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解企业招工用工难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当拓宽用工信息推介渠道,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匹配
一是规范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在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各类招聘洽谈场会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高效常态化的信息对接机制、供求发布机制、工资指导机制和职业指导机制,全方位开辟求职、招工“绿色通道”,活跃人力资源市场。二是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畅通网络推介渠道,促进企业用工与求职信息的传导匹配。建立完善准确、实时更新的完整供求信息数据库,及时将企业岗位信息和求职人员信息实时实名录入,集中实行动态管理。应确保信息采集、录入、发布层层有专人,上下一线连,就业信息上下联网互通,就业信息数据集中共享、全面覆盖。同时,要充分利用APP、微信公众平台、QQ公众平台等推送发布,并形成常态化。三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着力培育发展职业中介服务机构,活化人力资源市场求聘对接通道。积极鼓励缺工企业与职业中介机构建立定点协议服务关系或劳务派遣合作关系,由中介机构全面负责企业用工供给。
(二)加强就业能力建设,增加人力资源有效供给
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求职者就业能力和水平。要积极制定落实技能培训优惠政策,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面向企业实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鼓励扶持企业先招后训,通过强化技能培训,解决企业结构性招工难问题。二是促进校企对接,通过校企联合解决企业技工难问题。由政府助力或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合作,校企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采取"订单"模式培养所需技能人才。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招生和实施教学,形成企业向学校延伸举办各类企业班,学校向企业延伸,把课堂办到车间,形成人才培养输送链条。学生学完相应知识经职业技能鉴定发证后,输送到企业直接上岗。
(三)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增强区域就业竞争力
随人力资源市场开放度、活跃度的提高,地域对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就业束缚越来越小,人们选择就业、定居的地域日趋广泛。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加大就业投入,通过强化政策体系建设增强区域就业竞争实力。一是用好用活国家及各级政府现有就业扶持政策,集中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落地达效,形成政策洼地。要加强失业动态调控,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要及时给予落实援企稳岗补贴,帮助企业稳定职工队伍;对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按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及时发放技能提升补贴;对招用职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足额核发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充分发挥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二是强化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就业的政策激励,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进入企业签约就职的,视情况给予补贴或奖励,并在住房、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励。三是政府要积极组织协调企业搞好对各高校、职业院校的招聘对接,通过政府的积极服务解决企业难题。四是对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为缺工企业介绍引进职工达到一定数量并签约就职的,或者通过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为企业引进职工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中介机构一定数额的奖励。
(四)加强招用工环境建设,增强企业招用工吸引力
一是企业要提高工人待遇,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把职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给职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同时,依法用工,规范工作时间,把业余时间充分交给工人。不能盯在职工身上节省生产成本。二是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稳固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往的就业难曾经流行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现在企业面临的是:今天不对员工好,明天努力找员工!要重视研究职工需求、动机、情感、个性,在物质、精神、成长等多种层面上尽量满足职工需求。通过设置学习、娱乐、体育、网络等设施和场所,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亲和力,强化职工的归属感、成就感,与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三是企业要完善招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企业应当立足实际,灵活举张策略,以变应变,用智慧破解用工难。昌乐县英轩重工有限公司对企业职工给予购房25%、购车40%的补贴,分5年内逐年兑现,并为每位职工父母发放职工每个工作日5元的孝金;比德文公司按时为每位职工订发生日蛋糕,并在节日为所有职工父母发放节日礼品。阳光纸业集团对工人每年工龄加发月薪50元。
(五)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减少对于劳动力的过多依赖
出现招工用工难的企业应当审视自己,寻找根源。目前一定数量的企业仍属于制造业链条的低端部分,招工难使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要保证利润,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的压力,企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或者增加机械操作,努力减少对于劳动力的过多依赖,两者都逼迫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这将是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和将来面临的必然选择。否则,用工难问题将直接危及企业生存。
(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多年来许多地区农村土地承包零散,许多农民被为数不多的土地捆住手脚,单家独户的耕种用工多且使许多大型农业耕作机械利用率低。政府应强化措施促进农民承包土地的流转,推动农村土地向农业公司实体和种田能手集中,实施规模经营,解放出更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http://s15/mw690/001Hzd0Nzy7OkAUR4q8b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