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桂林山水,那一份倾心挚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即便是牙牙学语,睁眼识字的学童,懵懂中,那一眼课本上的“象鼻山”,也能萌生那一样的好奇。一番喜爱如若种子般播撒于幼小心灵。随情怀于岁月间日积月累,那心底的向往和饥渴,渐渐地强烈了起来。抑制不住的冲动,让我不止一次地来过。这是神话般的象鼻山,一川如画的漓江水畔,那桂林最标志性的景山。
象鼻山,坐落于流经桂林尘嚣纷繁的市区,宁静漓江的西岸。因酷似站在江边伸鼻吸水的巨象,自古人们因其形胜就称“象鼻山”。明代有诗盛誉: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百日相看不厌多。一语道破,可见这般憨厚奇萌,令人可爱至惜......。
其实,这象鼻山只是一座石灰岩的小小山体,虽海拔能达两百米,却仅仅高出水面五十米。长宽均为百米左右,山体面积区区1.3 公顷。这座蕞尔娇巧的小山,却是桂林万千山水中最不能小瞧的景观。它的绮丽而独特,在每一个钟爱桂林山水的心里,从来都是无可替代的位置。这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山水的标志,好似没了它,也就没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它原先名叫漓山,也有称仪山,沉水山。“象山”虽说毫不起眼的小山,却有隐藏许多奇丽秘景,其中那“象山水月”是最负盛名的景观,最绝妙迷幻的意境。那年徐霞客游览过象山,如是这般描述过它的魔幻:“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 ...... ”。每当月朗风清,止水如镜时,洞影月映,便有两轮皎月浮江,奇妙而梦幻。人若在其间,宛若置身于仙境。
与过往几次来玩象鼻山不同,只在导游带领下,站在人头攒动的江滩上,隔河翘首眺望,或是寻一处空档,拍下那远距离与象鼻山亲密的留影。实在按耐不住那冲动,就坐上那浅浅竹筏,在伸进象鼻的漓江上悠悠泛舟一番......这次,我们自作主张了,直接就跨过了桃花河的浮桥,来到了依稀梦中的象鼻山脚下。刚刚走到彼岸时,那一阵醇厚浓郁的酒香,扑鼻沁喉,令人一阵微醺......同行的那位“童鞋”可是“行家”,遇此芬芳沁人,直呼“过瘾”欷歔不已。只到山脚,直接撞见是“三花酒”的岩洞酒窖,开眼见识了真正“佳酿洞藏”。此后在桂林的日子里,害得我们每逢小酌,必点三花。细细想来,这也是象鼻山的优质的广告效应。
绕过会江亭下,忽见那梵语缭绕的云峰寺庙。这小小山脚浓荫掩映间,竟有这幽静清寂的一处佛国净界,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迈进这浅浅两进深的寺院,虽说逼仄小巧,却也是名声久远......这毫不起眼的云峰寺,不但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更因有鉴真大师之众和尚留居年中的资历,而远播与东瀛,名盛神州......至今青灯长明香火旺盛。清末,太平天国占云峰寺,据为指挥中心年间有余,写下那气贯长虹的农民斗争传奇,更让这桂北古刹,显得那般与众不同。
出云峰寺,绕过朝阳亭下江畔,走到了象鼻的另侧。这般岩柱直抵水中,看却似象腿,那穿洞圆滑光溜,便留下这千古美蕴的“象山水月”。历来文人学士属辞赋句,莫不叹为观止,那最有雅致的和韵: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月在水还流,月去水或流......。佳吟千载,至今娓娓动听。折返山间崎岖石径数级,便可登临高悬于半腰的“象眼岩”。这远古留下的地下古河道,贯穿过象山两侧,像极了象山长出的象眼。南北有两洞口,仿佛是观景的绝妙窗口。左眼临崖眺望,楼影绰约,满眼城市景色。右眼凭栏俯瞰,江波点帆,一幅河上风光......。
从象眼出来,壁立峭崖间有蹬可通山顶,顶上绿树茂密,浓荫间掩着夕光中的普贤塔,那斑斑点点的树影,似乎看到虹光闪烁......。这八角弥须座的塔基嵌有青石浅刻的普贤菩萨,高耸的塔身用红砖砌起,宛若一座古雅的宝瓶。倘若远看,亦是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因而也有把它称为“剑柄塔”。这普贤塔矗立在象山之巅,不仅与桂林山水相映成趣,还印证了普贤骑象之说,更彰显了吉象驮宝瓶的美好寓意。站在抗战时遗留下防空洞堡上,看江上远处,有闪烁隐约的訾洲,穿岩,塔山......。
暮色把江面染成绯红,恍惚间,已陶醉于尘世外的幻境。
2021.10.27 游后随笔于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丹桂大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