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敬的老同学廉师友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永久保存 |
可亲可敬的老同学廉师友
作者:陕西省渭南师院退休副教授 刘亦农
老同学廉师友与我交往的年代较久。1966年文革来临时,我高中毕业,廉师友初中毕业。1968年我们一同回农村当农民,1977年又同时参加高考,在社会和个人这两个命运的拐点,我们迎来了社会和个人的春天。1977年我俩同时考入陕西师大渭南专修科,即后来的渭南师专、师院。廉师友学数学,我学中文。1980年毕业,我们二人同时留校任教。头一年,同为见习期,每月工资40元整。第二年之后,每人工资升为五十元五角,师友四口之家,我五口之家,全靠这点钱生存(且不说上大学两年多没有分文收入)。这就是我们老三届拖儿带女上大学以及工作之初的经济窘况。
廉师友在渭南师专教学科研15年,到1988年作为在计算机软件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被调入西安石油学院计算机系。在石油学院又工作了15年,2010年退休。教学工作停了,但师友单打独斗,科研工作仍然在卓有成效的进行着。
从1980年师友和我一同留校到现在,相同的命运始终把我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我写过文章,登在报纸上表扬师友。现在老了,还想写点关于师友的东西,起这个念头一年多了。我想:廉师友是老三届中的初中生,1977年考上大学;渭南师专一个专科生留校任教,不久还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到石油大学后又成为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他编写的一本教材在全国一直使用20多年;它的一个科研成果,其专著在世界顶尖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发行,等等,等等。师友这么多贡献,不写写他,我于心不安啊!
但从哪个角度写?从高校尽心尽力的教师角度写,或是从成绩卓著的科研人员写,还是从老三届艰苦卓绝的经历来写等等。我苦苦思索,难以决断。我想:师友从1978年和我同学起至今已40多年了,他深深地印入我脑海里的形象就是一个生活困顿——超强劳动——身心俱疲、又自强不息等等这样的最能艰苦奋斗的形象?你看,他每日、每月、每年都在苦苦思索,跌倒了都不知道爬起来。没有科研成果的时候他在努力,有了成果,大成果,他毅然决然扑向新目标,继续努力,新的艰苦又淹没了他。他不觉得苦,他觉得这就是他的乐趣,这就是他的享受。
但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特别能下苦的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下层民众中,包括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经受委屈。正是这样一群人,打不倒、拖不跨、累不死。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民族的辉煌,廉师友就是这千千万万民众中的一员。
说远了。廉师友1985年开始接触计算机,1986年正式开始研究计算机软件。不到三年时间,即完成了计算机软件项目《专家系统开发工具ESS》。中美合资经营的国际数据集团出版物《计算机世界》首先予以报道。1988年4月18日通过省级鉴定,在群雄逐鹿,高手云集的“专家系统”攻关项目中,确定了这一项目确系国内先进水平。此后,该软件在国内推广应用,并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廉师友还运用这一专家系统软件,参与并指导了陕西省气象台的“冰雹预报专家系统”和“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建造,该系统获陕西省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廉师友指导了北京煤炭科学院的“井下支护选择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建造;廉师友还指导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棉田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建造。
1995年廉师友从渭南师专数学系,调入西安石油学院计算机系,面对新学校新专业,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学科研之中,我们先看一下他在教学方面的主要实绩和成果:
廉师友曾为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校院两级教学咨询专家;给专科、本科及研究生讲授数学、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专业课程共20余门;独自获省部级、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廉师友还编写教材10部,其中独自编著8部,他一人编著的《人工智能技术导论》的第二版被中国书协评为科技类全国优秀畅销书,第三版被选定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连续修改出版的三个版本的人工智能教材从2000年起已连续发行20多年,被全国百余所院校所采用,被数十部同类教材和相关书籍以及百余篇论文所参考或引用。
科研方面:
由廉师友牵头申请或签约的,以及参与或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863计划项目在内的,纵向和横向的多项科研课题等等多有获奖。
廉师友本人独自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独自撰写学术专著3部;特别是首次明确提出“不确切性信息处理”的概念并建立了其理论和技术体系,其专著《不确切性信息处理原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列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科学出版社的“智能科学技术著作丛书”;之后,该书第二版的英文版
PrinciplesofImprecise-Information Processing: A New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更是由国际著名科技图书出版集团Springer
Nature出版。
上面是我择其要列出的廉师友的主要成果,可以说:在高校教师中,只要有廉师友教学或科研某一方面的成绩,就应该说是很优秀很突出的了,可他是教学科研双丰收,不夸张地说:他真是一条若得云雾便腾空的蛟龙啊!
1998年我请师友到我们成教学院给我的学生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报告。报告结束后我告诉他:你这个人是要计算机不要命,对自己的身体既不会养又不会护,现在又丧偶,赶快说个老伴吧,还是要有个人管好啊!今天我这里有个现成的,你先见一面,不行再说。结果面未见,事未成,显然他不愿在这方面多花时间和精力,他似乎有计算机陪伴,什么也不需要了。至今已过去20多年了,他还是孤身一人。他作为大学教授,经济情况还不错,找个老伴应该不难,但他就是未找,他真成了一个乐在计算机、痴心计算机的奇人了!
廉师友高强度的工作,一点一点地把身体拖垮了。2000年之后他的慢性支气管炎就逐年加重,最糟糕时气短、乏力、呼吸困难。他来信告诉我说:“老弟我退休之前就身体欠佳,最糟糕时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当时我的感觉恐怕时日不多了。”要和美好的事业告别了。他越是有这样的感觉,他越心急。他下决心一定要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凭着意志、毅力和责任感,争分夺秒地挣扎着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汇总、提炼成一部6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不确切性信息处理原理》。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他退休的前一年,完成书稿,2009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春天,他虽然还拖着病体,但总算安心地退休了。
廉师友原以为这本书是他今生的科研顶点和学术句号。然而,他根本没有料到:也可能是老天可怜见他这个好人,也可能是他由于注意到了保养和适度锻炼,身体状况竟然渐渐好转。谁知这个人啊!2010年退休后又有些“壮心不已”了,又有新目标了,旧苦刚去,新苦又在招手了。他决定:对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不确切性信息处理原理》一书全面修订并扩展,并以英文在国际出版社出版,面向世界发行。
这可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和目标。因为所要做的工作完全是创新性的,而且还要以英文表达,其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再加上这是他一个退休人员的孤军奋战,既无“科研”经费又无人力支持。但他相信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边研究边写作,边写作边翻译,从中文到英文,从英文又到中文,缜密思维,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力求完美。可以说是不分早晚、不管节假,不厌其烦地分析、论证、推导、计算、归纳、演绎,从而提出新概念,得到新理论,给出新方法,建立新体系。
中文稿写出后又将其翻译成英文文本。这个翻译工作也是个十分艰巨的大工程,一方面这本书篇幅较大(共9篇26章,约60万字),另一方面就是英语表达必须达到相当专业的水准。翻译过程中为了将一个词或科技术语翻译准确,或者将一个句子翻译地道,往往要翻阅好多有关文献资料;有时因英文的表达方式不同,他常常又要返回来对原中文稿进行再修改。除了研究、写作和翻译这三项主要工作外,还有绘图、排版、检查、校对等许多繁琐任务。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时5载艰辛劳作,经过几易其稿,一部600余页的英文学术专著Principles of
Imprecise-Information Processing: A New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不确切性信息处理原理——一个新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终于于2015年上半年完稿。2016年7月国际著名科技出版集团斯普林格(Springer
Nature)(斯普林格科技出版集团驻德国柏林)以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将此书出版发行,推向世界,电子书下载量已近万。
该书内容属于当今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书中建立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理论体系,出版者又是国际顶尖级科技出版集团。每本书标价为164.99欧元,世界购书平台亚马逊上的标价为每本1800元人民币,后来涨到每本定价2687元人民币。
此书出版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Witold Pedrycz教授、美国DePaul大学的Susanna S. Epp教授、德国Leipzig大学的Gerhard Brewka教授等学者对此书均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中国科学院陆汝钤院士发来专电,对作者的贡献表示祝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期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7年7期)也推介了此书。陕西省科协网、陕西省计算机学会网、西安日报网也作了报道。西安石油大学和计算机学院更给予了通报和奖励。
2016年英文专著出版后,接着,又在此书的基础上,廉师友进一步展开工作,导出了一个机器学习新方法。为此,他还新学了一种编程语言(他会十几种编程语言),用其编程实现该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2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同时出版了廉师友著的《人工智能导论》和《人工智能概论》两部教材,前者获2021年度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优秀教材建设奖”,后者2021年进入清华出版社畅销书行列。他还告诉我说:在古稀之年我又拿下了复杂繁琐的Latex科技排版系统,这也算成绩吧。
廉师友和我一直没有断过微信和QQ信箱联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给我发来的,说他有“18般武艺”的材料:在农村犁耧耙耱技术活他能干,在家里做饭做菜洗衣补衣他能干,他会做木工、电工、修理工活,他曾自编、自导、自演过文艺节目,他爱听秦腔,兴致来了还可以拉两下“二胡”......他现在还可以开电动汽车到处跑着去旅游。他告诉我说:他现在还有两、三本议题更广泛(含自然科学和文史哲)的书正在写作之中。他表示,科研、写作肯定辛苦,但有事干觉得充实,而且乐在其中。
他还说:“我虽然没有像你到国内外专门旅游过,可我作为农家子弟,工作之余开着电动车到田野去,到果园去,那真是舒服极了!快乐极了!振奋极了!到哪儿旅游也没有这样快活啊!”不说了,见仁见智了。
2023年5月13日于渭南师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