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郎行【陈家祠】

(2009-01-17 11:45:31)
标签:

脊饰

陶塑

七言绝句

五伦

陈家祠

杂谈

郎行

分类: 郎行寻古

郎行【陈家祠】

图文/郎行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郎行【陈家祠】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我刚进到书院的时候,不禁为书院气势磅大的石湾陶塑脊饰所吸引,这样大规模的工艺品真的非常少见,绝对是中国清代建筑中的精华。
  很多的旅游大巴停在祠前,不少外国人正从车上走下来,看来这已成为广州的一个旅游热点。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建筑的顶部是著名的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后来又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已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地异国,这正是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石湾脊饰使用的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五色。脊饰的制作方法以贴塑为主,人物塑造着重在轮廓线和动态上下功夫,线条简练粗犷,以适合从下往上观看的大效果,并巧妙地把亭台楼阁和动物、花鸟、瓜果等各种造型穿插动用,使屋脊显得绚丽多采,衬托出建筑物的高大堂皇。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砖雕也是陈家祠的特色。东檐墙上正中一幅是取材历史故事“刘庆伏狼驹”,全图雕有40多个人物,刻划出北宋时刘庆降伏西夏送来一匹名叫“狼驹”的烈马的生动场面,人物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左右两幅为“百鸟图”、“五伦全图”。五伦即五常,后来人们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鸽和黄莺五种禽鸟代表五伦。每幅画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的诗文。有明代广东新会学者陈献章(白沙)的七言绝句诗两首:“植竹为垣土作台,野桥分路到溪回。江门若比瞿塘水,何处游人肯上来。”“青山依旧锁溪台,前度游人去不回。赖是山人无诉,有人真本买山来”。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和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七言绝句诗。  
  西檐墙上正中一幅是取材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义士晁盖、昊用、林冲等众多英雄好汉汇集在聚义厅的宏大场面。左右两幅分别为“梧桐杏柳凤凰群图”和 “松雀图”。画幅两旁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还有清代乾隆年间文学家、书法家王文治,乾嘉年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的七言绝句诗。这些诗文的雕刻,刀法刚劲有力,流畅自如,充分表达出书法的韵味,这大都是砖雕大师黄南山的杰作。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郎行【陈家祠】

 

 

      

                              http://icon.ajiang.net/icon_2.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