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感集咏》——明代文登孝子的见证

(2015-08-21 14:09:18)
标签:

文化

历史

《孝感集咏》——明代文登孝子的见证

梁玮晏  周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都对孝子给予嘉奖,并在史志中详细记载,树立榜样,垂范后世。光绪版《文登县志》中记载了一位叫孙鹏的明代孝子,他尽心竭力赡养父母,在父母去世后结庐墓侧、守孝五年。时任文登知县王允言将此事上书朝廷,皇帝亲自他给予表彰。为了表彰孙鹏的事迹,文登知县王允言、乡贤林洙等都撰文称赞孙鹏,并请画家根据他的事迹创作绘画,将这些文章和绘画收录到一本册页之中,取名为《孝感集咏》。2013年威海市博物馆征集到这本珍贵的明代册页,结合《文登县志》的记载,鉴定这本册页为明代善本,后曾一度丢失,在清代被孙鹏七世孙其福寻回,增加了内容,并重新装帧。

http://s6/mw690/001HzHgOzy6UO2N6KnXa5&690

《孝感集咏》册页为硬壳纸本,共44页。每页长41厘米,宽31厘米。其中30页为文字,5页绘画,8页空白,封面上楷书题写“孝感集咏”四个字。册页的主要内容是四篇散文、五幅绘画和一些表彰的诗句。四篇文章分别是:进士林洙撰文的《叙孝感集詠前》、文登知县王允言撰文的《廬墓传》、毕□澹撰文的《跋》,以及孙鹏七世从孙其福撰文的《重修孝感集咏叙》,前两篇是明代隆庆年间刘重向誊写,后两篇是清康熙年间刘泽润誊写。五幅绘画表现的内容是孙鹏守孝的事迹,标题分别是大土终墓、□台称奬、蝗蝻远避、五载辞盧、金阙赐旌。

 http://s11/mw690/001HzHgOzy6UO2Yx5oufa&690

《叙孝感集詠前》是这本册页的序言,全文约一千字,作于明隆庆陆年(1572年)三月。作者林洙是文登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在文中,林洙简要介绍了孙鹏的出身和事迹,并介绍了册页的由来。孙鹏的父亲孙瑜曾任陈留少尹,孙瑜去世后,孙鹏痛不欲生,但因要照顾母亲,不能再墓前守孝。嘉靖辛卯年(1531年)母亲病故,孙鹏将父母合葬于文登县城东的皇筵嶺,此时正下着大雪,孙鹏留在墓前不走,亲友相劝也不离开,从此每日搭建茅庐,朝夕负土,修整坟茔,在此守孝。三年之后,亲友劝他回家,他说小时候生病,父母悉心照顾我五年,我也要报答五年,于是又在此守孝两年才回家。在他守孝期间,周围曾经失火,火势猛烈无法扑灭,但墓上却野火不生。周围也曾发生蝗灾,遮天蔽日,但蝗虫却不到墓前,墓周围的树叶依然生长茂盛。各种怪异之事不胜枚举,孙鹏的事迹也广为流传。知县王允言上疏请表彰孝子的事迹,皇帝下旨建造牌坊、嘉奖孝子。为了将此事传播,垂范后世,特此编辑画册,名曰《孝感集咏》,邀请林洙题写序言。同时林洙还创作两首七言律诗记录此事。

老见麻衣已二毛,思亲猶任筑僨劳。云山堆里号枯柏,荆棘丛中叹蓼蒿。一点孝心金石凛,五年方节古今高。顾君土篑牢收留。住与儿孙世世挑。

荒园孤塜空崗恋,不上高山不见难。几杵筑成千丈恨,两筐挑尽一生寒。道衝趾印今还在,泪洒茅痕尚未干。千古纲常都此植,世人莫作土堆看。

 

《廬墓传》是文登知县王允言所做。在文章中,王知县详细介绍了孙鹏的家世,孙鹏,字之,世代居住在县城东大约百里的杏林村,因此号大林。孙鹏曾祖父孙善,曾任兵部郎中,祖父孙寿,由儒学生纳粟为散官,父亲孙瑜曾任陈留县丞,卓有政绩,孙瑜有三子,孙鹏排行老大。作者谈起孙鹏幼年天性纯笃,长大后日侍父母左右,一日三餐必亲自检查准备。文章重新叙述了孙鹏守孝的事迹,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作者称赞到:“廬墓辛苦至於五载,非孝诚出於天性而能若是乎!”作者有感而发,而作孫鹏传。

在《廬墓传》后是五幅绘画,都根据孙鹏守孝期间发生的事件而作。每幅绘画前是隶书题写的标题,分别是大土终墓、□台称奬、蝗蝻远避、五载辞盧、金阙赐旌。这些绘画作品画风简洁、设色淡雅,虽然在技法上不能称为佳作,但也表现出文人画的韵味,作为册页的插画,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向人们完整讲述了孙鹏守孝的故事,每幅绘画后面有一首七言绝句,是根据绘画内容题写的,第一首的内容是:

一入荒陵五载多,辞盧浑胜叶辞柯,枝稍还念根源重,哀慕绵绵耿不磨。

在绘画之后,是清康熙己亥年(1719年)八月上旬毕澹撰文的《跋》,康熙庚子年(1720年)二月上旬刘泽润誊写,全文六百余字。在文中,作者称孙鹏是前明孝子,他守孝的事迹记载在本地史志上,已经有近二百年了,父辈仍然经常说起,作者小时候就对孙鹏万分敬仰,已经很多年了。康熙己亥年秋天,孙鹏的七世孙找到残存一半的《孝感集咏》,想重新装裱,要做文章记录这件事始末。作者在文中再次简要叙述了孙鹏的事迹,并给与评价,称赞其孝心。

册页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孙其福撰文的《重修孝感集咏叙》,全文七百余字,作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六月。孙其福是孙鹏七世孙,他在文中详细记录了册页失而复得的经过。全文大意如下:

我小时候每到春节,一家人要拜祭祖先,拜祭之后,祖父问孙辈,你们知道我们家的渊源吗?我们祖辈来自东海朝阳八里的杏林村,我六世祖孙瑜,搬家到县城东关,饱读诗书,出任河南陈留县丞。孙瑜有三子,长子孙鹏,字大林,次子孙鸾,字杏林,就是我的高祖(曾祖父的父亲),三子孙鳯,字梧林。三个儿子都有善行,大儿子孙鹏更是以孝行闻名。他侍奉父母,安葬老人,后守孝五年,朝夕负土,修整坟茔。他的事迹得到皇帝嘉奖,至今石牌坊还立在那里。相传有一册《孝感集咏》,我小时候听说过,不知道流传到哪家,你们这代人要将它传下去。我当时年龄尚小没有注意,等到长大后跟随祖父上坟,看到祖坟中有一处特别高大,惊讶问祖父。祖父回答,我们祖先在墓前守孝五年,筑坟如山,我说过的就是这个。我回忆祖父所说不假,但惟独没有见到《孝感集咏》,三十年来非常遗憾。没想到今年春天,孙鹏嫡嗣七世孙孙家瑞找出旧纸数十包,其中看到篆书所写孝感集咏四个大字,我不禁拍案大快!大呼:我三十年来想见却见不到的,今天有幸终于见到了!我将册页拿回家中,仔细阅读,确实如史志所载,县令王公撰写《廬墓传》,记载着野火不生等事迹。我见册页残缺,想它补全,咨询同学毕澹菴,澹菴说:古人云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仍然用旧册,重新装裱就可。我于是与家族中人商量,把原帖装裱成册,不敢擅自增加修改。倘若某天有人前来探访忠臣孝子的事迹,我家族之人将册页献出就可以了。

这本《孝感集咏》,记录了明代文登孝子孙鹏的事迹,流传四百多年,中间又曾经遗失,被后代找回重新装裱,能够流传至今,保持基本完好,极为难得。这本册页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这是目前为止威海地区发现的最早的纸质文物,而且保持非常完整,册页中的记载与本地史志完全吻合,包括知县王允言和进士林洙等人物也有据可查,证明这本册页最早的确是明代所做;二、册页中的文字和绘画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威海明清历史的信息,如当时的丧葬制度,当时的文风特点的研究等等;三、通过这本册页了解明代孝子的故事,对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宣传“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新开放的威海历史文化展中,威海市博物馆将这件文物展出,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位明代孝子的事迹。我们不仅仅是看到本册页,更是通过这本册页,看到四百多年前一位孝子结庐墓侧,日夜负土,看到他侍奉父母、至纯至孝的精神。

 

原文刊于《寻根》杂志2015年第4期85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