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貌相
从未离开过家人、从未接触过小朋友、胆小又内向的犇犇要上幼儿园了,大家心里都十分没底。早教班上,一个家长对犇犇妈妈说:“你儿子这样的要是上幼儿园可得老费劲了。”可是还得送啊。刚入园那会儿,犇犇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经过了撕心裂肺的挣扎,但没多久,便暗暗地喜欢上幼儿园生活了。同小区几个看似开朗皮实的孩子反而还是打着挺儿不去或者严重上火,明显瘦了下去。而犇犇在幼儿园反而比在家能吃饭,回家后也常常又唱又跳,精神生活十分丰富。
犇犇顺利入园给很多孩子家长一个鼓励。看来,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真是不能随便下结论啊!每个人都会有我们难以预见的潜力!
简单真好
冬天,幼儿园集体做了统一的大棉马甲,外面是黄色,里面是豹纹,可以两面穿的,挺漂亮。老师让在领子处写上名字。心血来潮,妈妈花了一个晚上用十字绣原理绣了个“李不言”,虽然歪歪扭扭但绝对能够辨认出来。好久不做这种针线活,完毕后顿感眼冒金星、手脚发麻。遂感慨,幸亏犇犇不像幼儿园那些小朋友叫“吴睿桐”、“惠善静”、“柳雯潇”、“段若曦”、“于悦鲲鹏”、“金冠媚妍”……
犇犇的名字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意蕴深刻。以后考试时写名时,会比那些复杂的节省不少时间呢,哈哈!有时,简单的东西其实很好。
换个心情
每到周四、周五,犇犇的生物钟就开始清晰起来,总是问:“妈妈,明天是休息日吗?”妈妈便趁机问:“你愿意上幼儿园还是愿意休息啊?”犇犇说:“愿意休息。”在家休息两天后,犇犇便开始觉得无聊,一到周日的晚上便说“我没有意思。”周一早上又兴高采烈地上幼儿园了。回来问之:“犇犇是不是可喜欢上幼儿园了?”犇犇立刻称是,然后便开始讲幼儿园的趣事。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他未必那么盼望休息,只是一如既往的日子有点儿平淡了,便想要换一换心情。换过之后,还是爱自己所过的日子。
角度变了
犇犇的《小熊绘本》里有一本叫作《午饭》,主人公当然是小熊。
小老鼠,让我看看你的饭盒好吗?小老鼠的饭真好!给你一根香肠吧!小兔子,让我看看你的饭盒好吗?小兔子的饭真好!给你一块鸡蛋卷吧!小猫咪,让我看看你的饭盒好吗?小猫咪的饭真好!给你一只炸大虾吧!……
两岁之前,刚讲到第一段,犇犇就说:“我要吃香肠!”接下来就是:“妈妈,咱家有没有鸡蛋卷啊?”
好长时间不讲了,犇犇又拿起来:“妈妈,讲《午饭》吧!”刚讲到第二段“小兔子,让我看看你的饭盒好吗?”犇犇眼睛一亮,妈妈以为犇犇又要吃的了,结果犇犇说:“妈妈,小熊真馋啊!”
真的,不同的阶段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会不同。虽然只过了不到一年,犇犇想问题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其实每个人又何尝不是,生活在不同的路程上总有不同的风景,那是我们的心也在不断丰富和前行。
相信回报
除去犇犇上幼儿园和睡觉,如果量化地算,妈妈每天和犇犇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有6个小时,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比的。所以犇犇显示出和妈妈最为亲密的关系。穿衣服时“妈妈给穿!妈妈给穿!奶奶不穿!”从幼儿园接出来“妈妈抱!妈妈抱!爷爷不抱!”睡前钻到妈妈被窝或躺在妈妈肚子上:“爸爸不摸犇犇,爸爸转那边去!”有好吃的犇犇总是主动给妈妈吃,说别人“口臭”。妈妈问:“妈妈口不口臭?”犇犇很肯定地回答:“不口臭!”妈妈洗头刷牙的时候,犇犇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看。妈妈上厕所的时候,犇犇也常常趴在妈妈腿上,小狗一样。不管妈妈怎么劝说,也不走开。犇犇一惹祸特别害怕妈妈生气,总是哭几声就想到妈妈:“妈妈不生气!我不哭了!”“妈妈还喜不喜欢我了?”总之,犇犇充分表现出对妈妈无条件地喜爱、依赖与包容。
这些并不一定是多么好的事,但妈妈还是很受用的。这和妈妈陪犇犇在一起的时间长是很有关系的。陪孩子和其他很多事都是一样的,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不去计较别人都做了什么,相信自己的付出会换来自己能够感受到的回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