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2020-03-11 19:23:49)
分类: 中法/光明校友之窗

少年志高耕耘勤  光明竹风骨峭峻

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曹炽康


1951年我入读光明初中一时,他教美术,据高年级同学说,他也是出色的语文教师呢。美术课从点、线、面、几何形体学起,后来是临摹、写生、工艺美术及设计等等。

记得在课堂上,先生还经常讲一些切合教学主题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会能回忆起来,与校友们分享。

一次,先生说:他的女儿想画一条马路,问父亲“哪能可画得好些呢?”“马路要画得宽旷些,行人、车子有来有往,不宜画得太多。”下面是精彩之语:“我要她在人行道两边画树,画些什么树呢?要画果树,如苹果树、梨树等等。若干年之后,果树结出苹果、生梨,我们走在这条马路上一面散步,一面欣赏马路两边的风景,苹果生梨熟了,摘下来大家吃吃美不胜收啊!心旷神怡啊!”。读者要问:“你曹某人怎么记得噶清爽啊?”是的,我在小学就对画图有兴趣,教师寓教于学,感到上美术课蛮有劲的。

先生还讲过苏联卫国战争时,某城市举行美术展览会。展出战争中苏联红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展出多姿多彩的城乡风景画,这些风景画更激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反法西斯侵略的强烈愤恨。

我曾经在1999815那次聚会后,我拜访了吴季鑫先生延安中路的家。交谈之余我向先生提到了上述故事,他显得非常高兴说,“侬还记得格些事情啊,我也姆没忘记忒侬迭个学生子啊!”。

 

他给我介绍了他在198010月游览了浙江新安江,收集积累了许多素材,在数年之间创作了《新安江上水清涟图》共十幅。首幅是“题记”, 其次是“月色”“晨雾”“暮色”“谷雨”“春雨”“雷雨”“秋艳”“雪霁”“朔风”,并引我入画室观赏,估计每幅长一米余,每幅靠边墙排列。这些画已经收藏于中国美术学院。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1 跟我握手的是吴季鑫先生,右是张秀珠同学(1954届王肇镇摄)。


我与吴季鑫先生于19998月在云南南路小绍兴酒家的一次光明聚会上相见,蒙1954届王肇镇学长在那一天全程摄像、照相,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前面左是地理教师张文彩先生的爱人郝丽生,右是大队辅导员赵霭劼老师(曹寿生先生的爱人)。     

吴季鑫先生(1918.22003.11) 号竹风,江苏奉城人,今属上海市。幼时父亲授其绘画,13岁在奉贤县举行画展;16岁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浙江美术学院)19407月,22岁从昆明安江村国立艺专毕业。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春,潘天寿1赠其弟子吴季鑫《楚兰图》一幅。

 

194310月,吴季鑫的画深受西画影响,曾博得“东方马蒂斯”佳誉。在重庆开个人画展。林风眠2对吴赞扬说:“季鑫,过去你画传统居多,现在你突然变了,很好。画画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基本功过后,说放就放。”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2 潘天寿借兰励志其弟子吴季鑫的《楚兰图》(上面小图为全幅的截图)。

这幅《楚兰图》为竖幅构图,下幅绘兰花,上幅草书长题,是潘天寿1藉兰励志其弟子吴季鑫的。当年因日寇侵华,国立艺专已转入四川办学,故此画作于四川璧山,抗战的时境与师生关系都合画意。所题两首咏楚兰诗,前一首所题七绝云:

不多笔墨已离披,

纫佩何心唱楚辞。

同与夷齐无寸土,

露根风叶雨丝丝。

后复题五绝一首,重要的是,在那个万众一心全面抗日的特殊年代,是对弟子的期待和激励:                       

眉湿春痕重,

非关墨渖多。

有怀荆楚月,

意绪乱婆娑。

二十九年季春,季鑫研弟属,寿。

吴季鑫先生于1949年上海解放前(年代不详),受聘于上海中法中学任教。1958年在光明中学划为“右派”,1961年“摘帽”。1962年调到浦东光辉中学319807月退休,屡屡谢绝多方聘请“发挥余热”,但先生不为优厚利益所动,宁坐冷板凳,潜心艺术创作和研究,终于在1990年代完成《新安江上水清涟图》长卷。先生以“教师为职业,作画为专业”的理想,如愿实现。真是:

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少年志高耕耘勤,光明竹风骨峭峻。

 

下面是有关先生的照片,让我们一展先生之风采。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3 1949128日中法中学第三届初中毕业班全体师生留影。第一排左起缪秉诚、xxx、方瑞璋、蔡希孟、周承祺、甘增培、马云祥校长、吴季鑫、董寿山、宋石、曹寿生、张应方、吴尚心。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图3的截图,自左至右:马呈祥校长、吴季鑫和董寿山老师194912月)。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图5 1950届夏高中部毕业生  第一排左起:刘学圃、唐冠英、唐乃安、沈鲁民、宋石(宋之鸿)、马校长、徐时中、方瑞璋、胡尚心、董寿山;第二排左起:徐道群、吴德琛、曹寿生,徐人德;右起:张文彩、吴季鑫、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图6  195678日光明中学民盟支部成立。左1吴季鑫、左2站立者王元年、左3邱罗载、4沈甬、5xxx6xxx7王银生、8xxx;前面女背影崇启、戴眼镜者沈璜。(我还是希望光明中学的老校友和老教师们回忆辨认,是否查询该支部成立时的老档案?)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图7 19381月国立杭州艺专抗敌宣传画队一队一组合影于长沙。照片后排左起1××、2王子云、3方干民、4彦涵、5徐永孝;中排右起1××、2闵希文、4吴冠中、5吴季鑫、6孙化兴;前排左起1虞书堂、2王文绣、3杨赟、4卢是、5夏明、6柳维和等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图8 1985年庄华岳在杭州母校与同学合影,左起:吴季鑫、丁天缺、庄华岳和赵无极等。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图9 1985年在国家美术馆合照:吴季鑫,张功慤,赵无极,庄华岳,林文铮,丁天缺等。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图10 1999815日聚会(从录像截取)前排左起:周承祺、赵书文校长、吴季鑫,后排左起:徐导群、王元年、周校长。

 

注释

1】潘天寿(1897.31971.9,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人。现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西湖艺术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国立西湖艺专校长。1959年出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并于次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副社长。出版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潘天寿美术文集》《潘天寿诗存》及各种版本的《潘天寿画集》《潘天寿书画集》等。

2林风眠:(1900.111991.8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木匠,林风眠幼时给祖父当助手,并学习书法和中国画18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学习油画后又到德国,对欧洲古典绘画大师十分敬仰。对后期印象派、现代派诸流派也怀有浓厚兴趣。1925年林风眠回国,受蔡元培聘,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0年代末,他又转任杭州艺专校长。1940年代后期,他离开教学工作,潜心创作。195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1977年出国探亲,两年后定居香港。

 

3】下图是从光明中学工会保存的历来进入/离开光明中学教师的花名册上的流水记载。

校史探讨缅怀光明中学美术教师吴季鑫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