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无论是过往的皇上,亦或曾经的重臣,连那些附庸风雅的无数文人墨客,已千年悠远,不知为武夷名枞写下多少清韵雅致的诗章。那宋徽宗踌躇满志的《宫词》:“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有范仲淹极其入神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似乎是神话的开始,足以夸耀千载那一段传奇,延续至今。天下闻名,妇孺皆知,尽是脱口而出 :“武夷大红袍”。
之前于武夷风景的熟悉,那是数次来往经历,近乎有熟视无睹之透彻......却唯独这最为著名的大红袍景点,偏偏遗落过。且不论这盛名神州的名欉,是否那仙鹤从蓬莱偷叼的种子。亦或无意间遗落于武夷岩罅里,集天地精华而长出的仙株......也毋管这野树曾经披挂过皇帝亲赐的红袍,一夜成名。这古老的大红袍,不仅仅是闻名遐迩的茗品,而更在于它浸润了武夷文化的心根,那有耐人寻味的一种文质,一种韵味。有人盛誉;若去大红袍景区相识,如同去武夷仙境寻根。
大红袍景区,美其名曰“九龙欉园”。其实早先当地叫法“九龙窠”。山中深腹,九座山峰逶迤连绵,夹持一条幽若仙谷的狭长山坳,宛如九条蠕动漫游的藏龙,围绕那像似龙珠的小山坳嬉戏。如果从空中俯瞰,仿佛这些雏龙盘伏在生命的巢穴中,恣意地滋养生息着。于是乎,古代的人们便以一样形胜入情之“窠”字而称呼之......。大红袍,生长在武夷深山间海拔 600米的地方。那峡沟深切,谷罅幽静,仿佛就是仙人辟谷的天田。那常年云雾缭绕,溪涧涓流,岩壁青苔蔓延,似乎饱含丰满的养分。空气温润潮湿,清新怡神,犹如天赐一般的环境。这十分适合大红袍的繁衍。好些茶树都有成百上千的年龄,真不愧是神树仙欉......。
早想去探访这千年前唐朝就誉满神州的乌龙茶发源地,那“溪边奇茗冠天下”的茶山。更想去看看那茶树之王“大红袍”的真身,亲眼目睹那稀世至臻的六柱母本......随着导游的身影,紧接其后走入这苍古幽远的峡谷。按那些地质专业的描述,这位于武夷山中的著名大峡谷“九龙窠”,乃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有独特节理发育的狭长谷地。两侧长条状单面山体高耸,通俗地讲,这峡谷深切,峭壁危峙。那是一片小小的茶树王国,恍惚遗世独立。那些摩崖,留下了抹不去的文韵,充满着远古苍老的气息,处处散发着神山仙川的奇妙......。
从景区的山门进入,显出那般素雅幽静,说不出的那一种韵致,道不清的那一份神秘。走在这渐行渐陡的山间石径,一旁是漂浮着暗香的一畦畦名丛茶园。随意一眼,这小畈,或零块,尽是名贵品种。你也分不清那是水仙,乌龙,肉桂......。沉苔泛绿的小路另一侧,刀削斧劈的危崖脚下,蜿蜒着浅浅的溪涧。那涓涓流淌的泉水,仿佛轻快地欢唱着古老的歌谣......林荫密蔽处,那鸟语虫啾似乎是一句句茶山的诗话,让人都能听出那美妙的押仄韵律。走过这里,口中虽有些许干渴难受,而心间犹有甘醇馨香润过,如同有大红袍那般沁人......。路边茶园随山势错落而规整,葱郁的绿色,与这相依的丹峰赤壁互映,我们一直走进了神秘的深处......。
狭窄的山路在茶园坵坵绿意间蜿蜒,起落的石径于两旁峭壁逼仄中崎岖着。随意抬眸,可见那一处处有岁月沧桑的石刻。随口低吟一句,也是韵味久远。且不论那辞赋生花,单就这斑驳苍老,足以让这荒野僻壤添几分文质怡然......空谷间,那气息似乎饱含了潮湿,石阶上水淋淋一般,短短一路的清新,也不知吮吸进多少负离子,仿佛仙岚神气一般,令人神清气爽。
站在这“大红袍记”石碑前,嚼文酌字,甚至都再看一遍,我都不敢相信这神话般的“大红袍”真容,竟是这般模样......。看这悬崖上,半壁间,那稀稀落落几株,其貌不扬的茶树。并没有传说中,那般枝叶繁茂,红艳似火。没有那身披红袍般的神气。也没有那古茶树的虬蟠遒劲,老枝繁茂,一幅树王风骨。如若不是旁嵌那“大红袍”大字,一眼浅望,无意之间只当岩罅中自生的丛丛荒草野株。耳畔,尽管那导游喋喋不休的讲解,这仅存的六株“大红袍”母本,那般珍重,如何稀贵。却始终不能打开那心窦里的一抹抹疑团......。
临走时,这小山坳中,茶坵旁的草亭下,我被那一阵阵沁鼻的香味所销魂,好奇地买下五元一粒的茶叶蛋。那满口一股难以言喻的醇香,瞬即让人似乎就领教了那“大红袍”的真谛。我确信了这“仙鹤叼种,仙人落株”的传说,恍惚时也有一样仙境下凡般的飘飘然也......。
2022.1.21 游后随笔于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曼悦精选度假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