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那四水汇波,沪上通衢,因而得名泗泾。那曾经的乌篷船轻轻摇荡,缓缓地靠在下塘街的驳岸.....。走上小镇,在那烟火薰缭的屋檐下,夹带那淡淡柴薪湿涩的气味,吃一碗满口留香的阿六汤圆,一段十锦细锣鼓,就能浸渍出这青瓦白墙的江南风姿.....。经年流韵,世事情景像是没有翻动的老黄历,默默地停在那一笺旧页。城市潮动喧嚣,它依然冷清静僻,宛若世外田园,留下一缕沪申的乡愁.....。
这样枕河而居,因水而秀的江南水乡,却鲜为人知。百年上海,千载泗泾,一座流淌古韵的历史名镇,却少有提及。这是一处最冷门的古镇,从来未曾闻听过。偶然间,这生僻的地方,因顺路方便就这样不经意地跳入了视线里。游玩七宝后,决定去泗泾古镇玩玩看看.....。
从地铁九号线的泗泾站出来,远远就望到那风姿绰约的塔影,朝它方向定位,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下塘。眼见那高大巍耸的牌坊,“泗泾古镇”赫然在望。周围残旧低矮老房相邻,显得突兀孤零,门庭冷清,不见几个行人走过。偶有一两游客,也是聊无兴致。不曾想到,古有“郡东十八镇,泗泾第一镇”盛誉,冷落于这般境地。我有些犹豫的脚步,还是踏进这随风扬起一阵轻尘的街道,两旁老旧朴素的店铺,大多关门闭户,冷冷清清。几家开门营业,亦是无精打采,连绻卧在路边的小猫都那样安静悠闲。时有小汽车犹如一阵风似飞驰而过,才能打开街上久久的寂静.....三里沿河的下塘街,没有旅游的嘈杂,也没有商业的喧闹。
或许这样安静宁和的情境,才能透露江南小镇的温婉。也许这没有修饰装扮,才是原滋原味水乡的美丽。悄然时,仿佛能拾起了久违的儿时回忆。那斑驳沉苔的墙脚,无意间能找到那好多年前的印迹.....。也不知几时,就变得喜欢泗泾这般的质朴,挚爱水乡这样的宁谧。
没走几步就到影下,近邻老街的安方塔。仰头一望,这雄峙伟岸的塔身,仿佛直耸云霄,那层层重叠的飞檐翘角,玲珑有致,就像那凤凰展翅,巧翼欲飞。这七层八角阁楼式的高塔,临河而建,登塔居高俯瞰,江南水乡全景尽收眼底.....只是铁锁把门,错失观赏泗泾全貌的美遇。塔的周边建有回廊曲栏,临水长廊古韵典雅,悠哉的人们在这里下棋,闲聊,那一份安享慵懒,闲适得有些令人妒忌….。带着闲趣慢慢地走着,不时扬起镜头,拍下一张张照片,虽不是什么华丽的景致。或许能窥探到江南水乡一丝独特的风韵,回味到一缕孩提时难忘的点滴.....。
间隔不远,就是近代名人马相伯故居,在一眼平常的江南民居宅院里,蕴藏了多少富甲一方的文献经典。这位复旦的创立者之一,他那大教育家的显赫名声,四海传扬。他那爱国激扬的精神,天下敬仰。静静一伫立,他那些慷慨的爱国诗歌,言犹在耳。泗泾也许有许多像这位正直文化人的一生,简朴素雅,德被四方。这乡下古镇因此变得文质彬彬,文气郁郁.....。
纵目千年,这条近三华里的街坊间,这片临水灰墙瓦屋里,究竟走出了众多像史量才,闻宥,秦渊,孙道明等这样有历史影响的名人大家,真实难以数清….。无论是元末那陶氏的《南村缀耕录》,还是明代这范裔的《络纬吟》,无不娓娓叙述着泗泾那古老悠远的文脉文韵。
.....这狭小的下塘长街,浸透了千载岁月的沉淀。据统计,泗泾镇上,现存有历史价值的古宅古居多达五十几处,曾经水乡特有一景,烟雨长廊也残存下二百多米.....等等。散落太多的故居宅家,蕴藏了不少的遗迹故园,亦或那程家宅,亦或那马家厅。不都是一处处有温度的美丽乡愁,一部部可以翻阅的活年史。这些岁月沧桑残留的风痕霜迹,让后世时光可以有了历史的回味.....。
走过一处街叉,侧望深处有琉璃黄墙,梵音依稀....穿过仿古商业街,几步就到古镇上最负盛名的“福田净寺”。这是一处重修新建的庙宇,少了好些古寺的神秘灵气。入内后,也是香雾缭绕,钟声悠扬,一派庄严肃穆。殿宇宏伟,雕梁镂窗,几分堂皇几多尊贵。这始建于明代的“福田净寺”,曾毁于战火,后经重建香火延续,佛事兴旺,逐步恢复名刹的神气灵光。点上几柱清香,有礼拜拜后出寺折返.....走到街的尽头,一处转角,便登步拾级上了高高隆起的石桥,苍旧的石缝间长出青蔓绿苔,写满了四百年的沧桑。这仅存的古石拱桥,那优柔的圆拱和桥身优雅的弧线,至今看来这般美感。那乌篷船从桥洞摇过,瞬即使人恍如醉卧在水乡梦里。
泗泾,古镇没有什么景致可看可赏,却能令人感叹可圈可点,写下很多很多....。也不知是游人笔下多情,亦或古镇底蕴太深。想想,泗泾,这千年延续,海派之源,还是该来一走.....。
2019.4.28 游后随写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景韵商务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