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刚走到楼外,一辆铮亮的尼桑阳光开到我面前停下,车主从车窗里伸出头来:“满哥,怎么样,我刚买的新车,还没上牌照呢”。“你以前那辆POLO呢”?“我老婆开啊”!我羡慕得直竖大拇指。
昨日一则新闻报道吓了我一小跳:成都每天新车上户1,500辆。我用我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功底加上十个手指头十个脚趾头算了一下:按车管所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一个月新车上户33,000辆,一年新车上户396,000辆。由此类推全国各地……
b.s 最新统计:四川2009年新车上户142万辆。
而今,每天出门,拥堵的车流已是不争的事实。若干年前第一次去美国,俺就被那个轮子上的国家惊诧得瞠目结舌:车流、车河、车海!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回国后到处作报告: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有五十年。今天想起来好没面子。
国家这些年拼命发展汽车工业。我记得上世纪末期,专家们宣传说全国所有的大大小小汽车制造厂的产量加起来都不如美国一家汽车制造公司,于是我们就强强联合,组建集团,技术改造,引进新的生产线。这下好了,产量大幅度提升,汽车价格下来了,还一降再降,最便宜的三、四万元就能买一辆。老百姓高兴了,你买、我买、他也买,一边抱怨汽油涨价,一边欢喜汽车降价,没两年,大大小小红头绿面的汽车就把城市的道路挤满了,而且还要一路挤下去。
问题是,我们有多少道路可以再挤?
几年前去意大利,是凌晨抵达罗马的。进了市区,城市还在沉睡中。一幅景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所有的街道两侧,一辆接一辆,绵延不绝,停满了汽车。罗马街道并不宽,这一来,街面就只留下狭窄的通道了。更神奇的是,汽车与汽车头尾之间就20公分的空隙,这车怎开出来?不久,我就目睹了精彩的车技。一位女士进了自己的车,发动后,先往前顶顶,再往后挪挪,空隙就变大了,车就出来了。原来罗马停车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拉刹车,这样便于车挪动。意大利人也不太在乎车,我看很多车前后都有碰撞的痕迹。当然名贵车不会这样停放的。街面上的都是普罗大众的。
汽车的发展,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也将造成很大的压力。有人说,按每百人拥有汽车量,我们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比如美国怎么怎么的。可我们是13.5亿人口,美国才3亿多人口,而且美国的幅员面积比我们少不了多少,可供人类生存的地比我们多。我们的新疆是个好地方,面积占了全国六分之一,还有宁夏、甘肃、青海、西藏,你愿意去那里生活开车吗?不是仅去参加汽车拉力赛哈,或者偶尔驴游。
有一个岛国,鼠患成灾。总督听了专家的建议,引进了猫,并且制定了发展猫的优惠政策:老百姓养猫,政府不但退税还给补贴。结果,猫大量繁殖起来。房前屋后、床上床下、大街小巷、满山遍野都是猫。老鼠没有了,猫患产生了。
我国不能没有限制地发展私家汽车,应该及早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我们以前是世界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的发展不会带来后遗症,但一旦成为世界的汽车王国,其后果不堪设想。许多城市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摊大饼:一而再,再而三地修环城道路。三环、四环、五环,甚至六环。但每条新建的环城道路用不了多久,就又被汽车挤满了。难道,到了某一天,我们所有的道路都只能用来停车吗?
这几天,世界都在关注图瓦卢和马尔代夫两个国家将被海水淹没,进入了倒计时。我想,疯狂发展的汽车让所有城市的道路爬窝的日子也将进入倒计时。
不能只要汽车工业的GDP,不要生活指数的GD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