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在巍巍的太行下,大伾山不过是一抔土丘。但这文化积淀起的豫北名山,其名气堪与泰岳比肩。这里虽仅高百余米,突起于千里平原,源远流长的人文品位令高山仰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丰满的灵气,赋予这座不起眼的小山不凡魅力,而声名鹊起,远播四方......。
大伾山,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便被誉为“禹贡名山”。引来历朝数十位帝王将相亲临其山,漫步林中,时时会感受这里充盈着一股股王者之气。遍布青石崖壁间的摩崖石刻,常常弥散出阵阵书香墨韵。是古往今来多少历史名人登高歌吟,临崖赋诗。王维,王明阳,范成大等著名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其深刻内涵,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大伾山安静清幽的山径丛林,掩映着一座座古刹老观,散发出隐隐的神秘气息。站在伾山玉皇顶,望着山下静静的黄河故道。引起思古幽情,真能体验沧海桑田的变迁......。
山上坐落的大佛,是中国最早,北方最大而著称于世。这尊石佛始建于十六国后赵时期,依山开凿,倚山而坐,高达八丈。覆盖佛身的门楼高七丈,因此“八丈佛爷七丈楼”便成了奇观,堪称唯一。
依附大佛兴建的释道二教的寺庙道观,层出不穷,蔚为壮观。先于北魏,继而元代,后至明清。荟萃名刹兴国寺,天齐庙,观音寺,吕祖祠,紫泉别墅.......寺庙林立,目不暇接。区区小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一处10项,省级文物保护八处,历代石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走进大伾山,仿佛进入琳琅满目的文化宝殿。触目所及,尽是历史留下的珍贵碎片。若是正月古庙会,朝拜者蜂拥而至,人如潮涌,是观瞻豫北一带民风民俗的绝妙时机。
“蔼蔼黎阳川,孤峰凌云烟”虽历史久远,岁月浸蚀。这历史名山,依然透射出撼人心魄的文化光辉。
“是谁忽地开生面,第一山头第一峰”。正是伾山大石佛,尽显出千年历史底蕴,才能有“南有乐山,北有伾山”盛誉。位居中国六大石佛之列的造像,原称镇河将军。高与崖齐,临水而座,为镇黄河,以绝水患天灾。石佛神威是否镇住水妖祸害,史上并无据可查。但大石佛的存在,见证了历史沧桑,世态变幻。
如今大佛所注视的方向,已不再是滔滔黄河水。满目沃野平畴,田园秀美。墟里烟霾,并没有淡化大佛经历千年的世态炎凉。当我们平和淡然地仰视着大佛,依然感受到它压抑在内心的忿恨。透过怒目圆睁的眼光,却能折射出一种真爱。定格在历史的刹那,而远播广大.......。
2011.11.27 写于河南鹤壁市鸿源大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