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些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进行性别教育,比如和大人一起洗澡之类的。一直觉得,小孩子的意识里并没有那么多理论而复杂的东西,等他有了这种区分性别的观念时再说。不过,妈妈上厕所和换衣服都很注意回避犇犇。
上幼儿园以前,犇犇分不清男孩儿和女孩儿,对于家里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问到犇犇性别时,他也一会儿说奶奶是男的,一会儿又说爸爸是女的,根本没有概念。
2岁零9个月,犇犇入园已经三个月了。有一天犇犇忽然问:“爸爸有没有JJ啊?”于是爸爸给他讲,爸爸和犇犇都是男生,男生都有JJ的。犇犇便没有再问什么。又有一天,犇犇拽着自己的JJ上的小皮说:“这个能不能打开啊?”妈妈说:“不能的,不要用手去拽,否则进了细菌该生病了。”犇犇于是很快就转移注意力了。不过妈妈觉得,犇犇在幼儿园,一定是隐约地知道了男孩儿和女孩儿是有些不同的。
终于有一天,犇犇说:“郝心晴今天梳小辫儿好看。”妈妈故意问:“你怎么不梳呢?”犇犇摸着自己的脑袋说:“我是男孩儿!”开放日时,在幼儿园妈妈陪犇犇上厕所,犇犇熟练地踮起脚,把JJ放到小便池上尿尿。妈妈觉得很有意思,回来问犇犇:“是不是小朋友都得踮着脚尿尿啊?”犇犇说:“不是,女孩儿就在后面(蹲便池)那儿尿。”但是问到犇犇哪个小朋友是男孩儿哪个小朋友是女孩儿时,犇犇总是在猜,一会儿说得对一会儿又说得不对。看来,犇犇并不知道怎么区分男孩儿和女孩儿,妈妈也没有刻意去纠正。

3岁零2个月,已经是幼儿园里第二学期了。有一天,犇犇睡前忽然说道:“我们班的女孩儿就没有JJ!”爸爸当即肯定犇犇说得对,问他怎么知道的,犇犇说老师说的。又是开放日,运动课上,老师好几次说道:“男孩儿站到这边,女孩儿站到另一边。”小朋友们都能准确地找好自己的位置。而这时,妈妈再考犇犇班级小朋友谁是男孩儿谁是女孩儿,犇犇也能够非常准确地回答出来了。
某天睡觉前,犇犇又说:“雄狮是爸爸,雌狮是妈妈。谁要是欺负小狮子,雄狮就去打他!”爸爸问:“你是小雄狮还是小雌狮啊?”犇犇十分肯定地说:“我是小雄狮!”哈哈,好可爱的比喻!
隔两天聊天时,爸爸问犇犇男孩儿和女孩儿有什么不一样,犇犇说:“男孩儿头发短,女孩儿头发长。男孩儿有JJ,女孩儿没有JJ!”思路特别清晰。爸爸夸犇犇真厉害,犇犇说是老师教的。
最近,看到妈妈穿裙子,犇犇问:“妈妈,你怎么穿裙子了?我也要穿裙子。”妈妈说:“你是男孩儿,不能穿裙子。”第二天,爸爸逗犇犇,问他怎么不和妈妈一样穿裙子,犇犇很自信地说:“我是男孩儿!”
犇犇见姥姥的头发和以前不一样问怎么回事,姥姥说是烫头了,犇犇说:“我也要烫头!”姥姥告诉犇犇男孩儿不能烫头。过一会儿,犇犇便表决心似的说:“我不烫头,我是男孩儿!”
只是,在尿尿的时候,这么大的孩子还是不知道主动回避。在外面玩儿,齐齐说要尿尿,蹲在草地上就尿。犇犇也凑热闹地说尿尿,然后站在齐齐旁边就尿。不过两人居然都安之若素,没有任何的不自在。
或许在童年阶段,孩子对性别的认识本来很简单,就像他会自然地知道这个是花而那个是草,花就是花的样子,草就是草的样子,没什么需要刻意区分的。即便是有相关的问题,我们能够合理而感性地回答出就好,毕竟孩子对这些事情的思维不是那么系统的。而对于他们的日常行为,能够做到按照自己的性别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就行了。简单而客观,才会让孩子觉得这就是自然中再正常不过的事。
加载中,请稍候......