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亲子版采访:校园勒索 如何防范?

标签:
青少年校园勒索心理咨询学生教育广州日报亲子 |
分类: 专业文章 |
大洋新闻 时间: 2008-12-29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任朝亮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12/29/C11/res01_attpic_brief.jpg |
资料图片 |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12/29/C11/res03_attpic_brief.jpg |
资料图片 |
小涛是白云区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自上初中以来,小涛每一天都要忍受同班同学李某的恐吓勒索,每天上交的“份子钱”从2元、5元、10元一直涨到四五十元,两年多来被其勒索共计近万元!
小涛的遭遇被媒体曝光后,广大家长一片哗然。虽然被勒索万元的情况是少数,但小额的勒索现象却屡见不鲜。以前家长会教育孩子别露富,但现在家境一般的孩子也可能受到勒索。
给孩子打上“预防针”,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对每个家长来说非常必要。对于那些已经受过勒索的孩子来说,如何化解心结、找回自信是当务之急。而那些“小霸王”的家长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矫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撰
孩子:无奈地顺从
黄松是广州一家家具企业的销售经理,有一个正在小学五年级读书的儿子。每次去外地出差,黄松都会给儿子买礼物。可儿子对他的礼物好像并不怎么爱护,常常是没过几天就弄丢了。有一次黄松追问儿子把礼物丢去了哪里?儿子百般不情愿地告诉他,自己把礼物“送给”了同学,而且已经送了七八次。
黄松问儿子,为什么要送给同学。儿子说那个同学很厉害,自己怕挨打,所以要送。黄松明白了,自己的儿子遇到了勒索。他马上来到学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勒索儿子的学生承认确实有这么回事。黄松不明白,儿子不是那种胆小怕事的人,为什么还会受到勒索呢?
赖丽妍是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经常进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在她看来,小学生接触社会太少,思维不成熟。如果没有事前的针对性教育,遇到恐吓勒索这样的事,孩子们自然不知道如何面对。
很多学生遇到勒索,首先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情,比如走路不小心碰了人家一下等等。他们怕事情闹大会被欺负,所以不敢争执,也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而是选择顺从。殊不知这样反而助长了“小霸王”们嚣张的气焰,勒索事件从此频繁发生。
老师:学会暂时妥协
丁老师是广州越秀区某小学的资深语文教师,当班主任也有十多年了,也曾发生过自己的学生被勒索的事情。那次她班上的一个学生受到一个高年级学生的威胁,被迫拿20元去“进贡”。受勒索学生的父亲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拽着儿子来到学校,要找那个高年级学生“问清楚”。让丁老师印象深刻的是,那位父亲其间反复责骂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没骨气”。
在丁老师看来,自己的学生本身就是受害者,内心已经诚惶诚恐。现在父亲又要骂他,这对刚满十岁的小孩子来说太苛刻了。很多受到欺负的学生之所以不敢告诉家长,就是怕被说成是“没骨气”。
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老老实实,不要打架,而一旦孩子受到欺负了又责问他们为什么不反抗。这让小孩子内心非常矛盾,以后再遇到勒索的事情也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了。
丁老师经常告诉学生们,要学会做暂时的妥协。面对那些高年级的“小霸王”,甚至是社会上的小混混,如果直接反抗,结果可能是学生吃亏。这时候学生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先摆脱这些坏人,包括暂时满足勒索者的要求,然后再向老师报告。
家长:不应指责孩子软弱
面对当前学校频频出现的勒索现象,学校有时会力不从心。即使把那些“作恶多端”的学生开除,他们也会在学校周围游来荡去,欺负起往日的同学来甚至变本加厉。老师往往不会主动提到勒索问题,担心那样会助长不好的风气。所以父母在预防孩子遭受勒索方面要发挥主要的作用。
在赖丽妍看来,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让家长教育孩子。比如在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校园“小霸王”方面的话题,家长完全可以把孩子找来,和他们一起探讨这些事情。家长不妨考考孩子,“如果你遇到了这些情况,会怎样做?”无论孩子有没有想法,或想法对不对,家长都可以因势利导,告诉他们正确的应对方法。别的孩子现在遇到的,就是你的孩子将来可能遇到的,所以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非常必要。
“学校里出现‘小霸王’和勒索现象都是社会造成的,不是孩子的错。”赖丽妍分析说。可一些家长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常会犯一些错误。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就是因为你太软弱”,这样指责孩子的话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降低他们对家长的信赖,今后的不安全感会更加强烈。有的家长护子心切,会直接找到学校处理。而赖丽妍觉得如果问题还不到最严重的程度,最好由家长给建议,让孩子自己解决,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勒索原因分析:
模仿暴力+缺乏成就感
很多“小霸王”的家长也感到疑惑,自己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也能得到足够的零用钱,为什么还要去勒索呢?赖丽妍从心理的角度给出了如下几条原因:
首先是模仿。不少“小霸王”在家庭中遇到过暴力情况,父母之间不是吵就是打,现在的电视、电影中也有很多的暴力镜头,这些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整天耳濡目染的孩子会把暴力当作处理问题的手段,有朝一日受到父母的打骂,老师的指责,有气没处撒,就去欺负其他同学。这样既可以发泄情绪,又可以获得一些小东西。
其次是内心缺乏成就感。“小霸王”学习成绩不好,没有什么特长,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在欺负同学的时候,他们误以为会得到一种尊重。第一次实施勒索的时候,他们还有点担心和害怕,但得手以后的快感会鼓励他们继续勒索。这种快感是他在其他场合获得不了的,想戒除都很难。
一旦发现孩子勒索别人,家长一般会大发雷霆,将孩子暴打一顿。这种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的,但他们不应该把愤怒的情绪带到教育中去。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勒索本身,而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反思家庭关系。家长、学校要多想办法,让孩子从多方面取得成就感。
16岁的强仔正读初三。班上的一个“小霸王”盯上了强仔,经常当着同学的面欺负他,或者向他索要财物。终于有一天,强仔忍不下去了。他想到了用钱收买隔壁学校的高年级学生,让他们帮自己报仇……面对饱受欺负的强仔,赖丽研带他做了两个小游戏。
画画疗法。赖丽妍给了强仔一张白纸,配上五颜六色的画笔,让他在纸上随便画点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红色代表愤怒,蓝色代表忧郁,绿色或黄色代表快乐……通过画画,赖丽妍可以观察强仔的心绪,强仔可以把自己压抑已久的心情释放出来。
石头疗法。在一堆石块中,赖丽妍让强仔找一块代表自己,其他石头代表生活中的其他人。接下来强仔要重新摆放这堆石块。一开始强仔把代表自己的石块单独放在一个角落里。如果有其他石块离得近一些,强仔就会觉得它是来欺负自己的。赖丽妍让强仔预设一块石头是可以帮助他的人,问强仔是否愿意和那块石头靠得近一些。阿强选了一个同学,平时两人关系还不错。这是突破强仔心理防御情绪的一个手法,可以让强仔恢复对同学的信任,构建起心灵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