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阅读绘本画报杂谈 |
分类: ♣-读画写做-♣ |
这两个绘本是一个系列的,一个是关于牙齿,一个是关于消化。都是把牙齿和消化系统的事写成童话。
没有那些深奥的大道理,只是很客观生动地讲故事。
犇犇很喜欢,也常常会把关于自己牙齿和消化的事情用故事的情节来解释。
“亚瑟有点儿烦”简直是大卫的升级版。其中的亚瑟很淘气,比大卫有过之而无不及。
亚瑟的生活和想象都特别丰富,虽然淘气也还是招人喜爱。
犇犇其实不是这种类型的孩子,但他很喜欢亚瑟,似乎从亚瑟的故事里能看到每个孩子潜意识里的另一种理想。
“和朋友一起想办法”涉及许多关于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细节,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
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小智慧和小技巧,为孩子打开另一面世界。
“青蛙弗洛格”的故事十分温情,又直击孩子很可能随时遭遇的内心的脆弱。
每一个故事读完,犇犇好像都沉默一会儿,然后能够从故事中找到闪亮而振奋的东西。
每一个小故事还是属于温情类的,告诉孩子一些熟悉事情的处理方法和应该学会的品质。
“粉红鱼生命系列“以一条小樱鳟粉红的生活为线索,说了生命的生息。
文字很少,意境很深。关于生命的话题,也许孩子还不能理解得很深,尤其是这样有点儿抽象的绘本。
但是,犇犇听樱鳟吃蜉蝣、又有大的动物咬樱鳟后感慨“太残忍了”。
也会在冬去春来、各种小动物生生不息的变换中,学会接受生命的代谢和轮回。
莫格既像孩子一样,天真,善感,会遇到一些快乐和烦恼,也有不同于人的动物的习性。
所以孩子会找到自己似曾相识的感觉,也会试着去了解和关爱小动物。
这几本佐野洋子的绘本都是温暖又深刻的,不同年龄段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
《绅士的雨伞》是犇犇随便挑出来没讲的,他说总要留一本新的,这样总觉得自己还有新书。
《爸爸带我看宇宙》,让孩子以为是说宇宙的事。其实,关于宇宙,什么也没说。
当我们无法对孩子解释宇宙的时候,这本书会让他知道,宇宙就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具体而细微的东西。
这本《啊哈》的文字特别简单,每页只有一两个语气词,或是“啊”,或是“哈”,或是相近的别的什么。
可以当小宝宝的绘本,以看图画为主。但其中的画面中有许多细微的东西,是大孩子才能够观察出的。
虽然缺少文字,正是它的好处,因为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添加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解说。
下面这套《我的成长图画书》有很多本,分为几个系列,涉及自然、科学、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
内容不多,但是关系到小朋友日常会遇到的问题,实际而实用。
虽然不及我们小时候的那么正宗,但对孩子来说也是新鲜的。
小人书对故事的浓缩还是不错的,基本以取经打怪为主,语言也挺好,只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听不懂。
犇犇只是自己总结出一些词,比如“说罢”出现了很多次,妈妈说,“说罢”就是“说完”的意思。”
犇犇也就举一反三地明白了其他的各种“罢”。留着以后认字了自己慢慢看吧。
《笠翁对韵》有很多版本,之所以选择这本,因为它有光盘,犇犇喜欢看光盘。
看了两次光盘,犇犇自己背下了第一个韵部的诗文。
有时要照着读,虽然一部分字不认识,但可以顺下来,也因此多认识了那些字。朗朗上口,自己也很喜欢。
另外,妈妈比较喜欢让孩子从这种形式开始接触古文。语感美是对古文的感性认识,也会丰富自己的词汇。
而那些所谓的做人道理,是否经得起推敲暂且不说,让几岁的孩子从几千年前的书本中学习做人
——还不如好好做游戏更靠谱。
《阿凡提的大幽默》都是文字,一小段一小段的,可以随时讲一段。
犇犇对阿凡提倒是很感兴趣,但对于那些幽默,还是要不停问,妈妈得把所有的幽默解释得非常直白。
不过这套书还只讲了一点儿,也是留着他今后自己看吧。
《巧虎》成长版到八月也告一段落,学习版的第一期也已经寄来了。
由于时间关系,也由于书不断增多,犇犇对《巧虎》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多数是看光盘、玩儿教具。
但还要求一直订《巧虎》,甚至很关心可以订到几岁。
《巧虎》的游戏书不错,设计很精致很科学,特别符合“乐智小天地”的进程和孩子的年龄特点。
从前都得是妈妈手把手地领着做,让人欣慰的是,犇犇现在可以自己做了,大部分题目和要求都能看得懂。
除此还订了《幼儿画报》,不过下学期改为《幼儿画报课堂》了,适合大些的孩子,也更适合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