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蕾蕾的诗页
蕾蕾的诗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60
  • 关注人气: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饶蕾——美国华裔诗人

(2015-09-25 05:44:19)
标签:

诗歌

访谈

饶蕾

分类: 蕾蕾诗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饶蕾——美国华裔诗人

(2015816日北京

 

主持人:美国华裔诗人饶蕾在异国他乡,勤奋耕耘,她的诗歌作品发表在国内外各种诗刊,诗集和杂志上,诗集《远航》出版后获得业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饶蕾2012年和2013年两次获得“网络诗选”七夕诗赛奖,并获得《绿风》诗刊诗赛优秀奖等各种奖项,今天的今日人物榜我们就为您请到这位才华横溢的华裔诗人饶蕾。下面请记者金迪与我们一起来访问饶蕾:

主持人:你好饶蕾: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饶蕾:你好,听众朋友好!很高兴来到《早间随身听》节目

记者:饶蕾,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虽然你写了那么多诗,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但我知道你不是一个职业诗人,甚至你的专业跟文科一点都不沾边,首先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专业。

饶蕾:好的。我的祖籍是广东潮州,出生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上高中的时候,我参加了化学课外小组的活动,就对化学着了迷,于是考大学的时候,我报考了吉林大学化学系。化学太有趣了,学完本科,我又继续在吉大深造,获得了高分子化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我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研究所从事我喜爱的科学研究。1995年我到了美国,去留学。98年获得了美国休斯顿大学分析化学硕士。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美国的瑞士跨国公司龙沙做研发,2001年我被任命为工厂的技术总监,负责全厂的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由于工作需要,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攻读MBA 2004年我被调到龙沙北美总部新泽西,开始了崭新的商务生涯。在那10年间,我担任过商务开发经理,新市场开发经理等职务,主要从事企业事业开发和全球市场战略规划。没想到这个工作变换给攻读MBA造成了很大困难,我在三所大学修课,终于在2006年获得了MBA学位。现在我在一家美国的跨国化学公司工作,任全球商务开发经理。负责一切和“新”字相关的业务,包括全球新产品,新应用,新市场和新区域的开发。

记者:好,听了和看了您的资料,我很吃惊,您是一位从事化学研究的科学家,现在又是美国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管。不论从你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都看不出和诗歌有什么关系和联系,那你学化学研究化学的,怎么和诗歌发生化学反应了呢?

饶蕾:哈哈哈,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吧?严谨的科学和浪漫的诗歌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在我的生活里它们却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培养什么呢?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助于诗歌创作。我事业的主流是科学和商务。大量的科学探索和商务活动给了我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和诗意。我做的呢,只是用诗歌记录下来生活的瞬间和诗意的浪漫。这么说吧,科学活动就像是钢筋水泥,建起了事业的高楼大厦,而诗歌是情调,是花边儿,把这座大厦装饰成别致风雅的艺术品。

记者:确实啊,艺术创造确实是需要一支诗意的笔。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您开始诗歌创作并一发不可收拾了呢?

饶蕾:其实,诗意从来都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即使在不写诗的年代里,我依然能感受得到诗意的激情、温暖和浪漫。我自幼喜爱文学,记得10岁那年,母亲借来一套《中国文学史》,我看得爱不释手。特别是唐诗宋词那部分,太精彩了。那些诗词的意境,优美和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写过许多古体诗词,当然都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那种了。在吉林大学读书时,我也参加过诗社的活动。尽管如此,我的事业和理想一直都落在科学上,没有认真面对诗歌。到美国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里接触到新诗。那时我苦学英文十几年,远离文学,而这些诗歌立刻让我感到有一种写诗的冲动。诗歌真的让我着迷。诗歌以它独特的思维,优美的韵律;以它深邃的哲理,永无止境的挑战,占据了我的心灵。我是从2011年开始练习写诗,就像您说的一发不可收拾。我深深地感到诗歌是我的热爱,而我的笔就是我的心。

主持人:近几年,您在在异国他乡,在非母语环境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我手头有一份资料,我们简单列举一下哪些专业诗刊和刊物发表过您的诗:中国文联出版的诗集《春天诗会》刊登了你的诗《花瓣雨》、《春雨潇潇》、《春天》和《初春》,《中国文学》发表了《写给八月》,《北方作家》发表了《秋天的心跳》,《中国诗人》诗刊发表了组诗《笔底风光》,《诗印象》发表了《下岗的朋友》,《纯诗诗刊》发表了《遗忘的琴音》和《时间的缝隙》等等。您的中英文的双语诗《月光曲》发表在美国诗刊《常青藤》上。另外,您的诗歌还收录在《新世纪诗选》,《当代千人诗歌》等诗歌集中。

记者:非常多的诗都发表了。祝贺您有这么多诗作发表在国内外专业的诗刊杂志上!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洋滔对你有一句非常幽默和到位的点评:“不写不知道,一写就霸道。”说明你的诗非常有韵味。那么说到写诗我们不能不谈到灵感,您诗歌的灵感从哪里来?

饶蕾:对我来说,诗歌往往是自己来叩门的。它是一个不速之客。它一来,就立刻主宰了我的创作欲望。它在我的身体里面四处冲撞,像一个毫不安分的孩子,直到我把文字清楚地写在白纸上,它才安静下来。写诗,我通常很快乐,很幸福。当快乐突然跳入我的心里,幸福捉住我的时候,诗歌就翩跹而至。特别是写风景诗,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我感觉美妙的韵律从大自然中升起。那蓝天呀、白云呀、山川呀、河流呀,甚至脚下的路,自然而然地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跳跃的诗句就跟着溢出来。这些诗有我的思维,也有自然的笔墨。它们是美好和爱心的结晶,是自然和体验的融汇。与其说诗歌是用笔写出来的,不如说诗歌是从心中流出来的。诗歌是大自然的美妙流经我的激情,转化成了诗歌的语言。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一座城池,一个风景,一次成功,一份失意,亲情、爱情、友情,都会触发我内心的感慨,诗歌都会孕育,会诞生。

记者:好嘛,诗人谈起她的诗总是热情洋溢,语言也充满了诗情画意。2013 年,您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远航》,下面咱们来谈谈您的这本诗集。好吗?

饶蕾:好。这本诗集分为四辑《梦雨》《花溪》《智海》和《远航》。《梦雨》收录了热爱、追求生活和事业的诗歌,还有以亲情,友情和爱情为主题的诗歌。《花溪》的主角是大自然和都市风景。《智海》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思索。《远航》比较奇特,是一个故事,是一个远离故乡,追梦的人的故事。这本诗集主要收录了2011年和2012年写的诗,一共179首。

记者:为什么要出诗集?你是出于一种什么样心态和想法,想要展现的是什么呢?

饶蕾:我是这样想的。诗歌是一种艺术。它和绘画、歌舞一样都要展示艺术的美。我就要用诗歌来展现艺术的美,抒发我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许多坎坷。我想用美好和爱心编织成诗句,让人们看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好,生活中值得我们去追求、去体验、去奉献的东西。正如我的诗观: 用美好、爱心和哲思天亮世人的心。我的诗歌不是空中楼阁,她和每个人一样走过伤,走过痛,甚至摔倒在泥潭里。然而,她有一颗柔软而平凡的心,不屈不挠地跋涉出黑暗,走向曙光。我希望这样的诗歌能带给人们信心,带给人们希望,让人们在无助的时候感觉不再孤单,更有勇气面对现实,积极地生活。我想《送你一缕阳光》,伴你渡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让你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更美好!

主持人:下面我们来听听诗人洋滔是怎么评价你的诗和诗集的:

(采访)诗人洋滔:饶蕾的诗我读得比较多,总体印象很好。她以激情写意的雄伟气魄,向我们展现浩气长虹的壮阔情怀,让我们领略到她的诗的壮美风光,视野随着诗人的诗路更加开阔辽远。从她的诗里,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诗人与生命、诗人与历史同构相融的精神境界,独特的诗歌体验与人生感悟,使其诗歌形成一种气势磅礴、格调高远、时空宏阔的阳刚之气。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饶蕾给我们呈现出一种主体昂扬、如雷如霆、崇山峻岭、犹决大川的独特美感。作为女性诗人,多以阴柔优雅见长,可我们却被饶蕾诗的气势和劲道所征服,别具一格的大峡谷抒情,行云流水,大江东去,激流奔腾,青山佳色,烟霞变幻,恰如其分地融入了“相聚的前方就是分离”这样很哲思的诗性美,给人启迪。她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

饶蕾的诗,既近看,又远望,既现实,又历史,既写景,既抒情,有妙意拈来着眼高的境界。饶蕾诗云一泓蓝蓝的水域,泊满亚非欧的目光”,“有亚洲的血统,欧洲的芬芳”,“自从踏上那片土地/我的心中就多了一缕阳光”。这些情调优美的诗句,自然天成,情理相融,让我们感受到饶蕾人生阅历的丰富,让我们看到她诗歌骨子里的精髓,有激情不羁的气质与壮怀。她眼中的加尔维斯顿纯净如“一粒珍珠/泊在大海的蔚蓝里//”。新鲜奇美,清新可人,有长久的生命力。

总之,饶蕾的诗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体现了饶蕾刚柔相济的风格,相信她会继续写下去,并且写得更好。 

记者:中国的诗人有很多评价你的诗歌的文章,对您的评价都很高。我也读过你的诗集,我特别喜欢你的那首诗《家,回家的路》,您读一小段给大家听听:

饶蕾:

小时候,家是一朵兰花

我一笑,她就开了

小花挤满幽默和温馨

瓣是爸爸,蕊是妈妈

回家的路是一块糖

一蹦一跳就到啦

 

长大后,家是一幅风景画

我一回头,就看见她

一江的波涛填不平我的胸怀

母亲的白发在我心中发芽

回家的路是倒着走的风景

炊烟垂钓的牵挂

记者:你的诗非常地感动人,特别是开始的几句,很俏皮,很温暖,也很甜蜜。尤其那句诗“母亲的白发在我心中发芽”是很打动人心的,让人一下就能体会到你身在异国他乡,这种海外游子对家乡对母亲的一种思念。

饶蕾:您说得太对了!对海外游子来说,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是永恒的。这种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常常会化成一组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在这些节日里,我们远在海外,很难与家人同聚。这种感情,这种思念久久地伫立在我们的心里。没有人能够带走家乡的一草一木,只有月光陪伴着我们。所以我写过一首诗叫做《月光曲》,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我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她还在我的故乡哈尔滨。每当想起白发苍苍的母亲,在远离我的故乡,而我不能尽任何孝心在她的膝前,总有一种深深愧疚。我的母亲是一位美丽、善良、坚强的母亲,我总想写一首诗给她。可是每当我要写的时候,总感觉形容词,动词,名词,不管哪个词,都没有办法描述出来我对母亲的这份爱。后来,我把我的这种感情写成一首诗《母亲》来表达了我对母亲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情。

还有一首诗叫《今生有你》,是写给同学们的。当时呢,我在国内出差。不管我到哪儿,到北京,到上海,到天津,同学们都从周边的城市赶到我所到的地方和我团聚。当年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现在我们重逢,许多人已是鬓染白霜。这种情感,这种友谊,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在我回程的路上,我就把这种感觉和灵感写成了这首诗《今生有你》。当我把它贴在微信上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告诉我:“你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记者:你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多产的诗人。您是美国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管,经常奔波于世界各地,同时您也是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还要照顾家人,很多人担心您是不是会没时间写诗了。

饶蕾:谢谢读者对我的厚爱和期望。相信我,我不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诗歌是我的挚爱。一旦开始,我就会追求下去。对我来说,诗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永恒的挑战性。诗人永远要突破自己,突破别人。创新是一成不变的主题,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的诗歌理想就是争取不断超越自己,也争取在将来能为中美诗歌的交流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在此,我特别感谢许多著名诗人,诗友,亲人,还有文学爱好者喜爱我的诗歌。他们对我诗歌的肯定和鼓励,也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尽管我工作很忙,家务繁重,很多时候诗意和灵感一晃而过,就是没有机会记录下来。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体会,去创造。透露给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的第二本诗集《晚风的丝带》已经得到出版社的批准,即将在2016年出版,在新华书店上架发行。

记者:我们很期待读您的第二本诗集。相信您的诗会继续得到更多读者的喜欢和热爱。

主持人:谢谢,饶蕾利用回国探亲的短暂时间,来到我们直播间接受我们的专访,与我们分享你的诗歌与创作经历。

 (2015年9月24日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蕾蕾的话: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感谢主持人和记者,感谢洋滔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蕾蕾仅仅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得到读者,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蕾蕾不胜感激!

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蕾蕾衷心祝福母亲,祝福各位亲朋好友节日愉快!今天是我父亲的生日,也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爷爷和孙子
后一篇:回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