5cfc6ff2h8573718711ee&690&690
照片左侧的待渡亭就是千百年来渡江北上的人们等候上船的地方,过去这亭下就是滚滚长江http://s7/middle/5cfc6ff2h85736e308de6&690&690
古街上迎面一个石塔,上书“昭关”二字,差点以为是伍子胥一夜白头的那座关隘遗存,看旁边的碑文才知是元代所建,整八百岁了。这是国内独一无二的过街石塔。
http://s9/middle/5cfc6ff2h857374ece088&690&690
西津渡始建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下图是路边玻璃罩保护起来的“一眼看前年”--各个朝代留下来的路面被逐层的精心挖掘保护,展示给世人。
http://s10/middle/5cfc6ff2h8573758570a9&690&690
英国领事馆在古街的东头,无声的建筑向人们诉说着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历史
http://s12/middle/5cfc6ff2h857371c4194b&690&690
前两次来镇江都没有时间登临焦山,这次走过西津渡就快马直奔过来。焦山位于市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江心,距岸边的象山有近二百米,公园内有缆车和渡船供游人上山,山高71米,周长两公里,因东汉名士焦光隐居于此而得名。山上林木茂盛,苍翠蓊郁,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历来有中流砥柱之称。http://s4/middle/5cfc6ff2h857372f55163&690&690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1842年七月鸦片战争中英国军舰侵入长江时,副都统海龄率领镇守焦山清兵英勇奋战殊死抵抗,几尽全军覆没,但也击毙数十名侵略者,给了英军开战以来的最大打击。下图即焦山炮台。
http://s13/middle/5cfc6ff2h85737444f39c&690&690
焦山碑林内珍藏着历代碑刻四百多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其所收集的历代碑刻,无论从史料和书法艺术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并蜚声海外,焦山也被誉为“书法之山”。
http://s15/middle/5cfc6ff2h857370c0af5e&690&690
焦山碑林中称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是我国保存价值极高的“二铭”之一,即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汉中《石门铭》。它是一块风神萧疏淡远、笔致纵逸圆浑的历史名碑,标志着中国楷书的发展至此成熟,历代书家学习临摹,影响所及,经唐宋而至现在,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书家冠冕”、“大字之祖”的评价。
《瘗鹤铭》为六朝石刻,作者为葬鹤而刻铭,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有梁代陶弘景和东晋王羲之等几个说法。原文应有160余字,刻在焦山西麓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清朝康熙年间打捞上残石五方,九十三字,砌于碑林壁上。目前,《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工程正在实施,已经打捞上来三块石头四个字,让我们共同期待有更好的消息传来。
http://s4/middle/5cfc6ff2h8573721068f3&690&690
http://s8/middle/5cfc6ff2h8573725cc997&690&690
镇江一行印象最深的就是焦山正在“金山化”。站在山顶,长江的主航道已经在很远处了,山的北侧已经有一片陆地凸现在焦山与长江干流之间,焦山四周的水面只能算是滩涂里的江水了。和当地人交流得知,他们也感到焦山在一年年长高,水退石现,焦山重复着百多年前金山的脚步,正在登陆进行时。好像镇江政府有个挖泥清淤通水的改造工程规划,以阻止焦山登陆。希望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后人们,看到的还是中流砥柱的焦山!
http://s6/middle/5cfc6ff2h857375391f25&690&690
北固山北临长江,形势险固,因而得名。其山三面悬崖,峭壁如削,扼守江面,确实是战略要地。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里还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的传说和遗迹,简直可以称为三国山。孙权建都南京之前的政治中心就在北固山前峰的铁瓮城,目前在北固山公园正门南面的前峰正在进行考古挖掘。
http://s15/middle/5cfc6ff2h85736fdbe5de&690&690
我不久前的博文《有一种死亡叫做永生---拜谒文天祥祠》中曾提到过文天祥第一次被俘在镇江逃脱,这次在北固山下看到了看到了这块石碑。英雄的诗作“昔年单舸走淮扬,万死逃生辅宋皇,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就是说的这件事情。
http://s12/middle/5cfc6ff2h8573737ea09b&690&690
中山纪念林塔建于1930年,底座四面刻有孙中山关于植树造林的总理遗训,当年为了纪念国父逝世五周年,镇江各界在北固山种下了大面积的树木。远处的那条石板路连接着北固山的中峰与后峰,路宽不过三米,两侧峭壁森然,号称“龙埂”。
http://s3/middle/5cfc6ff2h85736e7cf8c2&690&690
甘露寺是香火旺盛的著名古刹,三国演义的刘备招亲更让它妇孺皆知
http://s7/middle/5cfc6ff2h85736ee7c756&690&690
北固山后峰绝高处一亭翼然,下临大江,这就是著名的北固亭。三国演义中刘备夷陵兵败于东吴后,孙夫人听闻刘备死于军中,悲痛不已,在此投江殉情,因此亦称此亭为“祭江亭”。南宋词人辛弃疾六十多岁时任镇江知府,曾多次登北固亭,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上江滚滚流....)等千古名篇。
http://s13/middle/5cfc6ff2h85736f33fd7c&690&690
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的最佳处。楼高二层,面对大江,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与黄鹤楼、岳阳楼齐称长江三大名楼。“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匾额为北宋米芾所书,整个南宋一代,众多忧国志士,登楼北望神州,抒发慷慨激越的复国之志,留下许多著名的诗作。其中刘过的《题京口多景楼》堪称翘楚:“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却多愁。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北府只今唯有酒,中原在望莫登楼。西风战舰成何事,只送年年使客舟。”
http://s1/middle/5cfc6ff2h85736f8057b0&690&690
三国演义中刘备和孙权分别以剑劈石问卜,留下了两块中间劈开的试剑石。http://s6/middle/5cfc6ff2h857370281845&690&690
北固山南麓、公园入口处右拐上行不远,接连是东吴大将太史慈和鲁肃的墓,相距不过二十米。太史慈在三国演义里也是一流的猛将,最精彩的就是酣斗小霸王孙策的那一段,太史慈在赤壁后的合肥之战中被张辽埋伏中箭,撤军回到镇江(当时此地叫南徐)伤重而死。我年少看三国时还笔记下了他的临终言壮志---“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鲁肃墓是我看到的第三个了,岳阳楼附近有一个鲁肃墓、武汉龟山上有一个,呵呵,实在不知道别的地方还会不会再冒出来一个。内心里还是宁愿相信这北固山麓是真正的鲁肃墓,两位出生入死的战友可以长眠相伴不觉冷寂了。
http://s2/middle/5cfc6ff2h857370fdcdc1&690&690
从北固山走下来,下一个目标只能是火车站了,将近一天的镇江行也要结束了。急如流星来去排山倒海,三次在镇江的时间相加都没超过20小时。手里拿着地图,眼巴巴的看着那些无法前往地名:南山景区的招隐山、昭明太子读书台、竹林寺鹤林寺、苏公竹院米公祠,还有京岘山麓岳飞归葬老恩师的宗泽墓.....
下次,只能寄希望下次了。可每次都是太匆匆!翘首回望一江春水,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