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为古城名邑平添了无限风韵……。
扬州,南临滔滔长江,东依静静运河,地处长江流域江苏平原中部,起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因其“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
悠悠千古,历经数十朝代兴衰更迭,灿烂文化蕴积无数名胜古迹。近2500年的建城史,使扬州冠有“淮左名都”的盛誉,自古是闻名遐迩的风光秀丽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历来都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古诗的春天总是最美好的,虽不是烟花三月那浪漫季节,早春二月里万物已复苏,嫩绿的幼芽挂上了柳梢,明媚的春风吹醒了花蕊。扬州,满城已飘荡了春的气息。
二月初,春雨烟濛。趁着开会间隙游一趟扬州。在这已经充满现代化喧嚣中,追寻那“廿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然……。
还是春寒料峭时,人们便迫不急待地走进瘦西湖,领略依稀别致的春色。瘦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自古便是江南胜景。窈窕多姿,曲折缭绕的湖水,串起了长堤柳桃夹岸。四桥烟雨,迤逦延伸的河道盘绕着湖畔玲珑花界。白塔望春,俨然一幅笔墨细腻,秀色可餐的工笔画。
“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历代文人墨客喜爱把瘦西湖喻作清秀婀娜的少女,而有别于妩媚丰腴的杭州西湖。四时八节,风晨夕月,待到春江花月夜,漫步于湖边,万般诗情尽在其境……。
那“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随后,“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长堤春柳,荷蒲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直把游人纷纷引入而迷醉于其境中。
“廿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因桥而咏诗,桥因诗而闻名。“天下七分明月夜,无赖二分在扬州”。自古多少人为这佳景妙境而心旌摇荡,留下千古风流韵事。
古运河穿城中而过,两岸柳浪闻莺,人家傍水,虽已褪去往昔的磅礴,仍不减的是遗风独有。南门遗址,用无言讲述当年百舸穿流,樯桅如林的辉煌盛况。沿岸古迹,无不流露昔日槽运鼎盛,富贾云集的恢宏繁华。随沧桑变换,时过景迁,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匆匆行程,留下许多空白。春秋的古运河、汉代广陵王墓、面北朝名刹大明寺、隋朝的迷宫、唐城遗址……还有令无数花痴倾倒的琼花,都成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醉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去,才恍然这思念总比西湖瘦,隐隐中有一种心疼的味道。
2010年3月12日写于扬州国际花园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