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在威海蔚蓝的海岸,远眺水云连天的黄海。那翡翠般地镶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在阳光照射下闪闪烁烁地发着光芒。这蕞尔小岛,却是承载太多的历史沉痛,几经沉沦。它像一颗剔透的明珠,蒙受太重的尘埃而黯然失色。刘公岛,闻名遐迩的海防重镇,曾何几时徒有“不隅屏藩”“不沉战舰”的虚名。今日国防崛起,海岛尽展迤逦风光,成了人们心仪向往的“海上花园”......。
这次重游刘公岛,一改前些日的性趣,少了好些游历山水的心情,或许触景伤情,更多是些许的伤感和几多凝重。从舷窗望出去,碧波万顷,海面氤氲一层薄如蝉纱的轻雾,把远山渲染成一片幻景。远远的刘公岛像雄狮俯卧,渐渐驶近时,林木苍郁,翠荫葱茏,绿丛中偶有楼阁飞檐,恍若一处独立世外的仙境,令无数人们心醉神迷。我却凝神侧耳,似乎听到它在浅浅地轻吟着那早已消逝的历史悲歌,隐约还能听到那些不屈英魂发出了声嘶的呐喊......。
船靠上了码头,走过北洋水师早建遗下的铁码头栈桥,仿佛有意穿越历史。我不听导游喋喋不休,千篇一律的说辞,也不愿太多的沉重和郁闷,一个人径直往山上而去。拾步登上几级台阶,即到刘公岛博览园,进门的刘公庙一大群古香古色的建筑,据说为纪念流落漂泊于此拓荒开岛的东汉皇室刘民而建。这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亦或就是刘公文化的肇始之源。
出了刘公庙,有一广场即中华海坛,是纪念甲午战争110周年特别建造的。那海坛前面石壁雕刻五十六条蟠龙,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维护神州一统。龙壁围绕那硕大的“定海神针”,寓意中华民族自强,万里海疆永世安宁。体现饱受外辱的威海人,更懂珍惜家国的情怀。
站在海坛前抬眸,便见“望海楼”巍峨耸立眼前。说起这楼还是有些话长,始建于唐代的海上名楼,乃登州刺史为迎武则天“察巡东隅海疆”,博女皇欢心而筑。古人曾有“音韵传闻望海楼”的佳句流传,更有民谚“登上望海楼,升官发财不用愁”吉言相告,可见这楼在当时人们心中不一般的分量。只可惜七百年前,竟遭丧心病狂的倭寇一把大火焚烧而化为灰烬......。
入内后无意间走到西院,宛若游玩江南园林。曲径通幽处有翠竹映壁,绿丛花簇中是馨香沁人。几处楼阁亭榭,也有曲水流觞,几曲清音雅韵,有些恍惚梦回婉约江南。旁有英租威海历史博物馆,进去一观,恍惚穿越时空,回望百年情景,不禁令人感慨万分。那序言一段尤为印象深刻“......非缅怀逝去的年华,而是重在浓陈前鉴,警示今人,留戒后生......”。
穿过弄影蔽日的松林,时有古树虬劲,老根斑驳,仿佛历尽了无数岁老沧桑。那林间掩映的奇石危岩,更是见证过多少风霜雪雨。也许每一寸年轮都浓缩了刘公岛的曾经苦难岁月,亦或每一处石纹且记载着旗顶山的几时抗争史话。山上荫天蔽日,林间滴翠流绿,偶然鹿影飞闪,不时鸟鸣虫叽,几缕烟袅,隐约天上之境。如今国家森林公园的刘公岛,焕然变了海上桃源 ”。
及至山的顶端,那长剑倚天般的“忠魂碑”,像不屈英魂仰天长啸,顿使心底澎湃肃然起敬。深深吸上一口气息,缓缓平了几多气氛。凭栏四眺。远望海天浩淼,点点小岛棋布,西有青黄列岛,东是东泓群岛,南踞罗青诸岛。珍珠般撒落的岛屿,“幻出奇景千万重”,缥缈迷离,恍如海上仙景......。
近看四周,峰峦葱郁,林榛茂盛,楼阁掩映,屋舍俨然,“烟火数十家”宛如隔世脱尘。此般风景,引古往今来无数佳誉“十里绝尘埃,此向即洞天”......。虽说匆匆一览,也是大饱眼福,海岛山川舟楫鸥鹭,万般佳景尽收眼底,足使人叹为观止。这一刻,我被这海山的大美所陶醉,先前那些沉重块垒转瞬间已一扫而光,那一份山水寄情于心尖上变得格外清朗。
到旗顶山炮台去转转,摸摸那锈迹斑斑的克虏伯大炮,见识当年世界一流的火炮,它依然没有褪去往昔叱咤风云的威风。下来,转去水师学堂,丁公祠,英军司令部,龙王庙,西摩尔小街......。又见那龙旗飘扬的“海军公所”,我并没有停下脚步,不愿再去触碰那不堪的故史。想想梁启超那一句“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依然震耳发聩,沧海横流,惊涛激浪.....。
2017.7.30 重游后随记 于山东烟台市百纳中心国际假日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