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帝爱子
上帝爱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31
  • 关注人气:1,3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2010-06-26 19:36:58)
标签:

吴冠中

中国画

画家

二胡

郎行

分类: 感动谢恩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惊闻我的偶像、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于6月25日23点5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煞然无语!

    先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为中国绘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作品深入人心。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老人走向遥远,虽渐远渐小,却背影清晰。有人追去摄其影,老人猛回首,被摄了前胸。他笑说:我的衣饰及肌肉都是透明的,你恰恰摄了我的心肺。这里展出的,是其血淋淋的肝胆、心脏。”

    这是吴老为“吴冠中走进798——吴冠中2007年新作展”写下的“最短的序言”。

 

 

吴老作品欣赏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冠中老人的经典名言

    从这些经典名言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画家对画的感受。

  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我的画一是求美感,

  漓江新篁二是求意境,有了这二者我才动笔画。我不在乎像和漂亮,那时在农村,我有时画一天,高粱、玉米、野花等等,房东大嫂说很像,但我觉得感情不表达,认为没画好,是欺骗了她。我看过的画多矣,不能打动我的感情,我就不喜欢。

  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毕加索能欣赏齐白石,反过来就不行,为什么?又比如,西方音乐家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我们的二胡演奏家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窄。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

  我很幸运:出国前,是跟着潘天寿学的中国画,他是完全传统的,本人画得很好。后来我在巴黎学了3年,看遍了欧洲的艺术馆,知道西方艺术好在哪里;回来后结合国情,加以表现。我明白,传统的东西过去了,强调也没有用,鲁迅早就点出来了。回到传统是不可能的,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但中国有大量画家不懂西方艺术,接受不了,有人连马蒂斯都骂,对西方艺术一律排斥打击,其实是束缚了自己,结果只会因袭古人,不会创新。中国画家凡是有点创新的,都学过西画。西方的大评论家对东方艺术不排斥,会欣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香港举办了一个现代中国画展,媒体突出宣传两个重点主题:黄宾虹代表传统,吴冠中代表创新。他们评价我是叛逆的师承,“代表了一股巨大的超越传统的创新力量,令国画艺术焕然一新。”我在艺术上要求太严格了,考虑到百年以后的中国画前途,只是苦了自己……

  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感情有真假,有素质高低的不同,有人有感情,但表达不出思想。我现在更重视思想,把技术看得更轻,技术好不算什么,传不下什么。思想领先,题材、内容、境界全新,笔墨等于零。

 

 

以下是近些年来我模仿老人的部分画作,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因为它们是用虔诚的、纯净的心来完成的!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您的宗影依然硬朗


   【郎行小语】生活中,爱好广泛的我极少有人能成为我的偶像。冠中老人之所以是我的偶像是因一次听老人讲话开始的,那极富纯真并敢于直言的话语每一句都可以颤动我的心灵,此后,老人成了我用心灵去追随的偶像!

 

老人驾鹤去,看,那宗影依然硬朗!

一路顺畅!走好!我的偶像老人!



http://img.users.51.la/2225155.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方印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