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〇 难忘战场中秋节
文/荒野踏歌
在祖国成立六十周年,又值中秋的喜庆团圆之日,笔者不仅回忆起二十五年前在南疆战场上度过的、终生难忘的中秋节。
一九七九年自卫反击战之后,中越边境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并时有升级。一九八四年七月,我所在的武汉军区20军各师警侦连受命组建昆明军区第一侦察大队开赴云南边境执行对越自卫反击侦察防御作战任务。部队开到中越边境,进到了云南一线的最前沿。
那时,实行不久的改革开放和农村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城乡初露生机,内地的人们都在向着为数不多的万元户奋斗着,城镇的街上飘荡着邓丽君的歌声和迪斯科舞曲。当我们伏在边防线上时,猛然感受到耳边刚刚隐去的乐曲声与身边炮声的巨大反差。在边陲的硝烟战火中,我们迎来了那一年的中秋节。
一九八四年的中秋节前夕,边陲云雨连绵。中秋节的前几天,在思乡情结升腾难抚的边关战地,我们忽然收到了昆明军区送上阵地的月饼,还有地方国庆节慰问送到前线的香烟等慰问品。思乡念亲的心中由然升起一股温暖和感动。月饼是用长方形的精致纸盒包装,每盒两个。所有前线官兵每人一盒。盒上印有一首小诗:身披硝烟赏明月,御敌守边度佳节;中秋月饼犒将士,既表慰问又祝捷。战士们拿着散发着油香、象征着团圆、代表着问候的月饼,都有些舍不得吃。记得我的班长雷楚新欣赏着月饼跟我们说:“先把月饼放着,在这里权当给媳妇家送节了。”他叫媳妇,其实是他未婚妻。他老家湖北汉川有个习俗,未婚男女在中秋节男方应带上月饼等礼品到女家去“送节”。班长有个漂亮的未婚妻是班里公开的秘密。他经常拿出未婚妻的照片给我们看。班长说,等打完仗回去,他就该退伍了。老爹老娘都盼他退伍回乡后早点结婚。

【1984年中秋节昆明军区为前线官兵赠送月饼的包装盒封面】
就在临近中秋节时,部队突然接到命令,立即进行武器装具准备,划分战斗编队,实行纵深穿插执行伏击任务。中秋节前一天傍晚,我们出发进入了山地穿插。我和班长不在一个战斗编队。我们分队经过在高山密林中一天一夜的穿插,进入到指定位置潜伏。这时正是中秋节的夜晚,边关的山峦沐浴着一片清辉。隐蔽在树丛中,望着一轮圆月,不仅令人想起内地城乡那一片万家团圆的灯火。
又经过一天的潜伏,翌日,战斗打响,我所在的分队顺利完成了侧翼警戒,电台接到指令,我们的任务转入接应捕俘组。在接应返回时,我们十几人纵队行进中进入了雷区,踩响了地雷,指导员叶顺国、班长柳得中两人腿被炸伤残,战友谢玉学也身负重伤。当我们攀过沟壑密林艰难地将三位伤员运回时,又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班长雷楚新没能够回来,他在执行战斗任务中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实施捕俘时中弹的五班长李连社。
朝夕相处的战友生死永别,我们心中充满了伤心和悲痛。由于战斗的环境山高崖深,林木茂密,班长的遗体没能够找回来。部队首长让我们找齐他穿过的一身军装、军帽,只能以此作为遗体安葬了。班长安葬后,不久的一天,我们下山去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参加对班长等烈士的祭奠。临走时,我们还特地捎上了班长那盒没吃的月饼。我们把那盒月饼摆在了班长墓前。想起班长曾说过,家中的父母和未婚妻盼望着他退伍回去结婚,我们不仅由衷感伤。
班长雷楚新的青春定格在了23岁的中秋节,长眠在了边陲那绵绵的苍山。五班长李连社在河南老家的妻子刚生下儿子不久,他还没有见过儿子。就在这团圆节里,他和她们永远失去了团圆。负伤的三位战友,也就此失去了健全的肢体。在硝烟中饮泪度过的那个中秋节,成为我终生难忘的记忆。
二十五年过去了,那场战争已成为一段历史。今天的祖国财富涌流,满目繁华。抚今追昔,痛惜那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消失在祖国改革开放、兴旺富足的前夜。中秋佳节,面对城乡洋溢的喜庆,面对万家聚首的祝福,我深深地怀念我的牺牲的战友。
雷楚新烈士墓碑
(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18排24号)
李连社烈士墓碑
(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17排20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